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市(2002年1月-2018年12月)148例配合转介治疗的患有艾滋病感染者,均接受行为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基础知识、传播知识、预防知识知晓率91.22%、71.62%、85.14%明显高于干预前75.00%、45.27%、5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2551、47.5197、50.3094,P<0.05);干预后患者安全套使用率98.65%明显高于干预前86.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408,P<0.05)。结论: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值得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行为干预;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83-02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主要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逐渐成为许多机会性感染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尚没有有效治疗的疫苗和方法[1]。由于艾滋病是一种行为性传染病,因此行为干预可有效控制其传播,本研究就探讨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2002年1月-2018年12月)148例配合转介治疗的感染者,其中男76例,女72例;年龄9-78岁,平均(33.26±1.49)岁;婚姻状况:56例已婚,92例未婚;文化程度:6例大学,30例高中,50例初中,62例小学及以下;户籍:17例城镇,131例农村;研究对象包括流动人口、孕妇、吸毒人员以及娱乐休闲场所从业人员。

1.2 方法

148例艾滋病感染者均接受行为干预:邀请艾滋病专家制定艾滋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员基本信息,艾滋病知识,传播方式需求,性取向,性行为方式等,并举行调查培训班,对患者进行调查、抽样、定性调查、定量调查等方法的培训。同时制定干预措施,如发放艾滋病知识讲解小册,发放印刷有艾滋病健康预防知识的扑克牌、纸巾、环保袋,播放艾滋病预防宣传片等,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环境干预:同疾控中心、卫生行政管理单位、政府机关单位合作,出台艾滋病相关政策,通过公益广告、电台、电视广播等方式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知识,积极创造有利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环境。(2)教育、培训:定期举办防治艾滋病的专题讲座,发放印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生活用品和宣传册,提倡正确性行为,并推广使用安全套。(3)提供可行服务:与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院等机构合作,在定点医院指定科室,疾控中心,开通咨询热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干预前后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内容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知识以及预防知识,并统计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X 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比

干预后感染者基础知识、传播知识、预防知识知晓率91.22%、71.62%、85.14%明显高于干预前75.00%、45.27%、5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干预前后感染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对比

干预后感染者安全套使用率98.65%明显高于干预前8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娱乐休闲场所从业人员大多未婚,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因此危险意识淡薄,所以成为了艾滋病传染等高危人群[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为,采取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其防范意识。此外,吸毒人员也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人群,因为吸毒人群常使用一个注射器,由于血液交换而注射器又未经过消毒,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3]。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行为、血液以及母嬰,对于母婴传播应大力开展健康宣传,做好婚前检测,并对孕产妇提供抗体检测咨询,研究显示[4],流动人口也是艾滋病感染主要人群,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其感染人数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表明,这类人群大多认可免费相关健康宣传,因此对于流动人口,可采取健康宣传教育,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和安全套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基础知识、传播知识、预防知识知晓率以及安全套使用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说明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

参考文献

[1]叶彩霞,杨婉娟,梁嫚卡,等行为干预在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53-3054.

[2]张科,杜秀芳,陶小润,等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对恐惧诉求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8):752-756

[3]张枭,金樱枝,付文捷,等社区医院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12):1069+1072.

[4]叶彩霞,杨婉娟,梁嫚卡,等.行为干预在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53-3054.

推荐访问:干预 艾滋病 预防 观察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