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有效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压力,给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冲击。如何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16-03

受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人数在逐年增多,目前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对待。过去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发展新党员上。学生成为党员后,党组织对他们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参加各类活动、专业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相对关注得较少。学生流动党员数量增多、范围增大、频率加快,给党员管理带来了挑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变得生动鲜活,应加强立体建设,保证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流动现状

2005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在2006年3月发布的《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一文中也要求:“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结合,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实行半工半读制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更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所需之间的“零距离”。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自2001年开始招收高职专业学生,从2004级学生开始实施“2+1”的教学模式,“2”即学生在校前两年接受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1”即第三年由学院组织安排到校外相关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岗位上实施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从事某一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的工作,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多数学生在一年级被确定为建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发展为预备党员。2008至2011年,上虞分院先后发展学生党员452人,在现有的学生党员队伍中,相当大部分属于流动党员。从省内其他高职院校的情况看,也是85%以上的党员都在大三,这些党员往往刚被吸收进党组织,就要离开学校参与顶岗实习。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学校党组织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失现象,这给他们的继续学习、教育、管理和参与组织生活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也给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和教育学生党员提出了一道难题。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学校和社会存在的多种因素,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管理不到位现象。

1.组织管理不到位

据调查统计分析,2008年以来,上虞分院绝大多数实习生都是在三资企业、中小企业等私企单位。而在这些三资、民营企业中,绝大部分尚未建立党支部,自然无力对学生流动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即使在一些建有党支部的实习单位,由于学生属于临时性就业或顶岗实习,组织关系尚末正式迁移,大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对学生党员实施教育管理;而学校方面,因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比较分散,而且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大,联系起来比较困难,学校党组织本意想管,却也因人员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个别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不与党组织联系的“两不管”现象也有出现。

2.思想教育管理不到位

由于对实习学生流动党员组织管理上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导致了思想教育管理的不到位。一方面实习单位由于学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没有转来的原因,无法将学生流动党员纳入本单位的党员思想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学校由于实习生分散造成联系上的困难,无法将学生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参加日常的政治教育学习,通常也只能在一些重大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如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用寄送学习资料,要求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方式来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日常的学习教育只能是听之任之,学生主动则多学,不主动则不学。学校对实习学生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工作生活情况常常是不得而知,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纪律观念不到位

那些在私企实习的学生流动党员由于实习单位没有设立党支部,在遇到某些实际困难时缺乏组织的帮助,难以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对党组织逐渐产生了离心力;有的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不参加组织活动,或者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个别学生流动党员外出时间长,杳无音信,信仰意识转变,放松自我要求,组织观念淡薄,直至丧失理想信念。

二、学生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到位现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反映出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存在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党员比例偏低,分布不平衡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任课教师较为年轻精干,而且外聘兼职教师占有较大比例,教师中的党员人数偏少,与全国迅速发展的学生党员规模相比,教师队伍中的党员状况不容乐观,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据调查统计,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占学生人数的12%左右,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比例也在7%以上。由于高职院校各年级的党员分布不平衡,党员发展基本上集中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一年级几乎没有学生党员。与本科院校比较,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较长周期的考察加上党建发展指标的严格控制,不少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也被挡在了党组织的门外。

2.党建工作观念滞后

高职院校近年招生计划上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对于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那些由中专升格而上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观念相对滞后:重组织发展,轻后续管理,重学生在校时的思想教育,轻学生实习时的思想教育。由于学制短、课时少、应用性强和动手能力高等要求特点,有些分管领导认为在校学生人数和固定资产资金数是硬条件,硬指标,非抓不可;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长期工程,软任务,软指标,难以立即见效,可以慢慢来。同时,因长期受传统党建工作观念和模式的制约,学生党员的发展,注重特别优秀,很难改变原来一年只发展几个党员的做法,本科院校规范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难以展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体制不够完善,力量比较薄弱

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多数处在发展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体制不够完善,组织系统大多只是一个框架。由于正式党员少,系级层次大多还没有建立学生党支部,更不用说在班级建立支部,党支部成员变动快,熟练磨合占的时间多,思想创新不够,缺乏活力。加上经费紧张、课务繁重等因素,党务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培训进修等方面缺乏一些有力的措施,很少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工作能力处在经验水平层次上。基层党组织人员大多以兼职为主,随着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增加,对建党对象的培养不够严谨,导致发展考核程序流于形式,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够突出,党建工作的氛围远远不如本科院校。

4.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高职实习生大多数在集体或私人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对于学生党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管理机制,学生流动党员的分散性、流动性强,教育和管理难度加大。高职学生没有社会阅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自身理论修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入党的考察时间只有一年,短短一年后就匆忙入党,考察力度显然不够,需继续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理论修养。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差一些,有些学生对于没有录取到本科院校而自卑,失去信心和斗志,有的从现实利益出发,只考虑学好专业知识为就业的问题,有的政治信仰不坚定,素质偏低,组织观念淡薄,不与党组织联系,造成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高校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年6月28日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21号)文件,要求各地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文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服务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要多做思想疏导、理顺情绪等方面的工作,引导流动党员增强发展信心。中共中央组织部要求各地党组织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的服务工作,对流动党员发放中共中央组织部统一制作的《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高职学生流动党员是高校培养的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在实习期间,这些思想表现和工作表现优秀的人才,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声誉。对此,上虞分院党委在思想与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分院党委设置专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流动情况、工作情况、思想表现进行跟踪管理,直到其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建立学生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和报告制度,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和毕业离校后因各种原因尚未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的毕业生党员,要求其在离校前,向所在党支部登记自己的去向、实习单位、工作单位、待业地点、联系方式、联系电话、电子信箱、QQ信息等。离校后,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向党支部报告、变更登记。完善登记和报告制度,有利于支部了解学生流动党员的去向,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联系,并针对他们的表现和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有效教育。

2.加强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来武装和教育广大党员。理想信念作为思想纽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是人们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基本要求,是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因素。当前在上虞分院的学生流动党员中,绝大多数学生流动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个别学生流动党员面对就业、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发生了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党组织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在学校时,分院党委按制度规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识。离开学校时,则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管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党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才能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组织纪律观念。

3.构建双向管理机制

在实习学生党员离校顶岗实习期间,基层党组织应在加强对实习生党员本人进行跟踪管理的同时,上虞分院党委采取措施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协调,通过传递信件和传真、拨打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实习单位提供实习学生党员的相关信息,并积极与实习单位协商,互相签订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协议。在有党组织的实习单位,将实习生党员编入单位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没有党组织的单位,敦请实习单位与所在地社区的党组织联系,将实习学生党员纳入当地社区党组织的教育与管理,形成双向管理。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监督实习生党员的学习、工作及思想表现,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自身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他们实习期间在工作岗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规范培训和发展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发展速度慢的情况,上虞分院党委根据“一年级及早教育争取发展;二年级强化培养重点发展;三年级巩固提高适当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党支部及时进行考察,确定培养人,安排他们进入课余党校培训,认真抓好“四早”工作,即在思想上早熏陶,政治上早引导,理论上早灌输,培养上早着手。开创“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同时,认真处理好发展数量与保证质量的关系,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与工作制度,加强多方监督,党外公示,确保学生党员的纯洁性。

5.利用网络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目前,全国党员数量已超过8 000万,流动党员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虚拟世界凭借其来源广、容量大、速度快等优势,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的一种全新方式。全面把握虚拟世界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水平,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推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网络的智能发展给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互联网的监督平台,树立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监督。但是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信息,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尤其是对新党员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趋利避害,利用互联网搞好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始终保持先进性,成为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属于高智商群体,他们普遍掌握现代信息社会的网络交往技能,习惯于互联网络生活模式。为了加强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上虞分院党委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组建“网络党支部”,创建了专门的支部网站。针对高职学生党员流动性大,联系难的问题,网络党支部实施“网络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与顶岗实习学生流动党员通过互联网进行定时联系;由联络员定期更新充实“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料内容;建立固定的“党员上网日”制度,完成学习“网络党支部”提供的统一课程,有问题可网上交流和讨论;设立流动党员在线QQ群,安排党支部支委值班,采取在线交流和网络互动的形式,共同做好学生流动党员学习动态的交流,确保学习效果。网络党支部设有“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人性化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尤其是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顶岗实习党员的反馈信息,及时沟通,网上发布;开通“解难直通车”,当学生在异地遇到困难、孤立无援的时候,网络党支部接到求助信息后,及时协助予以解决。“网络党支部”还开通了“献计箱”,网上征求流动党员在实习期间感受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分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加强和重视学生流动党员参与网络支部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学生流动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也有利于高职院校顺利实现转型和办学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陈敏,胡琳.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张建星,张静.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网络财富,2010,(7).

[4]张敬芬.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J].党政论坛,2010,(2).

推荐访问:流动党员 高职院校 研究 学生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