刘诗白的学术思想

摘要:刘诗白教授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超前性、正确性的学术观点。如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主张拓宽范围,不但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机制,在研究方法上不但采用唯物辩证法,而且还采用历史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数学方法;刘先生较早涉入所有制问题研究之“禁区”,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具体形式的多层次性的“三性”观点,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被中共十四大正式采纳;在产权理论研究上,他主张构建市场机制,必须着眼于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重点是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他主张经济学必须致力于民富国强,提出了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优化使用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主题,为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条重要思路。

关键词:刘诗白;学术思想;产权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3-0005-04

刘诗白(1925—),重庆万州人。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经济学家》杂志主编,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会、《资本论》研究会会长,新知研究院院长等。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新时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是中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先驱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了有益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诗白在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产权理论、体制转轨和发展、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及现代财富理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著作等身、涉猎广阔、思想活跃、理论深邃。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对其学术贡献一一阐述,只能作概括性地观点萃取和思想撷英,以期窥斑而见豹。

一、拓宽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革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刘诗白主张,政治经济学要拓宽研究范围,除研究生产关系外,还要研究生产力和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只是局限于生产关系而应有更广阔的视野,要拓宽研究范围,使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研究范围总是大于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过程对于不属其对象范围但却与之密切相联系的诸现象与事物,也要加以考察和研究。他在肯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的同时,论述了政治经济学应深入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而不能像传统研究那样只研究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在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组织、经济发展的内容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针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出现的新特点,他进一步提出政治经济学要把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组织形式与经济体制纳入其研究范围,主张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他又主张把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与优化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上升到理论形态,从而为拓宽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刘诗白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方法体系。他认为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同时它还有其特殊的方法,即科学抽象法。此外还有历史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甚至采用一定程度的数学方法。所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纲”,以科学抽象法为主干,以其他的方法为“目”的多层次的方法论体系。他主张除坚持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外,还要加强数量分析,主张把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与借鉴西方经济学相结合。他提倡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当代实践,充分汲取中外经济学积极成果的中国经济学。

二、立足于所有制“三性论”,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所有制问题过去曾经一直是中国理论研究的“禁区”,而刘诗白是中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1979年,针对当时刚刚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他敏锐地认识到这一改革关系到所有制的调整,关系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他在1979年第2期《经济研究》发表的《试论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完善》,提出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应该是“不完全的”新观点,从理论上阐明了把统收统支、吃国家大锅饭的国营企业改造为实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相当的超前性。1981年,刘诗白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具体形式的多层次性的“三性”观点,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他在1985年的《论社会主义所有制具体形式的多样性》中指出应该把“全民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具体形式这两个范畴区别开来”,“就某一特定所有制类型来说,它也是体现于多种具体形式之中”,“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也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具有多样的丰富的具体形式”。所有制结构“三性”观点是针对长期以来流行的社会主义“纯公有制论”、“单一公有制”,以及“全民所有制 = 国营企业”的观点而提出的。他认为,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将长期并存;其具体形式,除全民和集体外,还有“全民 + 集体”、“全民 + 集体 + 个体”、“集体 + 集体”等多种联合所有制形式。公有制是多层次性的,如全民所有制在经营形式上,将会出现国有国营、国有企业经营、国有集体租赁、国有个体租赁等;在资金结构与分配结构,将出现吸收部分职工资金和实行按股分红,还可以吸收集体资金、社会个人资金以及向其他企业投资等按股分红形式。当时他明确提出的上述论点,可以说是对此后20年中国所有制形式发展做出了非常准确的理论预言。

三、深刻洞察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大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在1979年4月在无锡举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理论讨论会上,刘诗白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仍然带有市场经济性质”,“是崭新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命题,主张“彻底破除把市场机制看成与社会主义计划管理水火不容的传统观念”。1979年2月他发表《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利用市场》一文,主旨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和中心课题是充分利用市场,并首次将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界定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当前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范围、结构、机制、规律和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在刘诗白的理论中,他所设计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构架及其运行方式,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架与运行模式;他所理解的商品经济,就是把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市场经济。他提出: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几乎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经济形态中的一般性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经济仍带有市场经济的性质,不过它的社会本质、范围、机制、作用都有新的变化”。由于传统理论的束缚,在当时提出这一系列的理论认识需要极大的勇气,后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历程则充分验证了他在这一问题上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准确的科学预见性。1992年7月中国《资本论》学术年会上刘诗白提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我见》一文,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其抓住和突出了新的商品经济体制和运行的本质特征,因而可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正式采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

四、坚持立论于主体产权,超前探索社会主义产权理论

长期以来,产权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空白,而刘诗白是中国较早开始产权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1986年以来,他相继发表了大量有关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论文和《产权新论》、《主体产权论》两部专著,轰动了学术界,并以其独到的见解被称为中国三大产权理论流派代表之一。

改革以来,引入市场机制、扩权让利等多种措施并未使国有企业真正活起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而刘诗白很早就提出企业应该是独立的产权主体这一命题,他的许多阐述国企改革的文章,都是以构建产权主体立论。他主张构建市场机制,必须着眼于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重点是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按照两权分离原则,探索和构建确保国家所有权,强化企业经营权的法人财产制度并由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倡构建产权明晰和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制,把单一国有产权制度改造为多元产权制度;把高度集中的国有国营的产权制度,改造为两权相分离的产权制度;把模糊不清的产权改造为明晰化的产权关系等。

刘诗白是公有产权论的倡导者,他的产权理论并不是要提倡私有化,而是着眼于在公有制框架内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争取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他明确指出构建企业产权或法人产权并不意味着企业国有资产性质的改变,国家仍然将通过经营者选择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以及利润和税金上缴等形式实现所有者权益。企业拥有法人产权并不等于实行所有权企业化和放弃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在中国,产权问题一直是个理论禁区,而刘诗白研究产权理论,并非为了赶时髦、标新立意,而是改革实践的需要。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产权问题,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方向和途径。事实证明,刘诗白的探索是具有超前性的。

五、丰富与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建构高科技时代的新国富论

受传统研究范式的束缚,中国经济学界多年来着重于研讨价值理论问题,而研究财富理论的论著甚少。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刘诗白就主张经济学必须致力于民富国强,提出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优化使用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主题,为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条重要思路。1992年由他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原论》把“人民财富”的研究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并把人民财富上升为一种理论形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归纳和科学概括,从而构建了一门“人民财富学”。此后,他一直就这一问题进行苦苦的理论思考和探寻。

2005年2月,籍其80岁寿辰之际,刘诗白的新著——被誉为“立足于高科技时代的新国富论”——《现代财富论》问世,再次在社科界以及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重大影响。这是一部以财富的性质、结构、源泉,加快财富创造的体制、机制与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财富理论专著,超越了传统分析模式,特别是对基于高科技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创造的新特点及其生产机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论建构:(1)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核心范畴并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分析体系。以“现代财富”为核心范畴,阐释了“现代财富”概念的内涵规定性和外延的多样性,为推进中国经济丰裕化和共同富裕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阈。(2)就理论取向而言,该研究解释了现代财富的内在的价值性,提出了现代财富源泉多样性的全新命题,实现了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3)对当代最新的财富生产方式——高科技生产方式——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对高技术生产方式的全面、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4)对“现代文化生产”的性质、机制及其经济功能进行了原创性的经济学分析。这一研究既坚持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既为发展中国理论经济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填补了理论研究空白,对经济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又为深化经济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加快高科技发展等重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见解,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六、创新经济理论,笃行改革实践

刘诗白历来主张经济学是“致用之学”,要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宗旨,并身体力行:1985 年他率先提出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设想,业已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1988年他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与其他代表一道提出建立货币委员会、加强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权力的提案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该提案开拓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而且有利于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引起了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所采纳。针对1989年春市场销售疲软的状况,他在199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文章《全面疏导,多方启动——缓解市场疲软十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缓解市场疲软十策包括:用活资金来启动市场、带动市场;强化商业功能以疏通市场;用开发新产品来开拓市场;用好价格机制来促进销售;用消费来激励市场;减少对一些商品的不必要限制以活跃销售;限制不必要进口,提倡国货以扩大销售;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三角债”;用好投资来启动市场。实践证明,“缓解市场疲软十策”的建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缓解市场疲软起到了一定作用。

此外,刘诗白始终十分关注国有企业的改革,并亲自参加了四川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及1993年国有企业改革33条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96年他发表《有关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一文,提出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扶优”的观点。其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再次体现了一个经济学家在体制大变革中求真的思维轨迹。

纵观而言,刘诗白突出的学术风格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研究当代实际问题,强调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其理论研究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全方位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他对改革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而是着眼于全局,多方位地展开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制到政策、从经济到社会等,其研究覆盖了改革的各个领域。二是立足实践,立足国情。依据其理论观点提出的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刘诗白的人生信条之一是“不做书斋里的经济学家”,他总是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坚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寻找思维源泉,时刻关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如市场机制运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宏观调控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三是理论观点有说服力。刘诗白一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深信只有根植于实践才有理论的活力、才有理论的创新、才有理论的发展。正因为他能坚守在改革开放实践的前沿,使他的许多理论观点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说服力。几乎在各个重大时期,他都提出过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观点。实践证明,许多观点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并对实际工作发挥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诗白.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J].经济研究,1961,(10):39-48.

[2]刘诗白.试论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完善[J].经济研究,1979,(2):24-29.

[3]刘诗白.论产权构建[J].经济研究,1988,(9):51-54.

[4]刘诗白.对四川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考察[J].经济研究,1996,(12):3-7.

[5]丁任重.对社会主义新经济理论的积极探索——《刘诗白文集》评介[J].经济学家,1999,(4):111-115.

[6]丁任重,刘方健.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同行——读刘诗白《体制转型论》[J].经济学家,2008,(6):15-19.

[7]蒋少龙.不做书斋的学者——刘诗白[J].生产力研究,2005,(9).

[8]李功耀.在科学的入口处——记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J].财政监督,2003,(6):4-10.

责任编辑:武玲玲

责任校对:何 军

Liu Shibai"s Academic Thoughts

Gai Kaicheng

Abstract: Professor Liu Shibai has conducted numerous studies in socialism economic theories and other fields, putting forward quite a lot forward-looking and rational academic ideas. For example, he proposed that the research scope of plutonomy shall not only include production relations but also productive forc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Concerning research methods, he thought it may be better to use historical, inductive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as well as materialism dialectical methods. Mr. Liu, one of the pioneers studying the "restricted area" of ownership",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three features: pluralism of socialism ownership structure, diversity of ownership forms, and hierachiality of public ownership forms, arousing great public response. As the leader and founder in the theories concerning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his expression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adopted by the 14th Party Congress. In the study of property right theories, he suggested the market mechanism, reforming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form of public ownership. He believed that the key of economics is to promote the wealth of the public and the power of the nation, and the added value,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optimized use of the people"s wealth is the new subject of socialism plutonomy, bringing forward a critical route for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economics.

Key words: Liu Shibai; academic thoughts; property right theory; socialism plutonomy

推荐访问:学术 思想 刘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