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前,校本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就校本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校本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我们以江苏省中小学为个案,就校本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本调查研究选择了江苏不同区域和层次类型学校的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实地调查,将调查结果做如下综合分析。

在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上,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上下隶属垂直管理的,22%认为是上级宏观管理,而认为学校自主办学的仅有8%;在校长的产生方式上,有7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上级任命的,22%认为是由学校教职工选举或校内外公开竞聘的;在学校内部的管理上,有1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直线等级管理模式,19%认为是直线等级与网络互动管理模式,65%认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决策的文化管理模式;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是通过校务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68%认为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决策机构的人员组成上,有13.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代表、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30%认为是校长、党支部书记、学校工会主席和各处室主任,56%认为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上,有8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规划,8%认为正在制定中;在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和用人的自主权方面,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是上级调配制度,62%认为没有自主权;在学校经费的来源上,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41%认为是学杂费收入,48%认为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上,有5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制度,38%认为有,但不健全,而8%认为没有;在学校培训教师的方式上,有16%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是选送到有关培训机构培训,有83%认为是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或教师业余自学;在课程决策和教材选择上,有59%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是完全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使用统一教材,41%认为是根据学校实际,重新设置,自选教材或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上,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动力主要来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或社会对学校施加的压力,70%认为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和教师工作及学生质量的评价上,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33%认为是学校或教师自我评价及社会或中介机构评价。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政府部门与学校的关系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权力下放还没有完全到位,外控管理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尽管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实行公开招聘校长,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校长仍以上级任命为主,校长公开竞争上岗仍没有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

2.学校内部的管理与发展决策上,垂直单向的管理制度正向双向互动的文化管理转变;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民主参与管理的组织,享有更多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共同决策权;不少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学校发展规划。但学校决策机构的组成人员还比较单一,主要为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还缺少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教师和家长等方面的代表,学校决策机构与管理机构的职责还不够明确。

3.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教师的聘用上,一些学校开始实行聘用制,但目前还只是一种有限的聘用制,学校还没完全享有自主聘用教师的权力,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的调配方面仍发挥着主控作用。

4.学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多,投入不足,目前主要限于学校学杂费收入和财政拨款,不少学校公共教育经费缺额太多,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基本需求。

5.校本教研、科研和教师培训上,一些学校此类制度还不健全,质量水平不高,教师培训的形式不够多样化、制度化、主体化。

6.课程决策和教材选择上,学校主要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使用统一的教材,还没有自主决策和选择权,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不少学校还缺乏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编制能力。

7.学校发展的动力与教育评价上,虽然有些学校认为动力来自外部要求,但更多学校认为来自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反映了内控自主式校本发展正成为多数学校的基本取向;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面,对制约校本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过多的检查验收和考试评价,必须加以规范和控制。

在对校长的访谈中,校长们普遍认为校本发展对校长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

首先,要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其次,要有学校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清晰的办学思路;再次,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敬业精神;最后,要有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知识和决策、组织协调和科研能力。校长应在校本发展中起核心和引领作用。在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下,校长只需被动接受上级指令,无需谋划学校的发展,而在校本发展的模式下,校长则要策划学校的未来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因此,对校长的领导管理素质,特别是实施校本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校长们也认为,在目前的校本发展中,还有体制性的障碍和制约:一是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经费投入和保障体系不完备;二是上级政府没有真正放权,行政干预太多,教研部门的指挥随意性大,规范管理、指导性建议很少;三是学校在人事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缺乏自主决策权;四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制度和标准制约校本管理实施。校本发展及校本管理并不是学校抛开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控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是要打破影响和制约校本发展及校本管理的体制性障碍,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决策,依法办学,实现特色发展与个性发展。在校本发展中,校长们还认为必须解决影响校本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学校外部,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真正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切实落实校长负责制;在学校内部,校长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管理追求,要有理论思维和反思性实践。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要有效解决校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确保学校自主办学。

校本发展并不否定政府的宏观决策和指导作用。离开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校本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校本发展中,政府转变职能、权力下放是核心问题。权力下放是指把学校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办学,自我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转而通过法规、政策、拨款、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和学校自主用权、自主办学。权力下放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学校决策权的重新分配,学校享有更多的自决权,如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制定权、人事聘用权、经费使用权,课程编制权等。当然,学校有了办学自主权就必须为权力的使用及其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放权于学校,应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自的权力范围、职责要求及管理行为等。

二、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依法保证校本发展。

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下放权力,为确保学校规范用权、正确用权、有效用权,必须突破校本发展的体制障碍,对现行学校制度进行改造,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其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学校的主体地位及其自主管理。

(2)学校公共教育经费的获得、保障及责任。

(3)学校产权的构成、归属、流转及保值、增值。

(4)学校的资源配置及管理效能。

(5)学校的民主、科学、法制管理及权力制衡、监督机制。

(6)学校的全面性、多元性、终身性、差异性的发展性评价等。只有建立并有效地施行现代学校制度,才能保证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实行民主参与决策。

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主要是学校决策和权力的运作制度和方式的改革。在校本发展中,一是要构建网络沟通平台,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信息的对称和共享;二是要实行共同决策,校本发展及校本管理将权力下放到学校,并不是把权力交给校长一个人或领导班子成员几个人,而是交给学校的决策共同体,包括社区、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等。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都是由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学校委员会作出人员聘用、经费预算、课程编制、教材选择以及其他各种事务的决策。为保障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必须建立校务委员会,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其他的专业委员会或项目小组,以保证民主决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四、推进持续的校长专业发展,

突出校长能力建设。

现代学校的校长必须是专业性的、善于“经营学校”的教育管理行家。因此,要实现校本发展,校长必须做到持续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校长要改善学校管理的作风、方式,以期提高学校管理绩效,还要把学校管理工作视为一种专业,把自己视为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通过个体自我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管理水平。这一过程也需要外部的推动和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入职标准和选拔机制、专业伦理和专业规范;还需要对校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在组织化的培训、学习和自我反思实践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为实现校长持续专业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校长专业发展的配套制度和支持保障体系。在当前推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校长的能力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要通过案例研究、生活体验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校本研究,提高校长的战略思维、决策谋划、组织协调、信息处理和学习创新等核心能力。

五、建设现代学习型学校,

开发校本人力资源。

学习型学校是指学校在开放和动态的管理环境中,为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人为本,以创新性学习为动力,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校长、师生与学校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的学校组织运行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学习型学校成为一种崭新的学校管理运作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转型和学校教育重心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人们深刻反思传统学校教育与管理,重建现代学校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建设学习型学校,一要有系统的思考,始终把校长、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整体和长远发展统一起来,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发展愿望,鼓励校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实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二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主动适应社会和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组织形态结构。三要使学校成员不仅持续不断地进行个体学习,还要积极开展团队合作与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组织群体的学习力,改善心智模式。四要使学校成员通过诱发激励不断创新,自我超越,追求卓越,实现共同愿望。为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有效开发学校人力资源,应加强对中小学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

六、改革创新校本评价体系,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在以往的学校评价方面,从取向上来看,有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等;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有外部的评价和内部的评价。为适应并促进校本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学校评价制度,建立校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具体来说,一是改变以往教育行政部门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学校的监督、裁判转向对学校的指导和服务。二是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三是从学校被动接受检查与评价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通过校本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目前,应尽快制定中小学校本发展与管理评价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具层次和类别结构的校本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校本发展评价提供政策依据,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彰显个性,实现校本质量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

推荐访问:校本 对策 现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