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对我国近代史学的贡献


打开文本图片集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人。1901年至1902年间,他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部著作,对我国近代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把西方的进化论引进历史领域,认为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今天胜过昨天,将来超过现在,社会愈变愈进步。据此,他提出把中国历史划分成三个阶段: 传说中的黄帝至秦统一为上世界,是为第一阶段,其特点是“中国之中国”,意思是说,这一时期中国与外国没有什么交往,是中国内部各民族由斗争到统一的时期。

秦统一到乾隆末年为中世史,是为第二阶段,特点是“亚洲之中国”,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与亚洲各民族互相交涉,互为竞争的时代,同时也是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

乾隆末年以后为近世史,是为第三阶段,其特点是“世界之中国”,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与亚洲民族联合与西方国家竞争的时代,同时也是君主专制日趋衰落、灭亡的时代。

抨击封建史学,首倡“史学革命”。梁启超还列了四大罪状: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记述的只是“有权利者兴亡隆替之事”,因此,二十四史也是地球上“空前绝后”的“相斫书”。作史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供君臣浏览,为封建统治提供“资鉴”。没有一本书是为一般国民编著的。封建正史认为朝廷就是国家,事实上是混淆了国家和朝廷的区别。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中国的封建正史,不是把人物作为历史材料,而是把历史变成人物的“画像”;不是把人物作为时代的代表来论列,而是把时代变成人物的“附属物”。

“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封建正史仅仅是以往历史的呆板的记录,不能密切地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四曰知有事实不知有理想”。汗牛充栋的中国封建史书,就像偶像一样,死气沉沉。梁启超对封建史学的批判,其气势之雄伟,锋芒之犀利,是空前的。

在批判封建史学的基础上,梁启超试图建立自己的历史观。在《新史学》中,他明确提出“史学革命”,即对封建史学实行革命的口号,这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梁启超阐述了治史原则,并认为研究历史应该寻求历史进化的规律。梁启超认为,作为一個史学家,应该具有“四长”:史德、史学、史识和史才。治史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反对封建王朝历史,建立国民的历史:反对个人的历史,建立群体的历史;历史不仅记载过去,还要有意于今天,为现在服务;历史不仅应该“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而且还必须“说明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及其相互之关系。

在《新史学·史学之界说》中,梁启超进而认为历史应该“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这就是说,历史应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化的规律,探索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因果联系。梁启超承认历史有着自己的规律,也承认必须探索和发现这种规律,这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道路,一直到最后仍未得出正确的结论。加之他对历史的唯心观点,使他既无法找到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也不能坚持历史进化的规律去说明历史,这就使他距离真正的历史科学,还相差遥远。

梁启超的一生不仅是为反对封建史学,建立资产阶级史学而努力,而且撰写了一批享有盛名、激动人心的学术著作,培养了一批声名赫赫的学生。学术著作方面著名的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这些著作后编成《饮冰室合集》,至今仍是研究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重要资料。此外,在他服务于政治斗争的许多政治文章中,也镶嵌着不少熠熠闪光的学术珍珠。

梁启超曾担任清华、南开等大学的教授,致力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材。梁启超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坛上的一颗巨星。

推荐访问:史学 近代 贡献 我国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