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牵引高能效与可持续未来的香港力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由香港科技园公司举办、业界热切期待的“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11月15日~17日正式举行。作为香港科技园公司的旗舰活动,已踏入第七年,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体现了其推动创新和促进香港发展成亚洲区关键技术枢纽的承诺。

本届会议为期三天,以“高能效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出席开幕典礼的嘉宾包括:荣誉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以及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科技园公司主席蒲禄祺、行政总裁陈荫楠、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及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

开幕式的焦点之一是香港科学园获国家科学技术部确认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科技园公司主席蒲禄祺对举办“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感到十分兴奋,并深信活动影响力深远,他表示:“一如历届的‘创新科技亚洲会议’,我相信本届会议将再次成为一项盛事,让志同道合的人才会面交流,促成商业配对,汇聚业界及学术界人士,共同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商品化。这些活动对构建绿色的未来十分重要,并有助巩固香港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管理科技研发枢纽的基础。”

“创新科技亚洲会议”自举行以来,一直为工业界、学者、科学家及商界人士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让各界集思广益,汲取运用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见解和最新信息,藉此开拓市场商机。而今届活动涵盖的议题更多更精彩,较过去更具吸引力,如中国“十二五规划”为能源发展带来的启示;创新能源管理的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可再生能源科技及基础建设;及节能科技的突破。

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得以成功举行,实在有赖学术界的鼎力支持。理大再次担任是次会议的策略伙伴;而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亦以协办方的身份参与。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表示,很高兴理大再次成为这次盛事的策略伙伴。他说:“‘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以‘高能效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正好切合香港这个人口稠密的国际大都市的需要。是次会议集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我深信各讲者的分享将有助促进香港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聚焦一香港•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期到访香港时曾提出,选择香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后由香港特区政府提议以香港科学园为理想地点。

11月15日,由香港科技园主办的2011创新科技亚洲会议在港开幕。开幕式上,香港科技园获国家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绿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开幕式上,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郑方能代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与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陈荫楠签订了谅解备忘录。

备忘录涉及香港科技园与内地相关产业战略联盟、技术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建立伙伴关系,在绿色科技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发挥香港的优势,推动两地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促进两地绿色科技企业的交往,支持企业发展等内容。

在多方推动下,首个合作项目是由科技园公司与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伙伴基地”关系,共享再生能源技术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而此前的11月5日,香港科技园公司副总裁谢建朋一行篇专程到保定国家高新区拜访,就保定国家高新区与香港科技园建立“伙伴基地”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签订了《建立“伙伴基地”合作备忘录》。

保定国家高新区和香港科技园均拥有良好的绿色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人才培训计划和国际国内合作渠道,双方对以后的合作充满信心和期望。为推进和加强双方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双方将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申请建立的“香港国家绿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管理下的“保定国家可再生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伙伴”关系,互为“伙伴基地”。合作双方借助各自绿色科技领域的资源平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展开合作,并推动两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悉,目前科学园内的绿色科技产业企业总数超过三十家,主要从事环保、能源及太阳能等产业;大学、研发中心有三家。正在兴建的科学园第三期将会拥有先进实验设备及环保建筑物,可以用作推动香港环保研发的基地,重点发展环保及再生能源等科技。即是为配合国家的发展,全力发展绿色科技,成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科技园公司主席蒲禄祺表示,“我们很荣幸香港科学园获得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基地,有助促进中港企业更紧密合作,对香港在十二五规划下发展多元化及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至为重要。与内地各科研单位合作,如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亦可确保我们的先进设施如绿景楼及科学园第三期的发展走在科研的前端,发展有助我们改善生活的重要绿色科技。我们期待在绿色科技的领域,将与内地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携手创建更美好未来。”

聚焦二 “十二五”能源科技,我们作何期待?

能源效益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在能源效益上每花1美元可创造高达6~7美元的经济收益、就业机会和节省能源。

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全球气候变迁日益严峻,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政府的和业界领袖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建设更具能源效益的经济,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可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已然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和各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郑方能就“十二五规划下中国的能源规划、技术发展方向及机遇”发表精彩演说。

郑方能介绍了未来5年中国在能源科技方面主要的任务。他表示,“十二五”期间优化能源结构是主线;其次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有就是提高能源科技的创新能力,为节能减排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十二五”科技规划拟定了能源领域科技研发的6大方向,而这6大方向将获得国家60亿资金支持。据郑方能介绍,这6大方向包含4个重点专项和6个主题。4个专项包括智能电网技术、洁净煤技术、太阳能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将获得40亿资金支持;6个主题为可再生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氢能和燃料电池、以及节能与储能。

在智能电网方面,郑方能表示,当前面临的现实包括:中国大量太阳能资源在西北部,而负荷在中东部,需要大量长距离的输送接入,所以要解决间歇性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巨大冲击;再有,发展电动汽车已成共识,但充电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要发展智能电网来解决这些的问题,而这方面智能电网要做好科技的布局。

“在洁净煤技术方面,主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煤炭的清洁转化,也就是煤炭首先转化成油、气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这样相对的来替代石油的消耗;第二就是提高煤的发电效率,来提高我们煤炭的高效利用;第三,实现发电的更加清洁。这是我们在洁净煤里面要重点开展的工作。”

郑方能表示,在太阳能方面,很高兴地看到香港科技园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在未来30年50年以后太阳能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太阳能的发展受制其发电效率比较低的现状,还有就是发电的成本比较高。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来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到2015年,比如在晶硅太阳能电池,能够实现20%以上的发电效率,并网电价能达到0.8元人民币每度的价位,当然这需要我们持续的技术攻关。

据郑方能介绍,风电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快,去年已经突破了4400万千瓦,居全球第一。今年的增长预计在1300到1500万千瓦左右,未来还是会继续快速的发展,但是风电同样存在一些核心技术缺乏和成本问题,这需要在技术进步上解决这这些问题来促进风电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除了几个优先的领域以外,能源长期的发展我们还要考虑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像地热,海洋以及生物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这些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里面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但是长远来说这些可再生能源在清洁能源里还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郑方能表示。科技部也进行一些技术的布局,来支撑产业的发展。那么同时还有一个先进核能的方向,那么核电发展在中国是要进行解决二氧化碳减排的问题,发展核电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发展核电;还有一个是氢能,未来的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以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这个相对说是比较长远,科技先行,我们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聚焦三 提升能源效益解决方案商机何在?

为了庆祝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十周年,今年的创新科技亚洲会议推出了高层次的董事长论坛作为开幕当天的重头戏。

多位行业翘楚于论坛上就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发表独到见解,在寻求以现代科技造福香港人民的未来方向上,嘉宾就目前香港发展的现实提出诸如水循环、城市再规划、提升服务业效率等等。包括倡议以香港作为绿色科技的试点、探讨香港应如何把握国家“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机遇、鼓励社会改变对废物处理的认知和态度、加强推动电动车发展等,令与会者获益良多。

据预测,到2015年,能源服务公司在中国的年收入将增至170亿美元,这显然是巨大的商机。

在此次技术论坛中:香港如何把握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被列为优先项目的能源服务和清净科技带来的商机;衡量和管理能源效益、碳和环保业绩的最佳范例;什么是实施能源效益项目和系统最有效的投资和融资策略?评估在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能源效益技术为商对商(B2B)和商对消费者(B2C)市场等成为主要议题。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暨台北分公司总经理魏世民先生,就“利用创新和可持续解决方案,应对日益提升的能源效益和成本挑战”发表演讲,在能源和环境挑战今后对全球企业界有何影响,为使能源基础设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而设立的高端目标可否实现,推动高能效技术的采用,克服市场实施障碍,哪些业务模式、投资策略和项目交付方式的前景最为可观,以及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对能源相关产业内的机遇可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同时Sustainable Business Hub董事总经理Hakan Knutsson,就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有关政策、激励措施和商业效益的问题提出,发展世界一流的公用设施系统包括能源供应、污水处理和废物管理的策略;并提出将剩余热量、污水和废物转化为包括电能、热能、制冷、车用燃料和生物肥料等在内的有用资源的最佳实践等等。

宝马集团创新科技项目“E运输”主管Julian Weber 博士则与大家分享了其在可持续交通上的心得,其表示可持续交通工具的未来将引领电动交通工具步入新时代,结合将电动车辆和电动交通工具解决方案推广至大众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以及电动交通工具的要求和挑战,包括车辆、基础设施、用户期望、法律和法规要求、个人交通的整体可持续性方法等等。同时Julian Weber 博士分享了Mini E及BMW ActiveE国际车队试验:逾1500 万公里的电动汽车体验的内容无疑是在向大家展示电动交通工具对香港意味着重大机会。

来自瑞士ABB公司副总裁、亚洲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品组何法彬博士则向大家讲述了ABB传统优势领域——集成电动车 (EV) 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据何法彬博士透露,业内充电技术主流的标准是日本在2010年研制的。目前快速充电的应用标准目前有4个,且主要是充电线圈标准。

同时,何法彬博士探讨了业内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和标准化路线图、电动车(EV) 充电业务模型和支付方法、在直流电和交流电快速充电方面进行的技术创新、针对电动车充电器的开放式充电点协议 (OCPP)、支持授权和交易的的后台办公室整合,并分享了国际形势和专业的经验。

聚焦四 高密度城市绿色建筑的现实机会?

目前,建筑物被公认为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约三分之一,以及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5%至50%。这也是本次论坛主要议题之一。作为高密度的城市如何在现实技术和模式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无疑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次技术论坛2的嘉宾探讨了诸如,通过环保材料将可持续性融入城市建设、高密度城市中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最佳范例、如何利用最先进的综合建筑管理及控制系统 (BMCS)、可持续并富有能源效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前沿建筑设计案例研究等等。

Arup可持续建筑发展顾问伍尚钧博士在其主题演讲“高密度城市中低碳建筑的优异性能”话题中,分析了香港几十年来的碳状况现实以及近期减碳计划的可能性问题,提出在燃料发电组合改变、低碳建筑物、市区基本架构(面向零碳模式社区的架构)的策略,同时提出了在香港发展零碳社区存在的可能性问题,诸如密度:交通系统趋近饱和、人口密度高温度越高、逼迫人们留在室内打开空调,这是恶性循环;诸如可持续使用的资源,如果取代核能,采用其他的能源形式像风力、水电,若提供80%的电力则需提供面积更大的发电厂用地,但是现实不允许;还有诸如成本问题,教育和人们习惯问题,都是影响零碳社区概念实现的问题。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学系建筑设备工程学讲座教授王盛卫教授曾在前期接受《中国科技财富》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主推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从绿色建筑角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据王教授曾向记者介绍到的,低能耗建筑能办公建筑,大型商业办公建筑节能建筑更困难一些,香港的建筑能耗有80%,在建筑哪些方面分解?办公建筑,商业空调,其次照明,接着电梯。民用建筑有一些不一样,水多一些。空调多一些。南方地区主要是空调多一些,系统的效率,降低空调,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降低采暖需求提高采暖系统效率,却是北方地区要做的。”

此次,王教授向大家展示了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其世界一流能效设计案例与研究经验,就其采纳了最先进的智能系统和能源优化技术,以及如何获得最高绿色评级,包括设计、施工、营运、维护和物业管理指标等问题作了分享。

作为香港奉行绿色节能减排的重要出路,绿色建筑在未来香港可持续发展、民众福祉上或将开辟新的局面,更值得所有人期待。就业界对高密度城市未来的普遍认同来讲,香港政府和香港科技园正围绕绿色科技“大兴土木”,着意为能够招纳世界顶尖绿色科技代表企业入驻,为香港的绿色未来可谓是尽心尽力,其将深刻启发内地未来在绿色科技上践行。

聚焦五 工业制造能源效率优化从何而来?

工业生产过程和制造业是温室气体 (GHG) 排放的最大来源,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减少排放量和整个价值链的能源效率是保证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届论坛技术论坛3主要探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能源优化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节约成本,以取得效益。预计碳管理软件、服务和应用市场在未来五年中将每年达到 33% 复合增长率,这表明工业领域的新商机是非常可观的。

会上,施耐德电气公司策略与发展高级副总裁Emmanuel Lagarrique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其“我们如何适应智能电网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的演讲,其中就向智能电网演进的转型影响、明智地进行协作和合作、能源效率与需求响应之间的协同效应、可再生能源整合对能效的影响、未来集成电动车和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影响、新出现的无线能源/需求管理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新服务和一体化可调节解决方案的潜力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能源资源日益紧缺,而且减少碳排放的压力日趋加大,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项重要课题。有论者表示,在实现能源效率方面,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项关键性的使能技术,功率器件及高效电力电子变换器将在提高用电效率上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在包括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动交通工具和智能电网领域中驱动转变的重大趋势,通过超高效电力电子变换器,实现由需求控制的电能流动,从而在最佳能效水平上满足能量需求,作为促进电力电子系统开发的推动力以至成功发展关键因素的单片器件、分立元件或多片方法的系统集成和高密度设计,包括硅材料的利用、系统的可靠性、电源设备的小型化和整体运行效率等等问题上均有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世祈则分享了其有关制造业在能源采集和储存领域的创新思量:创造一个无更少使用电池的世界。陈教授讲述了极低压能量转换技术及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便携无线仪器和工业制程监控方面的应用,并提出将环境能源采集作为便携低能耗电子设备的补充电源,创新存储技术,包括微型燃料电池和薄膜微能量装置方面的重大路径等,让在座各位观众耳目一新。

聚焦六绿色照明的全新商机何在?

评估在当今照明技术(包括OLED、PLED和有机半导体)革新中涌现的全新商机成为此次技术论坛4的主要内容。

此次论坛,技术创新人士在LED、OLED技术对成本和能源效益的影响以及商业化前景和市场定位策略方面发表见解,此外还探讨和展示了照明和应用的潜在创新和创意。

本次论坛邀请了包括Aixtron AG业务开发部门高级部门经理Juergen Kreis, 奥雅纳照明设计师麦颖莉,丹麦理工大学光子工程学院教授兼研究部负责人Paul Michael Petersen教授,科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罗发礼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主任兼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先进光学制造中心总监李荣彬教授在内的等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主题演讲。

无论是“OLED照明的创新潜力:把握独特设计的可能性”话题,还是“将二次光学元件应用于LED照明设计”、“只能通过OLED实现的新应用和获取的客户、“数码镜面的应用及华丽照明之创新”等相关问题都强烈预示着未来在业界在新的照明样态上的共识。

无论是全新灯光的设计、还是装备制造的庞然大物,无论是二次光学设计还是未来LED领域的客户市场划分,都是在诠释着未来市场对于LED照明市场的认同。但是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诸如有论者提出的采用LED照明影响人的健康,也有论者提出考虑到LED是未来照明技术,需要设计一些新的标准给LED,包括建议采用特别的装置才可以延长其寿命等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有关OLED有机发光体寿命的问题成为了主要的话题,改善热环境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就LED应用潜力问题,科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罗发礼表示,光伏和LED的结合可能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因为在能量转移中会失去很多,不是天作之合。但有人认为,从工程师的角度看光伏LED是完美的,但是光伏价格得降很多,这样就有更多选择。随着技术的提升,光伏电池寿命更长一些达到15年,两者结合是合理的选择。

还有论者认为,光伏LED结合就目前的技术现状来讲就像我们不能先学跑在学走一样,物理上我们得先做好一步再做好下一步。

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询问其对“十城万盏”LED应用试点工程看法时,罗发礼表示,目前国内LED市场发展形势不错,以政府为代表的力量推动着LED产业的前进,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本次照明论坛全场热烈互动流畅,不失为绿色照明的一场难得的思想盛会。

推荐访问:亚洲 可持续 香港 牵引 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