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贡献

收稿日期: 20140410

作者简介: 张静如(1933-),男,北京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周良书(1975-),男,安徽肥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研究。

引用格式: 张静如,周良书.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22-326.

关键词: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

摘要: 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他提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党的基本思路,作出加强党的作风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决定,初步建构较为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关于发挥党史功能指导党建工作的观点,关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科学化问题的论述,对当下执政党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4)03032205

Mao Zedong"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Construc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ANG Jingru,etc.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Key words: Mao Zedo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o Zedong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o build a nationwide mas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goals, he proposed a basic thought on the Party"s buil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y, politics and organization, and made the significant decision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style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constructing the more rigorous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preliminarily. His viewpoint about displaying the function of Party"s history to guide the work of Party"s building and the discourse on the issue of Party"s progressiveness, purity and scientification also offer importa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uling Party today.

在中共思想史上,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思想体系大体上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关于党的领导理论,主要包括党怎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重要论述;二是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包括党如何围绕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重要论述。本文就后一方面作一番探讨。

一、对建党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探讨

“五四”以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这就是以党立国,运用政党力量来打破僵局,创造出一个有别于过去的现代国家。其中毛泽东的认识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早在1920年2月,毛泽东就指出:要完成改造中国与世界之大业,就必须“结合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1]18。在1921年1月的一封通信中,针对蔡和森主张组织共产党,以作为中国革命运动神经中枢的意见,毛泽东认为其“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他也高兴地向远在巴黎的蔡和森通报:“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1]116。

在给罗章龙的信中,毛泽东还指出:中国坏空气太深太厚,唯有“造成一种有势力的新空气,才可以将他斟换过来”;“这种空气,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因此,“我不赞成没有主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办法”[1]54。在毛泽东看来,俄国式的革命,“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并且“急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1] 136、141。

由此可见,当时的毛泽东已充分认识到创立中国共产党之必要和可能。虽然党史上素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但毕竟证据不足。而新民学会通信集中所记载的上述内容,就让人不能不信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同时代人中,毛泽东的识见确实要高人一筹。

二、关于“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

从理论上说,中共本应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然而至少到党的一大为止,中共党员还几乎全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知识分子。党生来就带有的这种成分危机是可以想见的。在大革命前,中共曾号召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深入工农,以缓解党内的成分危机。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被迫转战乡村,一大批农民又涌入党内。中共顿感党的阶级基础有被农民化的严重危险。所以在中共六大以后,党就一再强调向产业工人进军,并把发展工人入党作为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但效果并不理想,到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时,工人党员的人数反而下降到7% [2]220。这必然要引起党内唯成分论者的极大恐慌。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中,他指出:“党内种种不正确倾向的总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份是建筑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之上”[2]800,但这完全可用党内教育的办法来克服。这一思想观点后来被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直接继承下来。在这次会议决议案中,中共完全抛弃了唯成分的做法。强调:“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要“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练[炼]成为有最高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党内两条战线的斗争,与共产主义的教育,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3]620621。

上述建党思路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得以付诸实践。延安整风就是要给每一个共产党员提供一次教育和改造的机会。这场史无前例的思想教育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一个工人数量相对较少的国家里,怎样建设 “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个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头号难题。

三、关于“从政治上建党”的思想

毛泽东在强调思想建党的同时,也提出了注重政治建设的要求。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他指出:“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他还严肃批评党内存在“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的观点,强调“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初步提出了从政治上建设党的问题[2]800、802。

毛泽东认为:党建的核心工作就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1937年8月,他在《矛盾论》中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4] 3031939年10月,他又强调:“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5]605。1948年3月,他重申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6]1298

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很快在党内形成共识。在党的七大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指出:“有一些同志因为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软弱与盲目性,他们不知道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党,而只是单纯地着重从组织上建党,因而使党的建设流于形式主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建党路线和上述各种错误路线相反,他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我们党正是“实行了这条路线”,才“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成功”[7]329330。

四、关于“从组织上建党”的思想

党的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使党真正成为能团结广大民众、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核心。这也进一步表明组织建设在党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在组织建设中,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又最为重要。对此,毛泽东都有过精彩论述。

一是深刻论证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指出:“民主要有很高程度的民主,集中也要很高程度的集中”“民主集中制就是这两个带着矛盾性的东西的统一”[8]399。因此,他把二者的辩证关系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9]1057。毛泽东认为:在民主集中制下,“一方面,确实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于走到极端民主化,走到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这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5]529。

二是全面阐述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在全党和全国发现许多新的干部和领袖”[4]277。他还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集中论述党的干部问题,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5] 526。

五、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也一直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他对党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对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早在1937年5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党的作风问题。他说:“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4]277。1942年2月在《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中,他正式提出了党风的概念,并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8]812。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更是把党的优良传统集中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使之成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毛泽东认为,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他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8]1095党风的好坏不仅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1439。“两个务必”,既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它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

六、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

在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制度建设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由于各种原因,毛泽东还给人留下了抛弃或忽视党的制度建设的印象。这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我们切不能因其晚年的过失,而忽视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毛泽东的有关探索始于对党团结与统一的深刻忧虑。1938年10月,针对当时张国焘分裂主义这一建党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党纪的行为,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规,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5]528在毛泽东倡导下,全会制定了《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规章制度。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一个特点,就是紧紧围绕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来规划和设计。比如,党的七大作出如下规定:第一,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第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向选举自己的党组织作定期的报告;第三,党员个人服从所属的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第四,严格遵守党纪和无条件执行决议。这四项规定就很能体现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特点。除此之外,为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毛泽东还提出要建立报告制度,纠正党的各级机关“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的不良习惯”[6]1265;起草《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强调“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6]1340。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制定执行,对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创立一套成熟的党建理论体系

邓小平曾指出:在党的学说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而“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10] 44。

虽然早在《团体的训练和革新的事业》一文中,李大钊就提出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11]。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么实现“平民的”“劳动家的”建党目标呢?对此,中共党内显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认识。这也是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鉴于此,毛泽东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后,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回答。1939年10月,毛泽东提出要在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他称之为“伟大的工程”[5]605。根据这个建设目标,毛泽东提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党的基本思路,作出加强党的作风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决定,从而初步建构较为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对此,邓小平曾予以高度评价:“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他的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10]44。

以上七方面是毛泽东对中共党建理论的主要贡献。它对党的创立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已被历史所证明,我们称之为显性贡献。以下还有三点内容,也是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过去虽未被概括在毛泽东建党思想之内,但对现时党的建设却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称之为隐性贡献。

八、发挥党史功能以指导党建工作

毛泽东认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5]533“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12] 399。

毛泽东主张从党史中探寻党的建设规律。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这个问题,考察一下我们党的历史,就会懂得”[5]613。正是从党史研究中,毛泽东揭示出共产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围绕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断,并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民主革命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甚至认为,党的建设中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也需从历史研究中寻找答案。对此,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说得明白:“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现在有很多东西直接联系到那时候,比如反对党八股,如不联系‘五四’时反对老八股、老教条、孔夫子的教条、文言文,恐怕就不能把问题弄清楚。”[12]404

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2010年7月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九、对保持党先进性纯洁性的论述

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是毛泽东在建党过程中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党成立之前,针对蔡和森提出把党建成“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的主张,毛泽东就曾表示完全赞同。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长期战争和艰难环境中,只有共产党员协同友党友军和人民大众中的一切先进分子,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5]523。他还要求共产党不仅要成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要成为“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一科学定位,既赋予党的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先进性内涵,又为党拓宽了群众基础。

党的纯洁性是党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党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青春活力,也源于它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持自身的纯洁性。为此,毛泽东提出一定要“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9]793。他指出:“办党校或其他干部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是纯洁的,是马列主义的;在组织上也要是纯洁的,我们审查干部就是要在组织上使我们党纯洁”;我们的革命要取得全国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8]261。

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共十八大针对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和借鉴毛泽东关于党先进性纯洁性的论述,一定会大有裨益。

十、对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的探索

在党的建设史上,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了科学化的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他指出:“唯心观点,在红军党员中是非常浓厚的,其结果对政治分析,对工作指导,对党的组织,都有非常大的妨碍”;纠正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教]都政治化,科学化”[2]807。毛泽东不仅提出科学化的命题,而且还积极探索科学化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化的实质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此,毛泽东提出:一是要“教育党员用马克司主义的办法去作政治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唯心方法的分析和估量”;二是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借此来决定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2]808。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党建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正因为此,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9]899。

第三,开展学习运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是党建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毛泽东指出:“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12]179。他还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大家都要学习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12]185。

总之,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丰富而深刻,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党全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之际,重温毛泽东的论述,学习他的建党思想正合时宜。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博物馆历史部.新民学会文献汇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9[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S.C(李大钊).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J].曙光,1921,2(2).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陆广品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贡献 理论 建设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