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6篇

篇一:“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

  致命性心律失常 除颤:室扑、室颤、无脉性室速(有脉无脉 看意识清不清)

  常见原因:1.急性冠脉综合征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3.长 Q-T 间期综合征

  可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

  快速性:室颤、室扑、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缓慢性: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 室扑与室颤:

  图 1:室扑

  图 2:室颤

  1.室扑:心室扑动持续时间多暂短,易转为心室颤动 心电图: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150-300 次/分(一般﹥200 次/分)

  2.室颤:心室静止前的心电图征象 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心电兴奋,致使射血功能完全丧失 心电图:QRS-ST-T 消失,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波形,250-500 次/分

  3.急救:发生者即心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二) 室性心动过速:VT 心电图:1)QRS 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 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2)心率 140-200 次/分,节律可不齐 3)心室夺获:少数室上性冲动下传心室,发生一次正常 P-QRS 4)室性融合波:形态介入窦性与异位室性波动之间 由于室性波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而产生 5)全部心前区导联 QRS 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即全向上或向下)

   图 3:室性心动过速 分类:根据 VT 的形态分为:单形性(室速波形均一);

  多形性(室速波形态多样) 根据 VT 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性 VT:持续时间>30 秒;

  非持续性 VT:持续时间<30 秒 (连续出现 3 个以上的室早,称短阵性 VT)。

  图 4:单形性 VT

  多形性 VT

  1.持续性 VT:发作时间﹥30s,需要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

  表现:原有心脏病症状加重(如心悸、气促、头晕、出汗、苍白等);

  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低血压、心绞痛、肺水肿等)

  急救:多形、无脉性 VT:非同步除颤;

  单形性 VT: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

  ①胺碘酮 150mg iv >10min,必要时 10-15 分钟后重复 150mg,360mg/6h

  (1mg/min)ivgtt 总量不大于 2.2g/d;

  ②利多卡因:50-100mg iv,后 1-3mg/min ivgtt

  ③腺苷: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有规则的窄波群(室上速)及宽 QRS 波群心

  动过速有规则的单形波的早期处理中。

  机理:对房室结有负性(减慢)传导作用,快速静推可减慢房室传导,

  消除折返,恢复窦性心律。

  用法:首推 6mg,随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必要时 1-2 分钟后重复 12mg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同步电复律(单、双相 100J)

   图 5:单行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2.非持续性 VT(短暂性 VT):发作时间<30s,能自行终止,常无症状或较轻

  图 6: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急救: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短阵性 VT:

  避免诱因:吸烟、饮酒、咖啡、焦虑等 无明显症状:不必处理。

  症状明显:处理同室早:β-受体阻滞剂、稳心颗粒。

  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短阵性 VT:

  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3.尖端扭转性 VT(TDP):多形性 VT 的特殊类型:

  心电图:

  1)发作时 QRS 波群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连续扭转, 200-250 次/分

  2)Q-T 通常>0.5s,u 波明显 3)无 QT 间期延长的 TDP:形态类似,但并不是真的尖端扭转,处理原则不同

   4)当室早发生在舒张晚期,落在前面 T 波的终末部分可诱发室速(R-on-T)

  图 7: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病因:1.先天性: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

  发作并非由长间歇、长联律伴室早诱发而与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情绪激

  动,体力运动,应激反应或交感兴奋药物)有关,呈儿茶酚胺依赖型表现。

  2.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3.抗心律失常药物(Ia、Ⅲ类)、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

  4.颅内病变

  5.心动过缓,尤其Ⅲ°AVB

  急救:1.病因治疗

  2.硫酸镁 2g+5%GS40ml iv(缓慢)后 80mg/min ivgtt

  3.禁用 Ia、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 QT 延长)

  4.先天性长 QT 间期:首选β-受体阻滞剂

  5.电复律

  6.无 QT 间期延长之 TDP,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

  (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分类:

  房室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90%)

  房性心动过速 (1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AR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AAT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SART

  2.病因:

  多发生于正常人(指除 PSVT 外,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于有器

  质性心脏病患者。但绝大多数 PSVT 的发作与合并存在的心脏病无关。

  3.临床表现:

  1)发作特点:

  ❖ 呈现突然开始与突然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 发作短者仅有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间长者可持续数日、数月。

  ❖ 有些病人可有突然刺激、惊吓诱发或终止心动过速的经历。

  2)症状:

  ❖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健康心脏者,故即使心率快,病人尚能耐受,

  多年发作呈良性经过;少数因心室率过快而发生晕厥。

  ❖ 心悸、焦虑不安、心跳有力或跳之欲出的感觉。

  ❖ 还可能表现为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紫绀、呼吸困难,甚至意识丧

  失或晕厥。

  3)心电图:

  ①心率 150~250bpm。

  ②QRS 波一般正常:QRS 时限与形态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传或原有束支阻滞

   时,QRS 形态可异常。

  ③R-R 间期绝对规则。

  ④P 波逆行,常埋藏于 QRS 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P 与 QRS 保持固定关系。

  ⑤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早搏触发,其下传的 P-R 间期显著延长,随之 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图 9:常见型 AVNRT 慢-快(S-F)型。

  4)治疗:

  急性发作期:

  ❖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 药物:腺苷与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与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 ❖ 食管心房调搏 ❖ 直流电复律。

  预防复发:

  ❖ 药物 ❖ RFCA(射频导管消融):已十分成熟。且安全、有效、根治。

  (四) 房扑与房颤:

  图 8:房扑

  图 9:房颤 1.房颤:

  心电图:异位房性心律 P 波消失代之以 f 波(房颤波),频率为 350-600 bpm;QRS 波幅不一、间距不等 临床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

   1)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策略 阵发性房颤(1 月内):发作时控制室率或应用复律药 发作频繁者,在间歇期使用作用心房的复律药 持续性房颤(1-6 月):转复窦律、维持窦律 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 永久性房颤(>6 月):控制心室率 预防血栓形成

  2)转复前准备 抗凝治疗(无论何种转复方法) 房颤持续>48h,转复前华法令抗凝治疗 3 周,转复后继续抗凝治疗 4 周 房颤持续<48h,可以直接转复 药物转复:胺碘酮 150mg iv/10 分钟,必要时 10-15 分钟重复 150mg, 360mg/6h(1mg/min)ivgtt。

  电复律:适用于房颤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双相 120-200J 单相 200J 2.房扑:

  心电图 异位房性心律 P 波消失代之以 F 波(房扑波,心房率 240-340 次/分),可以不 同比率下传心室(2:1、3:1、4:1 等,下传比率固定则心室律规 整、否则不规整 药物转复同房颤,无效时电转复(能量 20-100J)

  二、 缓慢性心律失常 1.窦性停搏:

  亦称窦性静止:迷走张力大或窦房结障碍出现窦房结一过性静止激动。

  心电图:P-P 间期中突然出现 P 波脱离,形成长 P-P,长 P-P 与正常 P-P 无倍数

  关系。

  窦性停搏:2 秒以上——黑蒙,5 秒以上——晕厥,10 秒以上——阿斯氏综合征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窦房结病变:a.退行性变 b.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

  表现:头晕、黑蒙(HR 突然<40 次/分,可出现)、晕厥等 心电图:①持续窦缓,<50 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纠正

  ②窦性停搏或窦性阻滞 ③窦缓基础上出现房颤、房扑、房速等——快慢综合征 ④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则发生窦性停搏,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逸

  搏或伴房室障碍——双结病变 3.完全性房室阻滞:

   心房冲动完全不能传到心室。伴低位心室逸搏(室率<40 次/分)时,R-R>3s 或 心室停搏,极易导致 VF、VT 或心室静止 4.急救 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骤停,SBP<90mmHg,肺水肿,反复 A-S 氏) a. 临时起搏 b. 阿托品 1mg iv,必要时重复,最大 3mg c. 肾上腺素 2-10mg/min,多巴胺 2-10mg/kg ②血流动力学稳定:

  监测,阿托品备用

  

篇二:“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我国抗生素的发展现状......................... 1.青霉素类出口翻身得益于国际产业链转移 ............. 2.头孢类原料药向外扩张刚刚起步 .....................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 4.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族老当益壮 ..................... 5.兽用抗生素前景不容乐观 ........................... 第二章 国内抗生素市场概述....................................................

  1.2003年抗生素产业总体情况.......................... 2.2003年国内抗生素的生产情况........................ 3.抗生素主要生产企业情况............................ 4.国内抗生素市场现状综合分析........................ 第三章 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抗生素是中国医药产业中规模最大、临床应用最普遍的一大类药物,也是 中国医药产品出口比例最大的一类。2006 年抗生素类原料药出口总额为 15 亿美 元,同比去年增长了 66.4%,占全部医药类商品出口总额的 21.76%。

  按数量规模划分,兽用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族是出口量较大的前 3 类 产品;在出口价值上,青霉素、四环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是占主要份额的 产品。

  在成长性上,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出口数量同比增长率在 150%;在出口价 值上,大环内酯类同比增长率则达到了 169%。除此之外,青霉素类、头孢类出 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 98%和 96%。可见,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和青霉素类 是去年出口最活跃的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 出口 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主要应用于人用药、兽用药和植物用药。中国出口原料药不仅有人 用药物,更多的还有兽用药和植物用药。不同使用等级相同的药物不仅价格有差 别,在规格和质量要求上也存在较大差别。不难看出一种现象:中国出口的这些 抗生素原料药,其中有 30%是作为制药前体、中间体或粗品,有 30%是作为兽 用药和植物用药。显然,这样的产品是无法以高价值得到回报,由此说明,我国 原料药产品结构上仍处于竞争的低端劣势。

  第一章 我国抗生素的发展现状 1.青霉素类出口翻身得益于国际产业链转移

  中国青霉素在经过3年的产业整合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市场周期。2006年青 霉素工业盐出口总量为14529吨,同比2005年的11337吨增长了28%。出口价格由

   2006年初的6美元/BOU,上升到2006年底的7.9美元/BOU,上涨幅度达到了33%。

  出口数量和价格同步增长的现象在以往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青霉素遇到 了少有的好光景。但是这种好光景背后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是伴随着国际产业 链的转型调整之后的结果。

  自2005年国际制药业巨头相继退出青霉素生产,青霉素成为了一种基础型、 规模型、低成本型原料药中间体,也成为中国制药的一个标志。相比之下,印度 和欧洲发达国家的青霉素生产在成本和规模上已无法与中国相比。2006年出口统 计显示,中国出口印度的青霉素 G 钾(工业盐)同比2005年增长了23.17%;从 全球产量分布看,4万吨的产量中有3万吨是在中国,这样,青霉素 G 钾工业盐 的全球供应格局完全由中国所主宰。

  与此同时,转移生产基地、外包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转型给中国青霉素在 2006年一个翻身的机会,并且又进一步带动了青霉素下游产品的市场转机。这是 中国青霉素现阶段得以继续扩张的主要原因。青霉素价格虽然一路长扬,但它是 在极不正常的低价位水平下起步的。加上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不断上升,无形中 价值的增长仍然赶不上价格增长。2006年12月测算的平均价格上升到8美元,同 比年初最低时期上升了33%。从幅度上看是比较高了,未来继续增长的空间定格 在9美元是个理想目标,但还要取决于业内的产销平衡。

  2.头孢类原料药向外扩张刚刚起步

  2006年中国头孢类原料药的进出口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出口型大宗品种普遍 增长;二是进口类品种普遍下降。出口品种主要集中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 头孢哌酮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这些在国内被誉为“大头孢”类原料药。进口型 中间体数量减少,例如7-ACA、7-ADCA 的进口较往年大幅度下降,少数小品种 有突出表现。可见,国内头孢类原料药的竞争加剧,向外扩展的欲望更加强烈, 但继续增长需跨过高端门槛。

  随着国际产业链将制药加工业转向中国、印度的大趋势下,我国头孢类原料

   药也走向了国际市场。中国的优势在于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取得价格优势。

  近年来国内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能力的扩张、价格的下降,为出口到国际市 场具备了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产品近期的机会在于国际非规范市场。

  中国出口头孢类原料药虽然有了极大的增长,但要看到,出口品种中的粗品 占了一定比例(包括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由于注射无菌粉对稳定性、残 留物等标准要求更高,并且要进入欧美高端市场,认证和文件(DMF)是必备 条件,因此,出口粗品、非规范市场成了近期目标。而中国制造要走得更远、更 高,则必须在质量标准和认证文件上功夫。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

  以阿奇霉素、硫氰酸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出口在2006年表现 得最为突出。两品种占据了出口总量的60%、26%,各占出口总额的41%。

  硫氰 酸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母核药物,在下游第三代红霉素族临床用药发展 影响下,近年来我国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硫氰酸红霉素供大于求的矛盾 逐渐突出,出口成为了重要出路。

  4.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族老当益壮

  氨基糖甙类和四环素族是临床应用较早的品种,例如硫酸链霉素、四环素、 土霉素等,现在国际上生产这类药物的厂家几乎全都在中国。这类产品早在几年 前就几经价格战,将产业重组调整之后集中在少数几个生产企业中,形成了在核 心企业主导下的行业队列。这些产品应用范围逐渐转向兽药、植物药和特殊临床 治疗用药。需求空间有限,完全依靠自然增长。

  5.兽用抗生素前景不容乐观

  兽用抗生素在应用上比人用药使用得更多,除了药物抗菌、杀虫、驱虫之外,

   还用于帮助动物增加饲料消化能力和利用率,提高生育能力等。因此,近年来兽 用抗生素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从国际上食品安全和禁止抗生素滥用角度来看, 许多发达国家已停止使用某些饲料用抗生素。因此,兽用抗生素的发展前景只限 于那些在用药安全性和治疗作用更强的品种中。现在我国出口兽用药抗生素主要 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兽用抗生素进入欧美养殖业发达的国家不易。

  除了青霉 素系列之外,其他大宗抗生素原料药价格低迷,并且这种低谷还要持续较长时间, 价格战还将持久展开的趋势。在兽用抗生素上尤为突出,因为这些产品规模大, 行业门槛低。

  第二章 国内抗生素市场概述

  1.2003 年抗生素产业总体情况 抗生素是感染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抗感染药物包括全身性抗生素、

  真菌感染的全身性用药、全身性磺胺药、抗分支杆菌药、全身性抗病毒药、血清 和γ- 球蛋白、疫苗等,其中抗生素是最大的用药类别,约占全部抗感染用药的 近 90%。

  图 1 2003 年全身性抗感染药物的市场格局

  0%4% 2%1% 2% 1% 2%

  抗生素 磺胺药 抗病毒药 疫苗

  88%

  抗真菌感染药 抗分支杆菌药 血清和γ- 球蛋白 其他抗感染药

   2003 年全国医院用抗生素共计 192 亿元,比 2002 年用药金额增长 15.5%, 其中头孢类抗菌素用药金额为 76 亿元,比 02 年增长 17%;喹诺酮类抗菌素用药 金额 27 亿元,比 02 年增长 21%;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用药金额 21 亿元,比 02 年增长 22%;青霉素类抗菌素用药金额 23 亿元,比 02 年增长 9%;氨基糖苷类 抗菌素用药金额 5.1 亿元,销售与 02 年持平;窄谱青霉素抗菌素用药金额 4.7 亿元,比 02 年下降 5%;其他β- 内酰胺类抗菌素用药金额 4.1 亿元,比 02 年 增长 5%;其他抗生素 3.3 亿元,比 02 年增长 6%。

  2.2003 年国内抗生素的生产情况 2003 年 1~3 季度,化学医药行业原料药产量完成 26.08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

  长 16.51%;供应出口量完成 11.5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10.65%,其中抗菌素比 上年同期增加 7.30%。

  青霉素系列产品:

  青霉素钾、钠比上年同期减少 8.00%;

  哌拉西林比上年同期减少 12.00%;

  舒他西林比上年同期增加 15.00%;

  氨苄西林比上年同期减少 9.00%;

  阿莫西林(胶囊)比上年同期增加 49.00%;

  阿莫西林(颗粒)比上年同期减少 34.00%;

  青霉素 V 钾比上年同期减少 7.30%。

  头孢系列产品:

  头孢唑啉针比上年同期增加 2.3%;

  头孢拉定(粉针)比上年同期增加 11.5%;

  头孢拉定(胶囊)比上年同期增加 40.0%;

  头孢拉定(颗粒)比上年同期减少 60.0%;

  头孢他啶比上年同期增加 34.0%;

  头孢呋辛(粉针)比上年同期增加 162.0%;

   头孢拉定(片剂)比上年同期增加 62.0%;

  头孢曲松比上年同期增加 78.0%;

  头孢噻肟比上年同期增加 28.6%;

  头孢哌酮比上年同期增加 31.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比上年同期增加 83.0%;

  头孢克洛比上年同期减少 48.0%;

  头孢氨苄比上年同期增加 24.6%;

  头孢羟氨苄(胶囊)比上年同期增加 54.0%;

  头孢羟氨苄(颗粒)比上年同期增加 4.0%。

  红霉素系列产品 红霉素片比上年同期减少 3.2%;

  琥乙红霉素比上年同期增加 10.0%;

  罗红霉素(片剂)比上年同期增加 93.0%;

  罗红霉素(颗粒)比上年同期增加 145.0%;

  阿齐霉素比上年同期增加 115.0%;

  克拉霉素(片剂)比上年同期增加 120.0%;

  克拉霉素(颗粒)比上年同期减少 23.0%。

  喹诺酮系列产品 诺氟沙星(输液)比上年同期增加 21.3%;

  诺氟沙星(胶囊)比上年同期增加 12.7%;

  氧氟沙星(输液)比上年同期减少 47.0%;

  氧氟沙星(片剂)上年同期增加 90.0%;

  左旋氧氟沙星(输液)上年同期增加 120.0%;

  左旋氧氟沙星(片剂)上年同期增加 201.0%;

  环丙沙星(输液)比上年同期减少 25.0%;

  环丙沙星(胶囊)上年同期增加 13.4%。

  3.抗生素主要生产企业情况

   杨子江药业

  2003 年,扬子江药业在抗生素产品上的销售额达到 11.5 亿元,与 2002 年

  8.3 亿的销售收入相比,增长了 38%。在竞争极度激烈的抗生素市场上能够有如

  此上佳的表现,也说明了该企业在制药行业内强大的竞争能力。

  杨子江药业抗生素产品线的销售增长主要由其拳头产品左氧氟沙星和罗红

  霉素带来,两个产品的销售额,分别比 02 年增长了 43%和 37%。特别是左氧氟

  沙星(左克),在 2000 年时,该产品的年销售额还不到 1000 万元,而到 2001

  年,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 2 个亿,经过 3 年的市场培育,左克已经成为了一颗“重

  磅炸弹”,03 年销售高达 8.13 亿元。

  罗红霉素(仁苏)则是扬子江药业的另一个拳头产品,03 年销售金额 2.4

  亿元,也是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单品种销量最大的品种。

  除了以上两个品种外,扬子江药业的其它抗生素品种销售规模均比较小,

  目前尚无新的潜力品种出现。

  表 1 扬子江药业的主要抗生素产品及 02 年、03 年市场销售金额

  产品

  左氧氟沙星 罗红霉素 氟罗沙星 克拉霉素 头孢拉定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头孢氨苄 氨苄西林

  02 年销售金额 (万元) 57034 17529 5252 881 1149 526 297 187 0

  03 年销售金额 (万元) 81314 24047 4891 1734 1582 766 259 146 0

  上海罗氏

  2003 年,罗氏芬(头孢曲松)为挣到了 4.3 个亿,但与 02 年相比较,罗氏

  芬的销售下降了 6%。近几年,虽然头孢曲松的医院用药金额仍然呈较快的增长

  态势,但上海罗氏在头孢曲松上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渐下降,到 2003 年,到 2003

  年,罗氏芬仍占到头孢曲松全部市场 30%左右。

  表 2 罗氏芬 02 年、03 年的市场销售金额

  产品

  02 年销售金额 03 年销售金额

  (万元)

  (万元)

   头孢曲松

  45323

  42790

  深圳制药厂

  深圳制药厂 2003 年在抗生素类产品上也赚到了将近 4.3 个亿,比 2002 年的

  3.1 个亿增长了 37%,而深圳制药厂的当家品种则是头孢呋辛,2003 年销售达到

  3.45 亿元,增速迅猛。

  表 3 深圳制药厂的主要抗生素产品及 02 年、03 年市场销售金额

  产品

  头孢呋辛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头孢唑啉 头孢噻肟 头孢拉定 培氟沙星 阿奇霉素 氨苄西林

  02 年销售金额 (万元) 25472 642 1002 2106 970 720 146 55 12

  03 年销售金额 (万元) 34471 3089 1851 1449 1004 614 229 52 4

  安徽威尔曼制药

  威尔曼制药(包括安徽威尔曼制药和威尔曼湘北制药)03 年抗生素类产品

  的销售额共计 4.42 亿元,销售与 02 年相比增长 10%,增长趋势明显不如扬子江

  药业等企业,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其主要产品头孢噻肟市场已经开始逐渐萎

  缩,导致其增长不尽如人意。

  03 年,威尔曼制药在头孢噻肟和舒巴坦这两个产品上的销售金额分别是 1.6

  亿元和 1.9 亿元

  表 4 威尔曼制药的主要抗生素产品及 02 年、03 年市场销售金额

  产品

  头孢噻肟 舒巴坦 头孢曲松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

  02 年销售金额 (万元)

  13057 20664 4361 1890 201

  03 年销售金额 (万元)

  16001 19656 6716 1492 326

   丽珠制药

  丽珠制药 2003 年在抗生素领域的销售额为 2.32 亿元,但增长势头明显,与

  02 相比,销售额猛增 60%以上。

  从品种上看,丽珠制药并没有单品种销售上亿元的重量级品种,但销售超

  过 2000 万元的品种却有 5 个,同时,一些老品种在 2003 年也获得了较好的增长,

  说明抗生素行业已经进入了拼规模、比品牌的时代。

  表 5 丽珠制药的主要抗生素产品及 02 年、03 年市场销售金额

  产品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罗红霉素 左氧氟沙星 氨苄西林 头孢哌酮 利福平 氧氟沙星 头孢他啶 头孢他啶 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头孢拉定 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 头孢噻肟

  02 年销售金额 (万元) 2959 771 1923 702 2152 1971 154 869 0 0 859 131 493 362 271 242 175

  03 年销售金额 (万元) 4579 2750 2692 2412 2159 1785 1387 931 766 758 739 674 538 281 271 241 201

  北京双鹤药业

  双鹤药业 03 年抗生素销售金额 2.36 亿元,比 02 年略有下降,而其中主要

  的销售额来自左氧氟沙星(利复星),03 年销售 2.13 亿元,与 02 年相比略有下

  降,地处北京使双鹤的销售大占优势,利复星的很大部分的销售均来自北京,而

  在其他主要城市销量较小。

  表 6 双鹤药业的主要抗生素产品及 02 年、03 年市场销售金额

  产品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头孢他啶

  02 年销售金额 (万元)

  21384 1375 439

  03 年销售金额 (万元)

  21294 1202 417

   头孢氨苄

  492

  366

  甲氧苄啶

  127

  109

  环丙沙星

  102

  97

  磷霉素

  66

  44

  头孢唑啉

  37

  42

  青霉素钠

  12

  15

  诺氟沙星

  17

  12

  4.国内抗生素市场现状综合分析 抗感染大类药物已由青霉素类药物间的竞争,发展为三大阵营全线混战。

  按世界卫生组织所使用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ATC)归类,第一阵营为 头孢菌素类药(J01D)一枝独秀,从 1999 年到 2002 年这四年间,头孢菌素类药 品的市场份额(按销售金额计)基本上占整个抗感染类药品的半壁江山,且近 3 年略有上升。今年上半年其销售金额占感染类药物总销售金额的 48.85%,远远 超出其它亚类。第二阵营为青霉素类药(J01C)、喹诺酮类药(J01M)和大环内 酯类药(J01 F)。目前后两类药不但年增长率超过青霉素类药,而且连购入金额 也超过青霉素类药物。第三阵营为其它抗菌和抗病毒药,所占市场份额不多。磺 胺类药与氨基糖苷类药出现负增长已是连续几年的事了。2003 年1季度出现非 典型肺炎的流行,对医院用药结构和数量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并没有影响抗感染 类药物各亚类的金额排序。

  在医院所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中第三代头孢菌素占主要份额。其中头孢曲 松几年来使用一直领先,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紧随其后;第二代的头孢呋辛因 近几年国产化大大提高,再加上在医院加大了推广力度,使其所占比重有逐年上 升的势头;头孢哌酮与舒巴坦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舒巴坦钠的 复方制剂在医院市场也颇受欢迎。

  青霉素类药物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与其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传统 青霉素类药物确实存在用药不便、易产生耐药性并已成为低价普药、药品利润空 间小、市场销售额逐年下降等事实,但是国内制药科研人员以青霉素为原料开发 出的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及其复合制剂,以疗效、质量与价位拉动市场,舒巴坦 / 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就是明例,他们的出现确使青霉素类药物销售能 维持长时间的不衰。

   在领先的 29 只抗感染药品中没有一只药全部依靠进口,相反有 6 只药全部 使用国产品。而即使部分使用进口药的品种中除了拉米夫定的进口份额超过 5 0%外,其余的份额都不大,甚至有 6 只药品所占的份额连 1%还不到,这说明抗 感染药依靠洋药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章 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中小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市场活跃度超过了老 牌企业和国有企业。在2006年抗生素原料药出口企业前30家当中,前4家企业—— 河南新乡华星药厂、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都是近几年在原料药生产和销售上快速成长起来的厂 家,成为新的行业龙头。以往抗生素家族“老大”,例如华药、石药、哈药、鲁抗 这些企业在改进产品结构后,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多元化高端产品转移。

  这种让位和转移是件好事,它调整了竞争结构、优化了产业链,使行业优胜劣汰 能够自然进行。另一个现象是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比例加大。我国对外贸易权开放 后生产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能力,特别是在大宗原料药中间体国际贸易上,生产 企业的自营出口优势明显强于贸易公司。生产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机会也越来越 多,开拓出口渠道的主动性更强。与此同时,贸易公司的角色在转变,国际市场 开发和服务显得更加重要。今后只有走贸易公司与生产企业联合的经营管理模式 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2006年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地转向制造业发达、成本更低、劳动力过剩的 中国,这种全球产业链转移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原料 药发展还必须做好一些日益重要的新课题:节能、环保、质量、科技创新和知识 产权保护。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药物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每年向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的抗生素新品种的数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方面为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丁较多的手段,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我国 新抗生素研发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抗生素复方制剂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①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嘧啶(TMP)与非磺胺类抗生素组方磺胺类药物主要抑 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DHFA)的合成,而 TMP 则抑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的活性,进一步阻止了四氢叶酸(THFA)的合成,由于两者从不同途径同时阻断 了细菌的叶酸代谢系统,故 TMP 起到了磺胺增效作用。但我国在抗生素复方制 剂的研发过程中,把 TMP 作为万能抗菌增效剂,出现了 TMP 加头孢氨苄、TMP 加四环素、TMP 加庆大霉素、甚至 TMP 加黄连素等不合理的复方制剂。

  ②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钠和三唑巴坦钠,与各种头孢菌 素的复方制剂不宜随意组合,应从各种头孢菌素固有抗菌谱及半衰期与酶抑制剂 的半衰期、毒性大小和两者的最佳配比去考虑组方的合理性。但现在却有开发各 种头孢菌素与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如:头孢呋辛钠与舒巴坦钠、头孢 曲松钠与三唑巴坦钠或舒巴坦钠,未从抗菌谱和两者的半衰期的差别予以全面考 虑。

  2.含各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输液不宜大量开发,应考虑各种“沙星”的稳定 性和溶解度。

  喹诺酮类抗生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其抗菌谱广、抗 菌作用强,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该类抗生素对光不稳定, 在光照下易分解,并产生多种光降解产物,使抗菌活性下降。如司帕沙星、环丙 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经紫外光照射30、60、90、120 min 后,发现洛美 沙星降解十分迅速,不仅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变化,而且用 HPLC 色谱法证实有多 种降解物产生。因而不宜大量提倡研制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输液和小针剂。

   3.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各种盐不宜随意开发

  国外经过反复比较、研究后,确定注射用阿奇霉素为枸橼酸阿奇霉素的盐, 但在我国,仅仅从品种的多样性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开发了大量的阿奇霉素的各 种盐,目前除了枸橼酸阿奇霉素外,还生产了磷酸阿奇霉素、盐酸阿奇霉素、硫 酸阿奇霉素、乳糖酸阿奇霉素、葡萄糖酸阿奇霉素、富马酸阿奇霉素、马来酸阿 奇霉素等注射用阿奇霉素,尚未经过严格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和对有关物质的考 察。其安全性还有待考察。

  4.抗生素与包装材料相容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贮存、运输 和医疗使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但目前我 国药品研制和生产企业开发新抗生素的重点一直放在药品本身的制备和加工,对 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却未予以足够重视。国内曾发生抗生素类药品因 包装材料(玻璃、塑料、橡胶、铝塑包装)选用不当而造成药品渗出、泄漏、潮解, 甚至有的包装材料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品变质,如头孢氨苄、注射用头孢 唑林钠,头孢曲松钠等都因包装材料的问题导致了产品不合格的质量事件。因此, 在研发和设计药品最终产品时,必须进行药品与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相容性的详 细研究,以保证内装药品的质量。在抗生素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中,应充分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被包装的抗生素的理化特性,包括对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的稳定性、 耐受性以及对湿度、温度的时效反应等,从而为包装材料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

  对于易吸潮或易氧化的药品,应避免使用塑料瓶包装。

  ②充分了解包装材料的理化特性,包括通透性、密封性和柔软性同时还要掌握包 装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及对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的稳定性。

   ③获取流通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运输状况等较详细的资料,以保护药 品在流通过程中能承受压缩、振动等的影响。

  ④把包装后的抗生素在充分接触包装材料的情况下按照加速试验的条件进行长 期稳定性和相容性研究,获取包装材料对抗生素质量的影响。

  结论:

  抗生素虽然不是特殊药品,但是由于它的特殊作用以及带来的副作用不 可忽视,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抗生素在流通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1.在面向消费者的销售终端环节,加强对医师处方的管理。抗 生素类药物作为非 OTC 类药物,一定要通过执业医师处方才能到达居民的手中。

  但是现状是居民可在任何药店买到,显示出了监管的无力。应制定严格的标准, 控制执业医师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用量,不能使过多的抗生素药物进入居民家 庭。

  2.对居民可以在普通药房购买的抗生素类药物,应限制单次购 药的量,比如不能超过一周的用量,或者对居民的购药行为实行联网监测,一旦 发现超过用量即停止对其销售。

  3.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措施,对制药企业、医师和有关部门 实行有效监管。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农村药品的管理建设,从而形成真正 意义上的药品供应、 监管网络,确保农村居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4.建立健全抗生素的分类管理系统,密切注意各类抗生素的不 良反应情况,做好跟踪调查。鉴于抗生素现在所带来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其纳入 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顾觉奋 (作者, 编者), 白骅 (编者), 许向阳 (编者) 书名:国内外微生 物药物生产状况及市场分析 第三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国内外生产状况与市场分析 16

   页~~~~~~ 第八章 他汀类药物的国内外应用状况和市场走势动态及预测 93 页

  2.景琳.卫生管理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39-154 3.刘仁权.SPSS 统计软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02-112 4.李泮海,冯巧巧,黄传海,田月洁.基层药物体系建设和科学 发展.中国药物警戒,2010,7(9):536-539 5.崔福德.药剂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6.黄敬耀.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8-412

  致谢

  

篇三:“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

  艺术品鉴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21-05

  徐州龟山汉墓“第百上石铭”的书法风格研究

  张子春

  (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院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从古至今在此发掘的汉墓中文物遗存特别丰富。已出土或有记录在册的汉碑刻石是数量 可观、形制丰富、内容丰满,是研究汉代碑刻的宝库。在徐州发现的这些汉碑刻石时间跨度比较长,经历了西汉篆书,隶变过程

  和成熟隶书三个阶段。因此,徐州出土的汉碑刻石不仅在学术方面的巨大价值值得学者们深挖探究,在书法艺术方面的价值

  也非常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本文以徐州“第百上石铭”为例,从书法的角度探索徐州石刻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院石刻文字;书法;风格

  中图分类号:K92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5-0022-03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5.010

  一、前言

  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如

  人们常说东汉碑刻丰富而西汉无碑,从古至今的学者研究 目劳也,仁者悲之。”②题字共 10 行,每行字数不同,长短不一,全

  也可以看出,目前对汉代碑刻资料的研究还是以东汉碑刻为主。

  篇共 48 字,首行“第百上石”四个字与左边 9 行分开较远,极富

  宋代尤袤在《砚北杂记》中说:

  “西汉石刻文,自昔好古之士,固当 动感。

  博采,竟不之见。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

  仍严其禁。”其实西汉并非无碑,随着考古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出

  土了不少西汉的刻石,数量虽然不如东汉之多,形制也没有东汉

  碑刻规矩严整,但对于我们研究西汉历史发展以及汉字演变有

  重要意义。

  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曾云:“欲访唐碑当入秦,欲访先秦汉

  魏诸碑,当游齐鲁。”①发现于江苏省徐州市龟山汉墓的“第百上

  石”书于公元前 116 年汉武帝元鼎元年,比河北省永年县发现的

  “群臣上寿刻石”(前 158 年)和河南省永城县发掘的“鲁北陛石

  题字”(前 149 年)略晚一些。“群臣上寿刻石”和“鲁北陛石题字”

  是西汉初期的碑刻,可以看出仍沿袭了秦代碑刻的制度,碑刻铭

  文由篆书向隶书演变的风格明显。

  二、“第百上石铭”上的文字内容辨识

  “第百上石铭”出土于龟山楚王刘注墓,1982 年该墓被南京 博物院组织发掘。经学者分析判定墓主人是第六代楚王刘注,刘 注的曾祖父楚元王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该墓是刘注夫妇的合 葬墓,最初发掘时没有对南侧甬道进行发掘,直到 1992 年铜山 县文化局对南墓墓道及甬道清理,在南侧甬道入口发现“第百上 石铭”。《考古》1997 年第 2 期《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 材料的再补充》一文中首次公布其拓本和释文,随后,武利华《徐 州市汉碑刻石及画像石题记研究》、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沃 兴华《碑版书法》、陈世庆《汉代石刻篆书研究》中都对“第百上石 铭”进行了文字考辨和书法研究。本文在诸位老师研究的基础上 整理和深入。

  “第百上石”位于塞石(如图 1 所示)的前端,由于一直被深 埋于地下,未经风化,保存尚好,文字仍然比较清晰,学术界对它 的铭文中个别字的释读有多种说法,综合各位学者的考辨,最终 选择对徐州原画像石艺术大有研究的原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馆 长武利华老师的释读:“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椁),不布瓦

  图1 楚王刘注告诫后代子民:这里虽然埋葬的是一代楚王,但我 向天发誓,墓中只有我的棺椁,没有值钱的贵重宝贝,当你看到 我的这篇铭文时,一定会为我感到悲伤的。

  正是因为这篇铭文有学者分析认为“第百上石铭”是为了防 止盗墓者偷盗而专门设立的防盗文,意在告诉盗墓者墓中没有 财物金玉。其实主要是楚王刘注效仿汉文帝薄葬思想,为了“宜 “ 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③。

  三、“第百上石铭”上的文字风格研究 “第百上石”铭刻发现于西汉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中, 这一时期的文字处于由篆书至隶书的过渡时期,风格大多质朴 浑厚,再加上刀刻石磨日渐风化的原因,刻铭痕迹斑驳,充满“金 石气”。

  (一)“第百上石铭”书法线条的主要形态 “第百上石铭”线条的基本形态是直线和曲线相互融合,线 条以圆为主,起笔收笔处有方有尖,笔画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 装饰性笔画。

  有的单根线条的粗细变化不明显,如石刻中首字“第”(如图

  作 者 简 介 :张 子 春(1996-),女 ,安 徽 淮 北 人 ,江 苏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19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专业,研究方向:书法。

  2 所示),可能是第一个字的原因,刻画极为认真,每根线条圆起 圆收,只有中间最长的主笔有轻微的变化。作为此字中最长笔

  2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5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艺术品鉴

  画,在书写时也自然而然的会笔锋下压,随着刀刻入石深度的加 强,线条也呈现一种视觉上由弱到强的趋势。

  有的单条线条两头尖中段有向外扩的趋势,线条与线条之 间的搭接是断开重接的,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例如“群”字左边的 撇画,从线条走向和粗细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用刀的速度是有 轻重缓急的变化的,不是以相同的速度一拓直下。下方“羊”部分 的两个点画,一个是圆头,一个是尖头,线条生动活泼富有节奏 感。

  书法艺术的美离不开对单根线条的刻画。“第百上石铭”中 每根线条的两边缘线,随着用刀的过程自然的崩落,增加了线条 的朴厚感。线条长短变化,使字形跳跃活泼;线条方圆多姿,使得 字型多变不呆板。

  图2

  图3

  (二)“第百上石铭”书法结字的主要特征

  “第百上石铭”的字体主要仍是以篆书为主,但字形上已经

  由篆书的长形变为扁方形,笔画的用笔也由圆转变成方折,字体

  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由于是帝王墓葬的碑铭,因此当属当时的官

  方文字,字体应该属于“汉篆”。“第百上石铭”中字的结体丰富活

  泼,单字中方、圆、三角等集合形支撑起每个字的字型框架。

  例如“令”字(如图 4 所示),上面的长撇长捺与中间的横画

  支撑起一个三角形,稳定字型结构,下方的折画和左边的竖画再

  

篇四:“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

  生活性街道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生模型构建

  杨梅

  摘要:城市街道不仅作为交通走廊的存在,同时承载了街道中的公共活动,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街 道空间,现状对生活性街道的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视野和交通视野,并出现两个视野不衔接的现象,本 文通过对现状生活性街道的解读,分析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在生活性街道中存在机动车道侵占步行空间、步 行流动无组织、街道环境粗糙的问题,提出竞争合作的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生模型,并依据步行活动与机 动交通在生活性街道中共生关系的建立条件,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三个维度提出生活性街道的 空间设计策略,从而有效指导实践。

  关键词:生活性街道,机动交通,步行活动,共生理论

  1 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城市街道不仅作为交通走廊的存在,也作为交往空间承载了各种公共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城市快速发展,居民出行方式已经从步行时代转向机动交通时代,城市街道 向城市道路转换。带来的影响除了高效率的信息交流外,是交通拥挤与道路拓宽的恶性循环, 使步行空间作为街道空间的附属而置之在外,从而直接导致街道空间活力的降低。生活性街 道作为人车并重的服务型街道也难能幸免。

  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步行活动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处 的新方式,学者们对于生活性街道的规划改造大多集中在设计视野,关注街道的物质空间形 态,特别是街道的界面研究。如薛忠燕[1]认为街道空间是人性化、情感化的场所,她从人的 角度出发解析街道中尺度迷失、生活湮灭等问题,提出生活性街道应以街道空间五界面的科 学的控制和引导的观点;闫婷婷[2]等人讨论了生活性街道的空间形态与活动类型的关系,强 调营造适老性街道空间;方榕[3]从其街道空间特征出发,阐述依托空间形态特征的生活性街 道设计方法。他们从规划角度提出了针对生活性街道的改造策略,对恢复其街道的活力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街道的研究侧重交通功能,交通通行需求等方面。如李明剑[4] 等人提出交通整治计划解决街道交通问题;潘海啸[5]等人以慢行交通理念与步行交通作为研 究提升街道空间建设。尽管有如此多的研究,但以交通为切入点分析生活街道问题的研究非 常有限,出现城市设计层面与交通层面不衔接的现象,如何建立高效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性 街道还需要不断研究思考。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在生活性街道中的关系, 以共生理念为指导的生活性街道策略研究开始进入视野。

   2 生活性街道定义与特征

  《管子·小匡》中曾提到“处商必就市井”,市井生活便在生活性街道中产生。生活性 街道除了具有一般道路作为交通通道的功能外,同时需要解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其道 路路幅小于四车道,且各种交通方式共存,因此在梳理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交通流矛盾方 面压力很大。

  生活性街道的特征,一方面,老城生活性街道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生活气息浓厚,但由 于交通混行,难以解决街道公共活动与交通压力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商业活动密集的区域, 如各种公共建筑出入口、十字交叉口处由于人流较多,易形成交通瓶颈。另一方面,新建生 活性道路自上而下建设,大多套用城市道路控制办法,导致街道逐渐失去生活性功能,开始 被高效率的交通方式主导。

  3 生活性街道中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的矛盾

  生活性街道中高度聚集的商业文化设施导致人流的集中,从而激化了街道中步行活动与 机动交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3.1 机动车道侵占步行空间

  生活性街道与交通性街道相比,其路幅宽度不宽,人是街道的主体,但部分生活性街道 在城市中承担交通性街道功能,由于道路宽度没有达到交通性街道的尺度,使交通量大于本 身承载量,最终拓宽车行侵占步行活动空间,影响街道上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发生方式。

  实质上,这种通过改变街道功能解决拥堵的方式会使机动交通由于失去限速意识而使交通组 织更加混乱,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交通拥堵。

  3.2 无组织的步行流动空间

  生活性街道由于缺少过渡空间,往往会出现公共交通与步行道路相邻的道路形态,当行 人候车时,产生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流线混乱的情况,影响步行的安全感,易产生交通事故, 最终的结果是传统街道空间活力的丧失,街道停留时间的缩短。

  3.3 街道环境粗糙不利于展开步行活动

  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混行是生活性街道的典型特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环境对行人步行 极其不友好,同时城市开放空间缺失,街道两侧界面不协调尺度不适宜造成街道景观的混乱, 街道环境的脏乱差以及街道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街道无标识性都使街道的活力降低,影响步 行活动。

  4 共生理论下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关系建立

  从共生理论定义出发,共生关系由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三个要素构成。共生 单元是构成共生体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界面是共 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共生环境是共生关系存在发展的外生条件[6]。

   在生活性街道空间中,共生理论在处理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的关系中表现为竞争合作的 动态互动关系。只有各种交通方式形成良性共生的关系才能使街道更加具有生机,形成一种 有序的空间形态。因此,通过共生恢复街区活力,组织有序的交通网络是一种有效的空间改 造手段。

  4.1 共生关系确立的前提

  由于生活性街道中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复杂性,因此建立共生关系需要满足三个前提:

  一是平等性,允许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通过街道,使两种交通方式共享路权,共享公共资源, 尤其要保证街道中弱势一方——步行活动的空间需要;二是在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行为关 联性,具体指在街道空间中居民通过某种方式到达某一目的地时,目标一致。步行活动需要 机动交通的衔接,同时只依赖机动交通也不能完成一次出行,两种交通方式需产生强烈的吸 引磁场;三是交流空间,即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需要在街道空间中关联激活,给予两种交通 方式衔接转换空间,营造健康的街道空间,从而才能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线,产生共生关系。

  4.2 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关系的最基本单元。在城市街道中,最基本的单元主要是指机动交 通与步行活动、非机动交通三种交通方式。由于此次探讨的主要为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关 系,因此确定街道的共生单元为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组成的单元体,由这两种交通方式相互 结合参与街道共生研究。

  4.3 共生环境

  主要指影响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的所有外部环境。其中包括街道尺度、街道基础设施建 设、绿化水平、管理水平、街道功能等。

  4.4 共生界面

  有了共生单元、共生环境,还需要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之间存在共生界面。共生界面是 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7]。在生活性街道中,由于两种交 通方式通过街道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因此街道本身便是共生界面。

  4.5 共生模型的建立

  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在街道尺度、街道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水平、管理水平、街道功能 等共生环境的作用下,使两种交通方式在街道中形成互利共生的共生模式,最终建立共生模 型[8](图 1)。在模型中,当其中各种因子变化时都会影响到街道的品质。

   图 1 共生关系模型(作者自绘)

  5 基于共生模型下的生活性街道规划策略

  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从空间细节到整体结构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而“共生”这一 点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基于目前我国的生活性街道现状,借鉴总结国内外优秀的街道空 间设计案例,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三个共生关系建立的层面出发,对城市生活 性街道空间提出以下策略:

  5.1 街道中共生单元的结构调整

  通过数据分析(表 1),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步行分担率以及人均人行道面积普 遍过低,大部分的街道空间都用来发展机动交通,生活性街道空间逐渐缩小。在街道中机动 交通占据主体的情况下,需要协调机动交通和步行活动之间的关系,对共生单元间进行有效 隔离,使共生单元之间在街道中各自尊重彼此存在,最终使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的衔接功能, 促进各共生单元协同发展。

  其共生单元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有:平面隔离、区域化人车隔离、立体化分离[9]。在街 道宽度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平面隔离(图 2),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建立在同一平面上, 中间通过绿化带或适当高差设置,达到共生单元安全隔离的状态,形成通畅的交通流线或者 在街道入口设置减速路拱、限速警告,比如“共享街道”(图 3)利用植被和设施,迫使机 动车非直线行驶,从而保证行人活动在街道基立面展开,通过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将交 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使生活性街道重新恢复生机;如果街道内商业设施密集, 行人需要在街道中逗留时间较长,需要为步行活动提供安全的空间环境,可以采用区域化人 车隔离,实现单元中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的串联,形成灵活的步行路线;如果街道宽度过窄, 可将街道设置成立体化分离,将车辆下穿,保证行人在街道的通行,避免机动交通对行人的 过分威胁与干扰。

   表 1 人均人行道面积(数据来自网络)

  图 2 设置隔离带

  图 4 增加街道绿地 (参照上海街道设计导则绘制)

  图 5 临街开放型商业

  图 3 “人车共存”道路系统(来自网络)

  5.2 街道共生环境的多样塑造

  所谓多样塑造,是指对影响街道舒适性的各项要素进行调整,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实现 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共生,达到街道活力重塑的目的。传统生活性街道的功能一般较为单 一,以生活性或商业为主是街道主要的形式,这种街道使用性质单一,难以吸引人流高度聚 集,很多城市的老城区由于缺乏多样的街道活动和高效便利的交通流线,而使街道失去了活 力有的甚至衰败消亡。

  因此在共生环境中,首先要对街道功能进行整合,作为街道界面的主要构成要素——建

   筑物不仅影响着街道的整体形态,而且影响着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的关系,需要基于人性化 维度对沿街建筑功能结构替换更新。传统街道的功能一般以商业为主且大多沿街商业为底商, 可将其变为临街的开放型商业(图 5),并通过设置文化娱乐场所、在开放空间搭建临时性 展示设施,从而使步行活动能够渗入沿街建筑内部,形成连续的步行活动,改善机动交通与 步行活动的关系。

  其次要增加街道绿化空间,扩大休闲绿地,最终形成以街道为廊道,以绿地作为斑块的 丰富街道景观(图 4),同时对街道设施进行整治,中心街区合理停车设计,在城市中心区 周围建造“停车街”也能有效缓解共生单元的矛盾。如荷兰斜向街道[10]的设计,停车街位于 主街道下的夹心型隧道,从空间和视觉角度将不同的功能连接在了一起:地铁站、停车场以 及外部的商业建筑,在街道平面为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提供高效的共生环境。为老年人提供 无障碍设施,提供街道管理水平等也是环境功能衔接的有效方式(图 6)。

  图 6 荷兰斜向街道设计

  5.3 街道共生系统的空间再生

  利用城市历史遗产以及现有的自然空间,与街道网络相互交叠,串联形成连续的街道开 放空间系统,对街道界面空间重新营造。空间再生首先体现在街道尺度的“再生”。为了迎 合机动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城市都采用“大街区,宽马路”的路网布局形式,以给予 机动交通充分的发展条件,却将步行活动作为街道空间的附属而置之在外。尤其是新建街区, 往往将街道空间的尺度建的很大,街道空间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人们步行活动的体验,这种 布局很大程度隔离了步行与机动交通的有机结合,使街道空间丧失了原有的活力。发展小尺 度街区有利于步行活动的产生并且能有效改善机动交通的堵塞,从而激发街道空间活力,并 且小尺度街道 D/H 更加符合行人与车行的视觉感受。

  其次空间再生体现街区氛围的营造(图 7)。通过对城市特色提取,将现代城市商业特 征与城市文脉相结合,使这两种元素在街道空间产生关联互动,从而将城市风貌体现在街道 中。如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中,规定通过传承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延续历史特色与人文氛围、

   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强化街道的人文属性,激发街 区空间活力[11]。

  6 结语

  图 7 街道与历史元素结合——以上海真如为例

  生活性街道空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城市空间,它不仅是一个三维的物理空间,还包括这 个空间载体所蕴含的丰富的地方气息。基于步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生的生活性街道设计,并 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优化,更是一种复杂的街道更新。需要根据街道中步行活动机与动交通 的共生环境、共生界面的变化进行梳理整合,除此之外,需要地方政府与公众参与到城市生 活性街道的建设中,最终使街道空间的价值最大化,充分激发街道活力。

  参考文献 [1] 薛忠燕. 人性化、情感化的街道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对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控制和引导[D]. 天

  津大学, 2004. [2] 闫婷婷, 薛志乾. 城市生活性街道停留空间适老性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中外建筑, 2018(3). [3] 方榕.生活性街道的要素空间特征及规划设计方法[J].城市问题,2015(12):46-51. [4] 李明剑,周骊巍.街道交通整治研究思路及工程案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2):26-29+7. [5] 潘海啸,张轶楠.街道视角下的慢速交通理念与步道系统提升——基于增强城市空间活力的“5D 交通模

  式”[J].上海城市管理,2014,23(06):43-48. [6] 宁海县地名委员会, 宁海县地名志[M].宁海县地名委员会.1988:80-85. [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1%E7%94%9F%E7%95%8C%E9%9D%A2/12742597?fr=aladdi

  n [8] 郭竹林,汪卉,马军山. 基于共生理论下的乡村古建筑群有机更新与保护研究——以宁海葛家村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2017,47(01):99-102+112. [9] 万汉斌. 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 [10] 卓健. 城市街道研究与规划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1]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上海街道设计导则[M].

  上海:同济大学的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杨梅,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

  

篇五:“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

  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医疗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一、是否开展以下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全部未开展

  (选项内打√,如全部未开展,以下内容不需填写)部分开展

  二、开展以下特殊医疗技术项目的医疗机构在相应栏目内打√

  特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项目名称

  是否开展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2.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4.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术

  5.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技术

  6.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7.髋、膝关节置换技术

  8.骨性面部轮廓整形技术

  9.输尿管镜技术

  10.角膜移植技术

  11.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12.口腔种植诊疗技术

  13.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

  14.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包括微波、射频、冷冻、聚焦超声等)

  15.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

  16.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17.鞍区肿瘤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18.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19.玻璃体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0.大面积吸脂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1.儿童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2.发音钮发音重建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3.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4.复杂先心病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5.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6.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7.经皮肾镜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8.颅底及脑干肿瘤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29.内镜下粘膜剥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0.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2.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3.乳房重建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4.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5.新生儿换血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36.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三、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详细情况请附页说明(包括项目

  名称、年度内开展例数,已开展的总例数、出现并发症的比率、

  死亡比率、开展技术项目的医师的职称及其开展该项目的资质等

  情况)

  年月日

  

篇六:“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

  园林树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什么是病虫害?

  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 ,常对农、林、牧 业等造成不良影响 。

  病害:

  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

  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 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 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 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虫害:

  顾名思义是因虫危害产生的 。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 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 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 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 害。

  病害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真菌、细菌、病毒

  旱、涝、严寒等

   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可造成 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 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细菌性病害症状 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 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 线虫传染。病毒在杂草、块茎、种子和昆虫等活体组织内 越冬。病毒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 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

  4.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体积微小,多数肉眼不能看见。

  由线虫寄生可引起植物营养不良而生长衰弱、矮缩,甚至 死亡。

   危害植物的动物种类很多,各种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 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害虫 如甲虫、蝗虫及蛾蝶类幼虫等。它们都取 食固体食物,危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蔬菜, 造成机械性损伤,如缺刻、孔洞、折断、钻蛀茎秆、切断 根部等。

  刺吸式口器害虫 如蚜虫、椿蟓、叶蝉和螨类等。它们是以 针状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现萎缩、皱叶、 卷叶、枯死斑、生长点脱落、虫瘿(受唾液刺激而形成) 等。此外,还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类)、纸吸式口器 (如蝇类)、嚼吸式口器(如蜜蜂)。了解害虫的口器, 可以从为害状况去识别害虫种类。

   综合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期进行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统称综合防治。

  药剂防治:

  综合防治中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科学用药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保 证。

  1、对症下药:

  根据防治的对象、药剂性能和使用方法,对症下药,进行有效防治。

  2、适时施药:

  注意观察和掌握病虫害的规律适时施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交替用药:

  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引起病原和害虫的抚药性,从而降低防治的效果。

  4、安全用药:

  严格掌握各种药剂的使用浓度,控制用药量,防止产生药害。

   ①、白粉病类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一 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 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 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 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幼嫩枝梢 发育畸形,病芽不展开或产生畸形花,新梢生长停止,使植 株失去观赏价值。

  黄栌

   樱花

  香樟

  紫薇

  杨树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 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 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

  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 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 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4.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25%敌力脱乳油2500~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 ~ 10000倍液、 45%特克多悬浮液300 ~ 800倍液。温室内可用10%粉锈宁烟雾剂熏蒸 5.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 (150~200倍液)、 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

  6.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②、叶斑病类: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

  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 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等不同,分为黑斑病、褐斑病、 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

  丁香褐斑病

  杨树叶斑病

   广 玉 兰

  腊 梅 枯 斑 病

  前期

  后期

  桂花枯斑病

   ①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 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 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

  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②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 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③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 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 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

  ④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③、灰霉病: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上最常见的真菌病

  害,对温室植物为害最大。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灰 色霉层显著。灰霉病在低温、潮湿、光照较弱的环境中易 发生,因而是冬季日光温室中的常见病。病害主要表现为 花腐、叶斑和果实腐,但也能引起猝倒、茎部溃疡以及块 茎、球茎、鳞茎和根的腐烂。

  橡皮树

  栀子花灰霉病

   (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①植株发芽前喷药保护,如3~5波美 度的石硫合剂等;②发病初期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 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 000倍液、25%代森锰 锌悬浮剂稀释1000-1500倍液、0.3~0.5波美度的石 硫合剂等。

   ④、锈病:锈病是一类特征很明显的病害。锈病因多

  数孢子能形成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 孢子堆而得名。锈菌大多数侵害叶和茎,有些也为害花 和果实,产生大量的锈色、橙色、黄色,甚至白色的斑 点,以后出现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孢子堆,有的锈病还 引起肿瘤。

  锈病多发生于温暖湿润的春秋季,在不适宜的灌溉、 叶面凝结雾露及多风雨的天气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生和流 行。

  梨树锈病

   海棠锈病

  竹子锈病

   毛白杨锈病

  柏类树锈病

   ①远离寄主 大多数观赏树木锈病有转主寄生特性,如苹果、 梨一柏树锈病,白皮松、五针松、茶蔗子一红醋栗、醋栗泡锈 病等,在观赏树木种植区10千米范围内,不种植转主寄主, 即可打断锈菌的生活史链而得到完全防除。如在圆柏种植区内 不种梨树。

  ②消除冬孢子角:冬季至早春剪除冬孢子角枝并烧毁。

  ③药剂防治:喷药时期:如圆柏冬孢子角膨大将要产生担孢 子时,防治圆柏;担孢子侵染时,防治梨树;或在秋季锈孢子 传播时,防治圆柏,药剂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500倍 液,或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

   ⑤立枯病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

  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幼苗出土患病后,早期白天萎蔫,茎 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夜间恢复。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 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实际病部已缢缩萎 蔫死亡,但并不见倒。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 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具白色棉 絮状或蛛丝状菌丝层,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

  根腐病

  立枯病

  根腐病

   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 800倍液,或41%聚砹· 嘧霉胺600倍液,或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 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或将大将军+门 神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 后及栽前苗床浇灌。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 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 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⑥煤污病:菌丝体紧密交织在叶面呈蛛网状,无色

  或棕至褐色,有小刺,小刺圆柱形、不分枝,直或略 弯曲,端钝圆,黑色不透明,但上部近透明。子囊壳 近聚生,扁球形,有不明显的孔口,干时顶部凹陷, 光滑,近革质,黑色。

  龙眼煤污病

  紫薇煤污病

  柑橘煤污病

   ①植株种植不要过密,适当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 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

  ②植物休眠期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 源。

  ③该病的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喷防治蚜 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适期喷用40% 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介 壳虫还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石油乳剂等。

  ④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烟病,可喷用代森铵500-800 倍,灭菌丹400倍液。

   ⑥霜霉病类(包括疫病)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 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疏松的霜 霉状物,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 病重。

  叶子霜霉病

   1. 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大都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 越冬,因而应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 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

  2. 霜霉病一般要求低温高湿,疫霉菌一般要求高温 高湿,因而应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 湿工作。

  3. 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 择的药剂有:波尔多液、瑞毒霉、乙磷铝、达科 宁、克露、加瑞农、普力克、杀毒矾等。

  4. 选用抗病品种。

   ⑦叶畸形类病害

  叶畸形类病害主要发生在木本观赏植物上。该类病害数 量不多,但病原物侵染寄主的绿色部位,引起落叶、落果。

  发病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削弱树势,易遭受低温危害。

  叶畸形病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 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 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 中空呈囊果状物。

  桃 缩 叶 病

   (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①植株发芽前喷药保护,如3~5波美 度的石硫合剂等;②发病初期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 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 000倍液、25%代森锰锌 悬浮剂稀释1000-1500倍液、0.3~0.5波美度的石硫 合剂等。

   常因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使症状表现复杂。可分为以下4 种类型:①、花叶型②、黄化型③、坏死型 ④、畸形型:

  病毒病在园林植物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危害严重。目 前,无病毒的花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在自然界,一种 花木常受到几种、几十种病毒的侵染。病毒病发生后, 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严重时 不开花,甚至毁种。

  这些病毒病的症状主要表现花叶, 也有叶片卷曲、皱缩、环斑及矮化等。观赏树木的病毒 病由不同的病毒引起。

   (一)加强检疫,防止病苗及其它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

  (二)定期喷施杀虫剂,防止昆虫传播病 毒。

  (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彻底销毁。

  杨树病毒病

  (四)药剂防治:近几年来, 随着科技的 发展,研制出了几种对病毒病有效的药剂, 如病毒A、病毒特、病毒灵、抗毒剂1号等 .

   如:根癌病 根癌病又称冠瘿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也可发生 在根部及地上部。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以后逐渐增 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 瘤内部木质化。瘤大小不等,大的似拳头大小或更大,数目几 个到十几个不等。由于根系受到破坏,故造成病株生长缓慢, 重者全株死亡。

   ①加强检疫,对怀疑有病的苗木可用500-2000ppm链霉素液 浸泡30分钟或1%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清水冲洗后栽植。

  ②重病区实行2年以上轮作或用氯比苦消毒土壤后栽植。

  ③细心栽培,避免各种伤口。

  ④改劈接为芽接,嫁接用具可用0.5%高锰酸钾消毒。

  ⑤重病株要刨除,轻病株可用300-400倍的"402"浇灌,或切除 瘤后用500-2000ppm链霉素或500-1000ppm士霉素或5%硫酸亚 铁涂抹伤口。另据报道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 碘片l2份)涂瘤有治疗作用;放射形土壤杆菌84号可用于生物防 治。

   线虫病:种类、为害部位及寄主植物的不同而异。

  大多数植物线虫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根、块茎等, 如马铃薯根腐病就是由于马铃薯茎线虫取食根部造成 伤口,并使地上部分表现叶片发黄、植株矮小、营养 不良。根部症状可表现为:①结瘤。②坏死。③根短 粗。④丛生。

   (1)土壤消毒 培养土加热消毒 2 小时。

  (2)热水处理 把带病的用于繁殖的部位浸泡

  在热水中(50~55℃时,浸泡 5~10分钟),可杀 死线虫,而同时不伤寄主。

  (3)药物防治 每平方米用 3%呋喃丹颗粒 25 克,将其均匀施入土中,覆土 约 10cm,浇透 水,有效期长达 45 天左右,且能兼治蚜虫、红 蜘蛛、介壳虫、 地下害虫等。

   ㈠ ㈡ ㈢

  蚧壳虫 蚜虫 螨类 蓟马

  ㈣

  ㈤

  粉虱

   一、蚧壳虫

  1. 常见种类

  蚧壳虫常见种类有绒蚧、吹棉蚧、褐圆蚧、草履蚧、康氏粉蚧、 桑白蚧、水木坚蚧等。

  2. 生物学特征

  蚧壳虫属刺吸式口器类害虫,虫体小,虫体上常被有蜡质分泌 物;幼虫孵化后,蜡质层逐渐形成,因此防治的最佳的时期为孵化 期

  3. 为害症状

  其主要危害花木的叶片、枝干等组织,并吸取其中的汁液,造成 枝叶发黄、畸形,生长不良。同时其分泌物及排泄物易导致花木煤 污病等病害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花木死亡。

  4.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5代,其发生时间为3月中旬、5月上中旬、7月底8月 初、9月中下旬及10月中旬。

   5.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

  (1)冬季树干涂白,高度一般为1.1至1.2米,可起到很 好的防治效果。

  (2)及时剪除受害植株,摘除卵囊,毛刷蘸清水或30# 机油乳剂、洗衣粉水等刷除,经常通风。

  (3)冬季刮除枝条上介壳虫的越冬虫体,3月中旬至4月 上旬,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死枝条上的越冬幼虫。

  化学防治:

  (1)速朴杀40%乳油、速蚧杀、“蚧必治”750-1000倍液 喷 (2)对于大树上的蚧虫,可以用“直插式树体杀虫剂” 或将“蚧必治”通过输液的方式把药液传导到树体的各个 部位。

   绒蚧

  苏铁褐圆蚧

   吹 绵 蚧

   草 履 蚧

   吹绵蚧

  蚧壳虫危害状

  樱花桑白蚧

   二、蚜虫类

  1.常见种类

  常见重要种类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柏蚜等。

  2. 生物学特性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是花木常见的一类害虫,往往几十头乃 至几百头群居在叶片、嫩茎、新芽、嫩叶上吸食危害。其可分为有翅蚜和 无翅蚜,有翅蚜传播危害严重。

  雌雄性蚜多为无翅蚜,少量雄性蚜为有翅, 大多数雌性蚜有翅。

  因其繁殖快、成熟快、生活方式特殊,防治困难。3. 为害症状 蚜虫主要危害植物幼嫩部位,受蚜虫危害时常造成枝叶变形、出现斑点、 卷叶、皱缩、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叶甚至枯死。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 易诱发煤污病,另外蚜虫还可传播其他植物病毒引起病毒病。

  4.发生规律

  蚜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气温29℃左右繁殖最快。在高温、干燥 条件下发生较重,其发生高峰期为5月份左右(小麦收获前后)及6—8月份。

   5.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

  ⑴ 于冬季至越冬卵孵化前,人工刷除树干2米以 下裂缝、 疤痕内的虫卵,然后集中烧毁或深 埋,可消灭大量越冬虫 源。

  ⑵ 当虫量不大时,可用清水冲洗。

  ⑶ 黄板诱蚜:有翅蚜虫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可在黄 色的板面上,涂抹10号机油或凡士林,坚立在花株附近诱贴蚜虫。

  (4)天敌防治。

  化学防治:

  用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等1000倍液喷施。

   蚜虫

   蚜虫危害丝棉木状

  蚜虫危害刺槐状

   三、螨类

  1.常见种类 常见的有红蜘蛛、黄蜘蛛等。

  2. 生物学特性 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夏螨和冬螨两类,夏螨主要分布在主脉的 两侧,有蛛网覆盖;冬螨主要在枝干上越冬。

  主要危害植物2—3年生枝条的嫩叶,常在叶背为害。

  3. 为害症状 以若螨、成虫在叶背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失绿,呈苍白色斑点、 斑块,并逐渐变为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呈锈褐色,似火烧状。

  此外,还可传播各种病原体,引起病毒病。

  4.发生规律 常见螨类多为1年10代左右,多以雌成螨(或卵)在土块缝隙、杂草、树 皮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高温干燥季节暴发成灾。

  红蜘蛛:翌春4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或卵孵化),当温度为12℃ 时,冬卵大量孵化,25~32 ℃为最适温度,38 ℃繁殖受到抑制;

  黄蜘蛛:

  当温度在3 ℃以上时就开始大量孵化、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危害加重,在 气温36 ℃时繁殖受到抑制。

   5.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2)入冬后至冬卵孵化前,用粗毛刷刷老树 皮缝,并用 石灰水涂白树干,然后深翻土 壤,从而使树皮缝、土块缝、 落叶中的越 冬成虫、卵深埋地下,减少越冬害虫。

  (3)认真观察,随时发现,螨虫量小时可用 叶片背面进行高压喷洗。

  清水对植物

  化学防治:

  5%唑螨酯、5% 甲维盐、阿维菌素、三氯杀螨醇稀释10002000倍喷雾。

   红蜘蛛危害状

  黄蜘蛛危害状

  红蜘蛛

  黄蜘蛛

   四、蓟马

  1.常见种类及危害状 蓟马属缨翅目, 常见种类有稻管蓟马、茶黄蓟马、榕管蓟马等。

  主要以成虫、 若虫在花内、叶片取食为害。受害处表面呈灰白色或银灰色。受害重的叶向正 面纵向卷曲呈“饺子状”,叶硬脆,但不落。

  为害的花呈“筛网状”腐烂。

  2.发生规律 蓟马一般适宜发生温度为20-30 ℃ 。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枯枝落叶间 过冬,少数以若虫过冬,次年气温回升至12℃时到地面开始活动,一年发生610代。危害严重时期为春、夏季节。

  3.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

  早春清除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 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化学防治:

  用啶虫脒、毒死蜱、乐斯本、蚧必治800倍-1000倍液喷施。

   蓟马

  蓟马危害状

   茶黄蓟马及危害状

   榕管蓟马

   五、粉虱类

  1. 常见种类及危害状 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

  常见种类有温室粉虱(白粉虱)、 黑刺粉虱。

  成、幼虫群聚在嫩枝或植物叶片背面刺吸汁液, 造成叶片退绿变黄、萎蔫、枝梢干枯,甚至死亡。

  另外大量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易引发煤污病。

  2. 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南方常年为害、北方温室内常年为害。一年发生 9-10代,世代重叠。成虫一般不大活动。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 可在植株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对黄色有趋 向性。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幼虫或蛹在被害叶背越冬。

  4代若虫发生期分别是4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 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月。

   3.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

  (1)黄板诱杀:对于温室粉虱,可利用其对黄色的 趋性,在温室内不同方向挂浸毒液或涂粘油的黄纸进 行诱杀。

  (2)温室内外勤除杂草,定期通风透光。

  化学防治:

  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50%磷胺乳油、 50%马拉硫磷乳油、 25%灭螨猛乳油、50%杀螟松乳 油1000倍液,20%吡虫啉浓可溶剂3000一4000倍液 .

   粉虱

   黑刺粉虱

   其它害虫

  竹节虫

  40%乐果乳油、40%水 胺硫磷乳油、5%来福灵 乳油1000~2000倍等喷 雾防治

   98%晶体敌百虫 1∶50倍液喷雾消 灭幼虫

  竹螟

  45%氯氰菊酯 、40% 乙酰甲胺磷、50%辛 硫磷及50%马拉硫磷 800-1000倍喷雾

  尺蛾幼虫

   2.5%溴氰菊酯乳 油 2500倍液。80% 敌敌畏乳油1000倍 液、5%来福灵4000 倍液喷药防治

  用乐果、氯氰菊酯500倍液进

  行整株淋灌,棕榈科植物的生

  长点放置15克呋喃丹小包,防 止害虫从生长点入侵

   杀虫眯、杀螟松、 辛硫磷、螟磷畏 800-1000喷洒

  90%晶体敌百虫、80%敌 敌畏乳油、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1000~1500倍 液。

   90%敌百虫晶体、10% 溴· 马乳油、80%敌敌畏、 50%杀螟松、45%马拉 硫磷乳油等1000-1500倍 液,于幼虫龄期喷洒

  凤蝶

  

  

推荐访问:担当 主题教育活动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