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旅游业管理经验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后,大陆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但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所介绍的台湾旅游业的管理经验,或将有助于解决大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台湾景区门票的管理

两岸景区门票存在巨大差异。在当前大陆各地门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台湾绝大多数景区、博物馆、寺庙,或免费,或实行低价政策。而大陆的寺庙一般都收费,如此巨大的反差,反映出两岸对旅游资源性质的认识、资源的运营管理、商业的运作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一是资源的性质。台湾认为,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是大自然和人类祖先的馈赠,属于全民所有,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因此,唯有实行免费和低价政策,才能让每个公民共享遗产和自然的恩赐。

二是资源的运营管理。既然自然与人文景观是公益的,那么,对这份资源的运营和管理,也唯有交给行政机构去维护和运营,才能保证免费与低价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大陆盛行的是把景区承包给公司经营的做法,在台湾是不存在的。因为,私人公司的利益追求,决定了在开发中,他们很可能牺牲环境利益。所以,台湾当局不敢轻易把景区的运营管理权交给私人公司,一般都由官方运营,实行免费或低价政策,这是在台湾最为普遍的资产运营方式和收费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几种资产经营方式和收费方式。一是在官方经营和管理的景区中允许某一两个项目承包给私人公司经营。比如日月潭的游船项目,当局只负责招标、制定规则以及游客安全的监管,公司负责项目的经营。二是完全由私人公司购置土地,建设人造景观,如游乐场,由于企业的高投入,通常实行高价政策。三是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考虑到庞大的维护费、空调使用费,以及对游客人数限制的考虑,为了弥补财政补助的不足,通常都象征性地收取门票。四是寺庙只接受信徒捐赠,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是商业的运作模式。在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都采取如下商业运作模式,即先把整个旅游区域内的所有服务企业都看作一个产业集群,然后推行“区域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企业靠服务创造收益→政府靠税收发展致富”的模式。台湾也不例外。台当局没有把眼光仅仅盯在门票经济这一小利益上,虽然门票免费会丧失部分收益,但旅游资源的拉动效益是巨大的。

在台湾,自然景区的提价,会受到诸多力量的强大制约。这涉及百姓、媒体以及立法机构的反对。而且,景区的涨价,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即先要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核,然后经过立法机构的协商。由于台湾对旅游资源性质的认识,可想而知,景区涨价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台湾所做的整个区域经济的大文章,以及他们对门票价格的严格监管。

二、旅游品质的管理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后,台湾的大陆游客日益增多。在餐饮上,由于两岸生活水准及发展阶段的差异,除了北方游客不太适应台湾的口味之外,台湾旅行社给大陆游客的饮食安排是比较好的。在住宿上,一般是四星级以上的宾馆,同样,在出行中,每辆写着司机姓名和投诉电话,宽敞舒适的旅行车的全程跟踪服务,给环岛的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台湾为促进各餐饮、宾馆、旅行车公司提高服务品质的举措主要有四项:一是规定最低日接待费标准,二是对每位陆客进行满意度调查,三是实行配额管理,四是避免恶性低价竞争,影响大陆游客的观感,台湾观光局规定,旅行社对每位大陆游客的接待团费最低标准是每天80美元,内含吃、住、行、门票等费用,以及业者合理的利润,导游的酬劳和司机的小费。购物店无需支付业者高额的回扣,同时禁止安排自费行程。

为了保证旅游品质,观光局还建立了大陆游客的意见反馈系统,以保证导游、酒店、餐饮和交通设施等达到官方所要求的标准。游客进入台湾后,每人都会拿到一份“意见调查表”,离台前回收。凡是大陆游客抱怨多、不满意程度高的旅行社,经查实将予以严惩。如果接待旅行社违反最低团费规定,1年内遭到大陆游客投诉s次以上,或旅客满意度偏低、无故取消行程,以及在行程中故意或因重大过失弃置大陆旅客,将遭到停止接团1至3个月的处分,情形严重者还可能被吊销执照。相反,表现优良的接待社则可获得增加大陆旅客配额的奖励。

最低标准管理、游客配额管理、实名问卷调查,以及奖惩措施,保证旅游晶质。团费最低限额,避免了恶性低价竞争,解决了吃住质量差的问题。游客配额管理,一来可以解决供求关系失衡所产生的矛盾,从容地配置资源,保证旅游品质;二来可以引导旅行社更好地做好接待、导游等服务工作。实名问卷调查,使当局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服务质量信息,从而便于对各旅游企业进行奖惩处理。

三、环境建设的管理

外出旅游,满足游客吃、住、行的需要,固然十分重要,但就旅游的本质而言,能否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中,饱览目的地的迷人景观,则更有重要意义。因此,台湾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主要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建设入手,为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创造条件。

这里的“软环境”,主要是指为吸引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所开展的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台湾观光局向业界推荐旅游示范线路,为首次来台观光的陆客“量身定做”。这些线路环绕台湾旅行,将当地著名的景点“一网打尽”。而对于第二次来台的游客,当局又没计了主题式旅游,如蜜月之旅、古迹之旅、追星之旅、温泉之旅与生态走访等。通过这种不同层次、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特色景区和精品线路的设计,以吸引大陆游客。

另外,官方还十分重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和品牌的打造,在各旅游企业的密切配合之下,运用多样化的促销手段,在岛内外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比如,邀请知名媒体、旅游作家与旅游业者赴台考察,采访报道;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标识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旅客推介旅游线路、景点;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活动等。特别是组织台湾旅游业的各界人士,集体行动,共赴大陆,开展宣传攻势。2009年1月6日,由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台湾旅行业总会,共同举办的《畅游台湾》北京推介会在京举行。会上,两岸的旅游业者面对面沟通,探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思路。来自台南、桃园、花莲、苗栗等地方的行政负责人,和相应地区旅游产业的代表和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该地区的旅游特色和产品,同时推介了台湾婚纱、美容、礼品、饭店、主题乐园、旅行社等相关产业。

“硬环境”是指对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的建没等。近年来,为了迎接大陆游客的到来,台湾各相关部门采取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接待设施。比如,加大对观光巴士路线、环岛列车、旅游资讯服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对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等岛内著名景点的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和其他各种设施,进行详细的检

查、维修和改善,以期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等。

上述“软环境”建设中推荐的标杆行程、组织的形象宣传,目的是让大陆游客了解台湾、认识台湾;通过充分发挥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用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以点带面地促进台湾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同时,“硬环境”的建设旨在为游客创造良好、安全的生活旅游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大陆游客来台观光旅游。

四、购物消费的管理

购物是旅游的重要元素。游客在购买当地的旅游商品所获得的顾客价值中,既包含商品的感知价值,又包含对当地文化、民俗的体验价值。在购物过程中,顾客价值评价的好坏,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对整个旅游行程的评价。因此,台湾极为重视购物的管理,努力为游客创造放心、安全的购物环境。

在台购物我们能看到如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独特性。凡是导游带游客去的场所,都是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二是保真性。由于台湾观光部门所建立的购物保障机制,成立的购物投诉专线及客服中心,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购物中所发生的争议,游客在各购物中心和免税商店都能买到贴有“旅游购物保险”标志的商品,这就避免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坑害。三是多样性。台湾的旅游产品档次齐全,门类众多。无论是金银玉器,还是珊瑚宝石;无论是工艺制品,还是土特产品;无论是茶叶药材,还是珍稀水果,都有正品、次品、膺品之分,明码标价,适应不同档次游客的需要。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由于台湾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其待遇和各行各业的大体水平一致,导游的收入主要是靠基本工资和带团补贴,购物回扣不是其收入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台湾导游、游客、购物店的关系比较宽松,在商品买卖中强买强卖的现象比较少见,公平交易、文明交易比较普遍。

五、培训宣传的管理

台湾观光局除了在吃、住、行、游等方面对业界进行有限干预,还通过为业界提供超前的培训服务,以帮助各旅游企业更好地应对旅游的高峰。

为了方便两岸沟通,当局要求岛内各饭店、旅游业者不仅要将各种指示标牌、交流文件全面加注简写字体,而且还开设课程让业者认识简体字,传授大陆方言、习惯用语。也有不少旅游业者,为了掌握陆客观光特点、消费习惯,还派员赴大陆,深度了解大陆游客的消费心理。

台湾公路管理局也在岛内各地举办多场旅游车驾驶员和管理员讲习活动,要求岛内565家游览车公司分别派员参加,课程结束后回公司传达、普及讲习的内容。讲习内容除了相关法规和开车技巧外,还特别增加了服务礼仪训练。

面对大陆旅游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相信台湾方面的经验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

推荐访问:旅游业 管理经验 借鉴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