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

摘要:羊脑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是发生在反刍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尤其在山区的发生率较高,对羔羊危害比较严重,文章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羊;脑多头蚴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13-01

羊脑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脑和脊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尤其对羔羊危害最严重,两周龄以下的绵羊最易感,是山区放养户及草原游牧牧民每年都能遇到的问题。本文就羊脑包虫病的诊疗进行介绍,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1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呆立离群,躺卧不起,视力欠佳,可视黏膜苍白,身体消瘦,食欲减退,行动不自主,有的病羊作转圈运动、向前狂奔或后退运动。对各种刺激,如光、声音不敏感,身体消瘦。头下垂,向前做直线运动,脱离羊群,碰到障碍物不能回转,将头顶在障碍物上静止不动。头高举,做后退运动,倒地后头颈部肌肉强直性收缩,呈角弓反张。

2 病理剖检变化

内脏器官未见病理变化,颅骨部有皮肤隆起,变软,剖开颅腔可见颅骨变薄,较软,有脑膜炎、脑炎变化。大脑左侧脑膜下,看到一个的无色透明包囊呈囊泡状、大小如乒乓球,内部充满无色、水样的液体,并且液体中有白色颗粒状物,囊内膜有100~200个头节,呈白色粟粒大结节状,取出包囊后脑部有一空洞,为长期受压迫所致,包囊液体流净后可见乳白色颗粒状的白色头节。

3 实验室检查

刮取囊泡内的白色颗粒放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生理盐水,镜下观察见多头蚴直径2~3 mm,呈卵圆形的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0~30个小钩,分两圈排列。

4 治疗

由于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在防控方面应以预防为主。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摘除虫体,但操作复杂,且成功率低。由于一般的抗寄生虫药物仅能杀死虫体,对虫卵没有杀灭作用,所以须根据脑包虫的生活史制定驱虫计划。同时,因为脑包虫寄生在脑部或脊髓中,会造成血脑屏障,这样就会导致药物进入脑部的较少,达不到杀虫效果。建议将病情严重的羊进行淘汰处理,并且对羊脑、脊柱、消化道等器官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于有价值的羊,进行手术治疗结合全场给药治疗预防。

4.1 手术治疗

手术摘除脑部表层包囊。脑后部及深部的包囊则较困难,手术方法适应于寄生在脑浅部的多头蚴病。术前对术部用75%乙醇消毒,根据神经症状和颅骨软化特点确定手术部位。手术时病羊采用横卧保定,用0.25%盐酸普鲁卡因分点作局部浸润麻醉,瓣状切开皮肤,一次性切至骨面,剥离皮下组织,使皮瓣与骨膜分离。将骨膜推向四周,用圆锯锯开头骨或用手术刀撬开头骨,用人用脊髓穿刺针缓缓刺入,位置正确时可抽出针芯见囊液流出,连接上注射器抽动活塞吸取囊液,直到把囊壁吸入针头内为止,然后轻轻拔出针头,待发现囊壁后立即用止血钳夹住,边捻转边把虫体拉出。最后用灭菌纱布擦干创部,用骨膜遮住术孔,撒布消炎粉,皮肤采取结节缝合。

术后防护,术后采取输液措施,可以选用用抗生素继发感染,10%葡萄糖补充能量,维生素、矿物质、强心药等,每天1~2次,连续3 d。

4.2 早期病羊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用吡喹酮,按50 mg/kg体重连用5 d,或按70 mg/kg体重连用3 d,可取得一定的疗效;硫苯咪唑750 mg/只口服,每天2次,连用6周;甲苯咪唑每次400~600 mg/只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周;阿苯哒唑每次400 mg/只口服,每天2次,连用4周。

5 小结

(1)加强饲养管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宣传、普及兽医养殖知识,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将羊粪及其污染的饲草、饲料进行化学消毒或焚烧深埋。

(2)狗是脑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将散养狗改为拴养,定期给狗进行驱虫。犬舍要保持清洁,每日清除的粪便要焚烧或深埋处理。犬的驱虫药首选氢溴酸槟榔碱,混在食物中投服,给药前停食1 d;硫双二氯酚按、氯硝柳胺、吡喹酮等投喂方法与氢溴酸槟榔碱相同。驱虫时将犬关在舍内或拴起来喂养2~3 d,把排出的粪便收集起来焚烧处理。建议每年进行5次驱虫,从春季起每45 d驱虫1次。不喂饲狗生的家畜内脏,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脑多头蚴的病羊脑、脊髓,而应将其烧毁或深埋,以避免狗感染绦虫。

(3)疫苗免疫。国外有进行疫苗接种的报道,国内较少。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消化脱壳六钩蚴虫卵作抗原制成疫苗有很好的保护力。

推荐访问:多头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