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发展核能的必要性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

【摘 要】本文对江西省发展核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江西省核能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从统筹规划和布局,形成集约化资源格局、改革体制,盘活矿权,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西省;新能源;核能

目前,世界正处在各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中,但这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一样可以离开能源,它们的发展必须以能源为基础,而且能源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位居首位的。正因为如此,能源被确定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被放在了优先的位置上面。对于江西省而言,处在这种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如何找准本省能源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探索出一条符合江西实际情况的能源发展之路就格外的迫切和重要。核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江西来说,再合适不过。江西作为我国铀矿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发展核能有着天然的优势,积极发展核能是解决江西当前能源困境的有效办法。

1 江西省发展核能的必要性

1.1 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支撑

当前,江西省的经济依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低。201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6%,超过我国平均水平7.8%,第三产业比重36.8%,低于我国平均水平11.4%。并且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能源依赖性,工业能源耗费超过能源耗费总量的七成,工业单位产出耗用的能源是第三产业的3倍多。从工业组成结构来看,工业内部重化工倾向明显。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加工占了很高的比重,高新科技产业比例低。被江西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不足,大约只有800家,比例不足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10%。重化工业是带动江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重化工业对能源的依赖性非常大。说明,江西省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改变“投入大、消耗大、排放高、效率小、效益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投入大和消耗高是江西省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新的条件下,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能源消费,特别是以煤炭消耗为主体的能源耗用模式已难以支撑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能源供应保障压力加大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主要的常规能源。迄今为止在江西省境内还没有勘探到石油及天然气,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水能、风能,故在江西起绝对支撑作用的基础能源是煤,但是江西煤炭的储量并不多,伴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必定会持续加大,然而江西省煤炭生产量高度不足,必须依赖外地的市场,因此一定会造成两难的局面,一方面看江西属于内陆,处于我国“北煤南运”的末端,煤炭调出地西移后,运输距离、运输成本都会加大,;从另一面看,煤炭是不能再生资源,山西、内蒙等煤炭富集省份的输出正在逐步减少,这就加大了能源保障的不确定性,并且伴随着需求量的加大能源风险也会加大。

1.3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江西省当前以煤炭消费为主,但煤炭的碳排放系数是最大的,这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煤炭燃烧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远高于其他能源,煤炭燃烧产生的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煤炭对生态的危害主要出现在开采环节、运输环节、利用环节上面,这当中煤炭利用环节对环境的污染最大。江西省煤炭的消费方式是直接燃烧,煤炭燃烧过程中,既会产生大量烟尘,又会产生co、co2等有害物质。数据显示,2014年江西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53.44万吨,这当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1.74万吨,比例达到96.8%。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46.23万吨,这当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42.88万吨,比重高达92.7%。每年煤炭燃烧还要排放大量的废渣、重金属等,这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2014年,江西省城市酸雨的频率为65.8%,光江西省省会南昌的污染天数就达到了71天。煤炭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威胁着人体健康。

1.4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难度加大

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既造成了许多的生态问题,又大大的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能源品种方面来看,利用效率最低的就是煤炭,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分是造成煤炭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煤炭的热值比天然气和石油低很多。以1公斤煤炭和1立方米的天然气相比,天然气的热值为9300至10000大卡,但是煤炭的热值大约只有天然气的50%,天然气的热效率达到了75%以上,石油的热效率也达到了65%,但是煤炭的热效率却只有40%左右。除此之外,江西省的用能装备水平低,燃煤鍋炉是工业锅炉的主导。当前江西省城市建成区共有9964台燃煤锅炉,平均蒸吨数为2.7蒸吨/小时,这当中有9528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比例超过95%。落后的用能装备,导致了江西省效率非常低下的能源利用效率,部分单位产品能耗超过我国的平均值。2014年,重点监测了61种产品的单耗,有接近40%的产品单耗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这当中:煤炭、纺织、造纸、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较高。

2 江西省核能发展的可行性

2.1 江西省有全中国最丰富的铀矿资源

对于发展核能最重要的铀矿资源储量江西省位居全国第一。目前为止全亚洲最大的铀矿石开采基地就坐落在江西的乐安县,有着铀都的美誉。该矿的矿石开采量占到的比重超过了全国的75%。除此之外,江西省还有地质资料目前属于保密状态的宁都县桃山铀矿田,虽然由于桃山铀矿田的地质资料目前都还是属保密状态,该矿田准确的地质储量我们目前还不能得知。但是从桃山铀矿田各种类型的矿床数量来看,根据《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对大型、中型、小型铀矿床规模的推算,该矿田保有铀矿资源为铀金属量高大10000吨以上,有着约为3500亿元的潜在经济价值,数额非常大。

2.2 江西省有比较完备的核地矿产业体系

江西省地质局(前身为核工业华东地质局)组建于1959年,半个世纪以来,该局先后为国家探明提交各类铀矿床100多个,提交的铀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探明铀资源储量的25%;取得科研成果千余项,其中11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江西矿冶局属国家特许专营,是中核工业集团公司驻赣正厅级行政管理机关,受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中核工业集团公司双重领导,负责管理华东地区铀矿山企业——中核抚州金安、赣州金瑞、浙江衢州3大铀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江西核工业建设公司、核工业270研究所和南方硬岩铀矿冶试验中心等,其中三家铀业公司属全国八大铀业军工单位,均具有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先后建设开采了几十个矿井,其中原721矿素有“中国铀都”之称,率先采用和试验了渗滤浸出、细菌浸出、原地爆破和原地破碎浸出等采矿新方法,获得多项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探索出南方硬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之路,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铀产品,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原料。2013年12月,江西矿冶局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签订了《铀资源开发利用及核电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2.3 江西具有铀矿大基地建设的良好开局

近几年来,江西地质矿冶系统统筹部署,精心运作,江西铀矿大基地建设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2011年2月,相山铀矿研讨会在鹰潭市召开;同年11月,12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赣州,为铀矿大基地建设建言献策;2012年4月,相山铀矿勘查开发研讨会在金安铀业举行;2012年5月,江西省铀矿大基地建设指挥部揭牌成立;同年6月指挥部第二次会议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8月在江西九江召开铀矿大基地建设推进会;2013年4月,相山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评审,该基地列入中核集团“龙腾2020科技创新工程”之“龙灿示范工程项目”;同年5月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孔钻探在江西铀矿顺利终孔,填补了我国铀矿深度找矿的空白;6月金安铀业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8月讨论修订组建天然铀区域公司建议方案;2014年11月,省科协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华东区核地矿同舟论坛”,260多位核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协同推进铀矿大基地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基于上述缜密的理性思考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江西建设铀矿大基地切实可行、势在必行。

3 江西省核能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3.1 铀矿的勘探和开采权的归属问题

铀矿的勘探和开采冶炼是上、下游的两个环节,分别归属于江西省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这两个不同的单位,之前的工作中没有统筹规划,经常造成地质与矿冶双方资源掌握不明确、工作难以对接,这造成了探矿和采矿权不能及时落实的情况。

3.2 生产与科研的结合问题

无论是铀矿勘查还是开采,生产与科研应当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用科研来指导生产,生产反过来也为科研助力。以往生产和科研结合不够,生产与科研往往出现脱节现象,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地质开采规律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3.3 相关技术与外部条件的问题

大型、特大型铀矿的开发对相关的技术和外部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比如说矿山机械化装备、数字化及信息化技术条件,采矿区的供水条件,矿区公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以及采矿后矿区的环境和生态修复问题,必须预先制定合理的规划,做好相关预案。

3.4 民众的意见

目前,社会上对核的认识不够,甚至达到了谈核色变的程度,江西彭泽核电站的停工就是一个教训,彭泽核电站的修建遭到了彭泽当地民众和邻省安徽望江民众的强烈反对,到现在为止都还处于停工状态,浪费了前期30多亿元的投入。因此,如果在江西发展核能,修建核电站的话,如何得到江西民众的支持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4 江西省核能发展思路的建议

4.1 统筹规划和布局,形成集约化资源格局

要加强对外协作,强化学习交流,跟国内外相关部门合作,打造江西省核工业大队良好品牌形象。除此之外还要推进资源整合,以建立“新布局、新项目、新机制”作为工作重心,做到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出重点,加快推进铀矿的大基础建设。

4.2 改革体制,盘活矿权,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

首先要明确核安全、核环保责任的主体,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多元化股份制的铀矿勘查开发合作机制以及商业模式,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为指导,以中核集团控股为前提,以资本运作作为联结战略合作各方的基本方式,通过资源作价入股、资源干股加资金入股、资金入股及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市场途径,实现各方利益的深度契合。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形成“有权让权,但不白让权”的利益机制,既要盘活矿权,又要考虑到相关方的利益。

4.3 激化活力,加强产研结合

铀矿大基地生产单位与科研设计院所要应进一步密切合作比如东华理工大学等在核工业技术方面具有深厚实力的单位,围绕铀矿地质理论创新、铀矿勘查技术提升和创新、铀矿大基地资源储量扩大落实、铀成矿区带资源潜力评价、大型特大型铀矿床开发、铀矿冶常规技术升级及设施改造、铀矿山安全环保技术提升等方面问题,组织精兵强将,加大投入力度,协同开展合作攻关,力争在上述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有新的突破。

4.4 协同创新,构建先进化配套设施

铀矿大基地建设涉及勘查与采冶交织、上游与下游衔接、开发与治理同步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因此设计与建设单位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谋划,为解决共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对大型、特大型铀矿床的开发对配套的技术及外部环境有更严格的要求,比如说矿山机械化及其装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等问题,缺水矿区的供水水源问题,矿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以后的运行管理。因此,设计单位要按照中核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基地的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做好顶层设计,力求实现配套设施先进化。装备配套单位要按照设计要求,分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协同构建先进化配套设施。建议江西铀矿大基地建设指挥部加强领导和协调,组织专家对顶层设计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管理。

4.5 重视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化铀矿基地

铀矿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企业发展效益、企業文化、社会责任等多维角度,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工作。要按照核安全的有关规定,健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加强全程安全监管工作。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努力修复生态和治理环境,建设绿色化铀矿基地。

4.6 政府协调,确保合理化拆迁补偿

铀矿基地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宣传核能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开发规划及征地、拆迁等相关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赣州金瑞铀业公司大布项目等涉及村民搬迁问题,要认真协商落实扶持对象,按拆迁补偿相关规定和市场价格,妥善处理搬迁补偿问题,做好安置工作,解除村民后顾之忧,协同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建议当地政府和基地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帮扶力度,帮助矿区周边的村庄改善道路、饮水、环境绿化,实现基地和村落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夫荣.彭泽核电站疑云[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5).

[2]席细平,范敏,谢运生,熊继海.江西省能源消费现状及能源安全的对策研究[J].江西科学,2013(10).

[3]江西省统计局,2015年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及用电量.年的统计数据,2016(11).

[4]江西省统计局,2015年能源生产量.年度统计数据,2016(11).

[5]江西省统计局,基于能源革命背景下的江西能源发展思路.统计分析,2016(11).

[责任编辑:朱丽娜]

推荐访问:江西省 核能 必要性 发展思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