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文化

摘要 在世界众多冒险小说中,《鲁滨逊漂流记》可以算得上是经典作品之一,自作品诞生以来,它惊险刺激的内容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从表面的故事情节看,《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典型的冒险小说,故事情节看上去简单又明了。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丹尼尔·笛福本身是中产阶级,而其作品也透露出浓厚的殖民主义态度与思想。本文将着眼于《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深入探讨这篇小说所体现的殖民文化。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殖民文化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18世纪是一个充满探险精神与征服欲望的时代,当时的工业革命自英国伊始迅速席卷了世界众多国家与地区,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对外掠夺与殖民扩张是当时的英国寻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资产阶级崛起并开始占据国家的统治地位。《鲁滨逊漂流记》诞生于那样一个时代,正好迎合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要,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外扩张的野心。

笛福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由于他笔下的故事通常都是情节曲折,充满刺激与冒险的气氛,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的忠实读者。在笛福的作品中,有许多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与探险,凭借自己的勇敢与智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最后赢得成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18世纪的英国倡导个人奋斗、追求冒险的精神,也透出了资产阶级想要殖民世界征服世界的意愿。《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类小说的典型代表。可以说,《鲁滨逊漂流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形象而生动的英国殖民者的征服自然的冒险图景,它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探险小说,或者可以说是典型的描写殖民的文学作品。

从《鲁滨逊漂流记》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当时的殖民主义已经具备了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既包括物质基础的可能性,也包括现实的可能性。从物质方面来看,18世纪的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凭借其力量的雄厚和技术的进步,英国成为当时头号海军强国,拥有北美、非洲、亚洲等众多殖民地,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殖民探险活动,这就为冒险小说奠定了物质基础。从现实可能性来看,正是因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需要征服更多的殖民地来扩大其殖民统治,探险题材小说正是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这种心态,由此大受追捧,受到资产阶级的欢迎。英国在成为海上霸王之后,开始对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他们不仅抢夺当地人的土地与财富,更从精神层次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同化与奴役,包括对当地语言的磨灭,对当地神明的亵渎等等,以此达到统治的目的。种种这些,在殖民文学中都被美化了。殖民者每到一处都会对外宣称自己是上帝派来对下等野蛮民族施行文明教化的,当然,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流行的殖民话语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殖民者进行文化殖民与掠夺。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凭借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鲁滨逊的传奇经历。主人公鲁滨逊是因海难而侥幸存活的唯一幸存者,他流落热带荒岛,陷入困境后靠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建家园,并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在流落的那几年,他解救了俘虏“星期五”,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奴隶,经过一系列与自然的斗争,最终鲁滨逊回到英国,过起安定生活。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看,所有的情节都是通过主人公鲁滨逊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展开的,我们很容易被带到一个认为这篇小说单纯是冒险小说的误区,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会不难发现,整篇作品都在表现殖民文化,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种类的殖民类型,包括经济殖民、文化殖民、土地殖民种种。以下本文将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体现出的殖民文化特征。

首先,《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的出现,本身就是当时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一个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西方殖民主义剥削的一个缩影。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志观念,体现了18世纪殖民者的殖民意愿。在小说开篇部分,作者就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不安分守己的青年人物形象,鲁滨逊不顾家人与父母的反对,抛弃自己本来安稳舒适的生活而一心想要去闯荡世界,他渴望着冒险与刺激,不喜欢将自己固步自封于一个狭小的安逸天地,追求朝气蓬勃,身上充满了青年人的勇敢与无畏,这同时也体现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作者笛福非常重视资本主义贸易的发展,支持殖民地扩张和殖民地贸易。

其次,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实际上就是作者笛福的代言人,在他身上有着强烈的殖民主义倾向。小说中,鲁滨逊只身一人漂流孤岛,在困境面前,他并没有绝望地选择挨饿等死,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劳动迫切想要活下来。这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读者看来是美好的象征,但是当故事情节再度发展,出现了“星期五”这一人物形象之后,鲁滨逊便立刻暴露出他殖民者的心理,他毫不犹豫地把“星期五”看作是他的奴隶。鲁滨逊教“星期五”说他的名字,让“星期五”叫他“主人”,这就意味着在鲁滨逊看来,他是优于“星期五”的,他与“星期五”之间是奴隶与主人的关系,鲁滨逊还不时地提醒“星期五”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给他新的生活,这是一种强烈的征服欲与占有欲。鲁滨逊与“星期五”之间的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就代表了作者笛福主张海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意识。

同时,笛福在写作《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所体现出的殖民思想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他的笔下,白人被描述成优等种族,是善良而公正的种族,而作为“他者”的印第安人和非洲人却被描述成了劣等民族,这是典型的殖民心理。在主人公鲁滨逊眼里,只有未开化的生物才会举止不文明,那些生物以原始的方式存在并生活着,他们跳奇怪的舞蹈,吃人肉,野蛮而无理。这些现象的存在被西方人利用,使他们有机会对于“他者”的形象进行他们想象中的建构,并且一旦建立了这种观念和形象,他们就会努力的找寻理论支撑。所以,在小说中,笛福给鲁滨逊安排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这些野蛮的“他者”带去文明,实际上就是从精神和肉体双重层面对其进行奴役。在西方文明里,欧洲中心论一直被人们所推捧与信奉,被这样的观点所培养出来的白种人心中充满优越感,他们认为他们是无限优于那些未开化的自然人和黑人的。在他们眼里,“他者”只能供白人驱使,而在殖民文学中,“他者”又总是沦于沉默的一隅,他们寂静而无声,似乎证明了奴隶制度的存在是合乎情理的。《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是殖民扩张时代里那些支持罪恶的奴隶交易的众多资本家与商人的代言人。

对于当地经济的掠夺也是《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小说中,鲁滨逊在到达巴西之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并且成为了一个种植园主,经过四年的经营,由于当地缺少劳动力,鲁滨逊决定开始着手从事奴隶贸易。残酷的奴隶贸易本身就是一种殖民贸易的形式,但是鲁滨逊却不这样认为,他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努力地经营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本身就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殖民主义观念。另外,鲁滨逊只身一人在孤岛之上,当西班牙人和另外的土著人出现在岛上时,鲁滨逊对自己很满意,在他看来,整座岛屿都是他一个人的财产,他有着不容置疑的控制权,而且岛上所有的臣民都要臣服于他。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所在的荒岛已经完全成了他的殖民地,换句话说,此时的鲁滨逊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殖民主义者。

鲁滨逊独自在荒岛生存下来之后,救了“星期五”并把他变成了自己的仆人。“星期五”在这里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不仅如此,鲁滨逊还在思想文化上对其进行改造与熏陶。他认为“星期五”是野蛮人,是低劣民族的一员,他可以教给他西方文明人的很多东西。为此,鲁滨逊不断地向“星期五”头脑中灌输基督教的思想,对“星期五”解释说只有耶稣基督才可以拯救人,才可以引导人得到净化走向光明,他要尽他全部的所知与力量去“拯救”星期五的灵魂。在这里,宗教完全变成了一种奴役并控制人思想的工具。经过鲁滨逊不断地精心改造与不断布道,“星期五”最终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信仰,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心甘情愿做鲁滨逊这一殖民形象的奴隶,他甚至变得比西方人更加信仰基督教,最终,“星期五”成了一名传教士,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文明的西方人。

小说中,有一次鲁滨逊曾经让“星期五”独自回到大陆,这遭到了“星期五”的强烈反对,他再三地追问鲁滨逊,为什么会对自己生这么大的气,为什么要把他打发回部落,“星期五”甚至拿起了了斧头告诉鲁滨逊如果想让他离开主人,除非把他给杀了。这个情节令读者唏嘘不已,我们可以看到,鲁滨逊的精心改造已经在“星期五”身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星期五”已经甘愿做他的奴隶。“星期五”甚至向鲁滨逊表示,有朝一日如果他能够回到自己的部落,那么他一定会采用他的主人的方式来改造自己的亲人和同伴。这样的情节,已经充分体现出了“星期五”不仅已经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丢失了他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由于“星期五”的真诚,他最终赢得了鲁滨逊的“信任”,并且在鲁滨逊要返回欧洲的时候,被邀请可以陪主人一起返回欧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的行为,实际上完全是宗教思想与文明的殖民化。在鲁滨逊看来,所有的地方,尤其是殖民地,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放弃自己原有的宗教观念与想法,并代之以基督教。只有基督教才能对他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救赎,才能作为他们的唯一宗教。鲁滨逊的这种想法表明了,殖民者不仅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经济与财富的掠夺,同时注重对其精神与信仰的殖民,对其文明与文化的殖民。

结语

综上所述,《鲁滨逊漂流记》不单单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冒险小说,它更是一部浓缩了资产阶级发展史的殖民小说。殖民者为了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径,竭力宣称着作为白种人的骄傲,向世人展示着白人的文明,他们不遗余力地向世界证明着他们带给世界的是文明与教化,是对野蛮民族的拯救。总的来看,《鲁滨逊漂流记》顺应了当时时代的要求,同时也美化了资本主义对于海外殖民的掠夺,通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殖民主义的本质以及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手段。现如今,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文化殖民。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做到权衡取舍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我们应当立足于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扬长避短,努力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传统展现给世人,力求在全球化进程中得到良好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绍俊:《〈鲁滨逊漂流记〉带来的启迪》,《电影文学》,2010年第7期。

[2] 张桥英:《〈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叙事真实观》,《名作欣赏》,2009年第12期。

[3] 马俊锋:《生态批评视域下鲁滨逊形象的审视与重构》,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4] 许晓琴:《一部欧洲殖民实践的帝国叙事文本——后殖民批评视野中的〈鲁滨逊漂流记〉》,《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

(陈金凤,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李冰玉,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推荐访问:鲁滨逊 殖民 解读 漂流记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