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技术\资本三重利好加速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主要从事城市战略规划、城市产业总体规划、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项目包括苏州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昌平区东部新区产业定位研究等。)

以文化为载体的数字化生产、传播和消费催生新兴文化产业业态

时代发展到今天,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带来了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重大革命。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打通了通讯、传媒、娱乐等多个领域,融合了影视、报刊、图书、移动通讯设备等多种载体,不断催生出新兴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对接,衍生出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广播、网络杂志、网络电视、博客等文化新业态;文化产业与移动通讯网融合,衍生出手机短信和彩信、手机广播电视、手机出版、手机报刊、手机动漫、等文化新业态;文化产业与广播电视网融合,衍生出车载移动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等文化新业态。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中,文化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新兴的文化业态将不断涌现。这些以文化为载体的数字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等新兴文化业态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即生产内容的数字化、传播媒介的新型化和消费体验的娱乐化。

政策、技术、资本三重利好加速新兴文化业态蜕变

政策:宽松和开放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新兴市场主题进入

国家对新兴文化业态的重点扶持。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其具体目标是“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并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等新兴文化业态。201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传播能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表明,新兴文化业态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同时政府严格管制的传媒、出版等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结构调整过程中向民营资本让利的产业,未来政府管制会逐步放松,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会逐步提高。中国在成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之后,文化大国将成为其新的目标。

广电、新闻出版等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广电领域的改制主要以“制播分离”为切入点,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编播管理、新闻采编、播出总控等保留事业体制,作为政府出资主办的事业单位,履行广播电视运营的管控职责;将广播、电视中市场属性较强的节目制作(除新闻外)、推广发行、广告经营和衍生业务及其他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2010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四川在线和华声在线等10家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成为首批选定登陆A股的新闻网站上市对象。截至2010年10月底,国内A股市场共有40多家传媒类新兴文化业态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到300多亿元,其中8家企业通过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上报IPO的文化企业已达上百家,且绝大部分为传媒企业。

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文化产业变革

新一代信息技術有力地装备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其中主要内容在于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技术设施,其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的突破性发展,对新兴文化业态的蜕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兴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未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及制作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深入应用,新兴的文化业态将取得新的突破。

“三网融合”为新兴文化业态带来新机遇。“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随着“三网融合”的稳步推进,有线网络以及出版、报刊杂志行业面临着发展机遇,而融合与改革所带来的媒介渠道的日益丰富以及旺盛的用户需求则大幅提升了新媒体内容的长期价值,十分有利于新媒体内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线网络运营商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将加快数字化整转与双向化改造、加快省网整合与全程全网的布局、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三网融合”带来的传输渠道的增多,也将加快出版社以及报刊杂志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进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传统文化行业数字化转型。传统文化产业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文化产业、手机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而言的,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广播、电视等。随着网络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的消费需求大幅萎缩。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图书总印数从62.74亿册增加到70.37亿册,年均增长仅为1.3%;期刊总印数从29.42亿册增加到31.53亿册,年均增长仅为0.8%;报纸总印数从329.29亿份增加到439.11亿份,年均增长仅为3.7%。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广播综合人口的覆盖率达96.3%,电视综合人口的覆盖率达97.2%,但广播电视总体受众人均日消费时间已由2001年的183分钟下降到170分钟,年均下降1%。因此,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顺应数字化潮流,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融合,衍生出新型的媒体形式,主要包括数字报业、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

资本: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

发行上市、私募股权融资和银行信贷成为目前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2010年3月,九个国家部委共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此后,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成效显著。2010年全年,文化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6亿元,比上年末提高了39.1%,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银行与地方政府文化创意主管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前者每年将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提供100亿元的授信额度。通过资本运作盘活文化存量资产,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破除市场化因素制约,赢得新兴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政策、资本和技术三重利好影响下,新兴文化业态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仍不可忽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非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非市场化的运作导致文化产业的低效率、增长缓慢等问题。例如,在市场化融资领域,中国新闻出版、广电传媒、文艺演出特别是传统媒体创新融资异常困难。40家传统媒体的创新资金92.5%依靠企业自身筹集,15%靠银行贷款,而35家新媒体资金来源较为丰富,68%靠自有资金,45%靠国外风险投资,22%靠国内风险投资,14%靠股市筹资。发达国家已经用经验证明,任何涉及民生和大众消费的产业都能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而纵观中国的新兴文化产业,显然由于受到非市场化手段的干预,使该行业民间资本、外资的进入产生了过多的障碍。同时,政策上的壁垒,也使得一些国外资本望而却步。未来要继续深化改革,把市场化改革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抓手。新兴的文化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孕育而生,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应该进一步为这部分新兴市场主体创造较好的市场化环境,按照“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新兴文化产业市场,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层次开发的市场格局,促进新兴文化业态的跨越式发展。

推荐访问:利好 文化产业 加速 资本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