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城市新兴满族村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黑龙江省双城市新兴乡新兴满族村位于双城市北部25千米处,辖镶红旗四屯和正红旗三屯两个自然屯,同三公路与102国道经过本村,正在建设中的双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项目园坐落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全村总户数725户,人口2 921人(满族人口占68.5%),劳动力1 758人,其中,从事种植业580人,从事养殖业450人,从事运输业265人,分别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3%、26%、15%,常年和季节性务工经商达1 100人次。全村有耕地14 100亩,林地1 300亩,草原、荒滩4 000亩。土壤以黑钙土和黑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74%,pH值为7.4,适合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金兀术运粮河流经村北侧,依河建有友谊水库,水资源丰富。200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5 0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400元,集体资产1 054万元,负债28万元。

1.村内主导产业特色明显 新兴村的主导产业为养殖业,种植业和运输业稳定发展。全村有养殖专业户485户,蛋鸡饲养量25万只,奶牛存栏1 327头,生猪饲养量3 810头,畜牧业产值达4 200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83.2%;种植业以玉米为主,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0%,水稻、马铃薯、瓜菜等作物播种面积占20%,种植业产值为730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4.5%;全村共有运输车200台,其中大型长途运输车22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殖业的2 054元,来自种植业的880元,来自运输业的684元,来自务工经商的718元分别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7%、20%、15.5%、16.3%。全村村民个人银行存款540万元。

2.农业产业化经营具备一定基础 新兴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一批养牛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种粮专业户、运输专业户,2005年建立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入会农民已有20多户。

3.少年儿童入学问题基本解决 村内有1所小学,8个教学班,有教师10名,在校生197名。有3个学前班,幼儿教师3名,管理36名学前幼儿。适龄少年儿童已全部入学接受正规教育,辍学率为零。

4.村民看病问题基本解决 村内有1个卫生所(2个卫生室),3名乡村医生,可以保证诊治村民常见病。乡卫生院距本村很近,村民就医方便。

5.村内有一些文化活动场所 村内有红砖场地篮球场1处,综合活动室2个,可供村民看书学习、开展科普教育和文体活动。村民还组织了2个农民乐队,农闲和逢年过节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6.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村民住房砖瓦化率95%,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铺设供水管线2万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铺筑水泥路10 500延长米,其中村内8 500延长米。主街边沟得到整修,铺设过道桥涵和过道板,排水通畅。全村有线电视用户305户,入户率42%。村外有5处垃圾存放场,村里有卫生队,配有3台清运车、6名保洁员,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清扫清运村内生活垃圾。有8条街道进行了绿化,共栽柳树4 200棵。4条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亮化。

7.交通、联络比较方便 同三公路和102国道经过本村,村内有白色路面与国道相连,交通便利。哈尔滨市336线公交车、双城市客运车通到本村,村民出行方便。有58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电话入户率达80%,移动电话户均1部。

8.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全村有2 628名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有16户20人纳入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9.基层组织健全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共有成员5名,平均年龄40.4岁,其中35岁以下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成员3名。村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6名,平均年龄46.7岁,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17名,专业生产大户党员21名,有入党积极分子23名。村委会制定并经村民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按照《村规民约》办事,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为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10年来,新兴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经济结构仍欠优化,村办企业少,发展后劲不足 新兴村的主导产业为养殖业,种植业和运输业占一定比例。属于本村的加工企业只有1家,且规模较小,产值不到全村社会总产值的1%,能为村集体提供积累的能力很低。

2.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双城地区十年九春旱,严重影响春播和作物生长,不出苗、出苗晚、产量低的情况时常发生。全村没有系统的灌溉设施,主要靠人力、畜力拉水进行“坐水种”。

3.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全村只有8台拖拉机,其余都是小四轮拖拉机。由于机型老旧,马力小,导致作业效率低,质量差,不适应先进农艺的要求。全村没有1台玉米收获机械,近万亩玉米全靠400多名劳动力手工收获。

4.农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村里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人员。农牧业生产上遇到问题都需到乡里、市里请人解决,既不及时,又不省钱。

5.人畜混居问题尚未解决,环境卫生压力较大 村里没有建设畜牧小区,养殖户的牛、猪、鸡、鹅等都养在各家的院子里,牲畜粪便给村里的环境卫生造成极大影响。

6.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平也不高,部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很低。比如,有的村民还住着土草房,家里没有有线电视、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等。

(三)发展需求

通过在全村的调研和与农民面对面的交谈,结合全村的实际条件,全村的发展需求主要是:

1.加快产业升级 依托全村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

2.夯实农业基础 需要加强以灌溉设施、农机装备、农田道路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巩固发展畜牧业 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提高饲养水平,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4.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牧业服务体系,使市、乡的农牧业服务体系有效延伸到村。

5.改善村内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 加强危房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加快建设水泥路,改造有线电视和电话网络,结合改厕改灶发展沼气工程,实施街区绿化、亮化工程等。

6.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管理水平 从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出发,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好村综合活动室和标准化篮(排)球场,扩大“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参评面,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村委会办事“三公开”满意率和村级民主评议满意率。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遵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良好生态建村四大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关切的问题。发挥全村农牧业基础和区位等优势,做大做强村办企业和服务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畜禽养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原则

1.突出生产,协调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提升粮食产业和养殖业水平,大力发展村办工业和服务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完善农村公共事业,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推进乡风村貌建设,加强民主管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着力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根据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3.政府扶持,农民自愿 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充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进行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包办代替。通过项目扶持、直接补贴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行动。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立足本村特点,突出本村特色,探索适合本村特点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不贪大求洋,不盲目攀比。

(三)发展目标

结合新兴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规划期末发展目标如下:

1.产业全面发展 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服务业获得较快增长,并形成良性发展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086元以上,年均递增10%以上。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 2010年粮食生产能力力争达到8 400吨(折玉米),农产品优质品率90%以上。经济作物面积稳定在6 000亩以上,亩效益平均超过500元。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6 000亩。

3.绿色养殖成效显著 建成绿色养殖小区1处,奶牛存栏、蛋鸡饲养量、肉牛饲养量、生猪年出栏分别比2005年增长50%以上。

4.村办工业长足进步 建设村企联合工业小区,创办、引进工业企业。

5.服务业稳步发展 创建新兴服务集团,发展物流、餐饮和农牧服务业。

6.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打造舒适的人居家园,实现水泥路到门口,家家户户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沼气,村内无土草房,街道庭院无污水、无垃圾,村屯有文体活动场所、卫生室、学前班,路旁有绿树,院内有香花。

7.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民主管理上新台阶 “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不断涌现。村集体民主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三、发展重点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综合生产水平 主要推进五项工程建设。一是14 000亩节水灌溉工程。二是1 000亩玉米吨田示范工程,在镶红旗四屯北面、靠近金兀术运粮河建设示范粮田,实现亩产1 000千克的目标。三是 5 000亩优质马铃薯基地建设工程,实现15吨/公顷的单产目标。四是6 000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程,保证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检测标准”规定的指标要求。五是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大型农业机械,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为本村和外村种植户代耕、代收。

(二)加强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主要实施两项工程。一是专业化养殖小区建设工程。养殖小区占地50公顷,位于正红旗三屯东南方向、京哈高速公路东侧。包括奶牛小区、肉牛小区、蛋鸡小区、生猪小区,引导养殖户逐步向养殖小区集中,实现人畜(禽)分离,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二是畜牧兽医服务站建设。依托市、乡畜牧兽医站向村延伸,在正红旗三屯建立村畜牧兽医服务站,把现有非专职畜牧兽医人员纳入市、乡畜牧兽医站的系统管理。

(三)加强引资引智,推进村办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在稳定发展农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村办工业和服务业。一是在镶红旗四屯北面建设10 000吨马铃薯加工厂,综合利用本村5 000亩优质马铃薯基地生产的原料加工淀粉、淀粉制品和土豆泥等。二是在畜禽养殖小区北侧建设生物有机肥厂,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共同进步。三是依托省内塑料原料丰富,塑料制品加工技术先进的优势和新兴塑料印花厂的生产销售经验,与新兴塑料印花厂合作在镶红旗四屯北面新建地板革厂。四是创办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新兴村区位优势,凭借新胜蛋禽批发市场、大众肉联、天顺源食品、龙洋薯业等企业的辐射牵动作用,在镶红旗四屯东面与正红旗三屯之间,发展相关服务业。创建新兴服务集团,建设新兴物流公司、餐饮洗浴娱乐服务公司和农畜产品交易市场。

(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村民素质

一是实施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对目前尚未硬化的1条通村路和9条村内街路(共7.95千米)进行改造,3年内使全村所有街道全部硬化。二是实施教育与人才培育工程。结合“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专业技能水平,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支持市、乡集中办学,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办好村屯学前班,关心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三是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对全村自来水工程进行彻底改造,提高供水能力,改善供水质量,彻底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四是实施沼气工程。结合改厕、改畜(禽)舍,建设沼气池525个,转化粪便垃圾,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五是实施安居工程。在规划位置内建设砖瓦房,消除土草房,为现有37户还住着土草房的村民改善居住条件。六是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在镶红旗四屯、正红旗三屯各建1处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添置图书和文体设备,并建1处休闲广场,满足群众的健身娱乐和精神生活需要。七是推进综合信息服务设施建设。与铁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村民电话费用大幅下降,并在3年内使全村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入户率有较大幅度提升。推广应用农业信息网,提高与外界的信息沟通能力。八是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彻底改变环境卫生状况。加强村保洁队建设,保持好街区卫生环境。整修路边沟,对村内街道两侧进行绿化、香化、亮化。完成护村林、农防林更新,引导农户美化庭院,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推荐访问:双城市 满族 黑龙江省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