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格局。习总书记还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相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国家谋求互联共通、互利共赢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作为高效率传播信息、高质量传承文化、改善人文交流、传递民间友谊的重要载体,以其即时传播、全球同步发布的重要特性,发挥出日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发展背景与基本情况

目前,虽然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发展情况比较滞后,总体普及率不高,在有些国家,网络还仅限于首都等发达城市和中等以上收入人群使用,但网络媒体总体发展仍保持较强势头,互联网市场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吉尔吉斯斯坦:网络媒体渐成最客观信息源并呈专业化发展特点。网络媒体传播的发展是全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中亚五国虽迫于种种限制发展较慢,但网媒仍在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传媒产业发展中体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且成为其国内独立信息的主要来源。中亚五国中,以吉尔吉斯斯坦网络媒体发展为例,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为其国民提供了关于时事的很大一部分信息,并逐渐改变以往人们仅靠通讯社获取最新资讯的生活方式。过去,人们的主要信息均来自国家通讯社“卡巴尔”和吉尔吉斯报刊通讯社。如今在该国网络上涌现出了“24.kg”等三家通讯社,还有以视频新闻和图片报道见长的门户网站如“Stan.Kg”和“ PhoT o.kg”。除提供简单信息外,站点“雪白”“比什凯克报刊小组”和“分析家”,还开始发布对时事的讨论和分析,并发展出庞大的博客圈。在吉尔吉斯斯坦,网络以发表尖锐对立的两方言论及报道尖锐政治事件和特殊事件等优势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客观的信息源,其对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主题事件的报道数量也胜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乌兹别克斯坦:网络为普通居民迫切需求且备受高官、精英阶层青睐。中亚五国互联网新闻业虽起步较晚,且发展因受到诸多限制并不迅速,但很多地区居民已经显示出对互联网信息的巨大兴趣和迫切需求。以从前苏联独立后的乌兹别克斯坦为例,其电信服务水平和质量有较大提升,同时居民表现出对互联网的迫切需求。据联合国国际电联统计,乌兹别克斯坦在2010年约拥有互联网用户460万。另据长期监测独联体地区媒体的雅士·朗格的说法,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的互联网用户“仅限于教育程度较高的、事业有一定成就的年轻人”。在乌兹别克斯坦,尽管接入互联网受到限制,但是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受到最好教育的人,不管是现有体制内的官员,还是未来政府中将有决策权的官员们,都经常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哈萨克斯坦:网站建设更新较慢且倚重他国。在哈萨克斯坦,每周更新一次以上的网站数量较少,大概只占全部网站的10%左右,其中以每天更新的新闻类网络资源和媒体网站为主。哈萨克斯坦全国5.6%的网站刊登哈萨克语内容,刊登英语内容的则为12%。

另据互联网代理机构信息显示,2004年哈萨克斯坦互联网运营网站大约有2500个,其中76%的网站设在KZ域名范围,采用这一域名的网站创始人倾向于将网站资源与哈萨克斯坦联系在一起。16%设在RU域名范围内,这类域名与俄罗斯互联网有密切联系。哈萨克斯坦60%的网站服务器设在其本国内,23%设在俄罗斯,17%设在其他国家。大部分网站的所有者倾向于将网站设在俄罗斯,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有高水平的互联网接入商。同时,由于本国互联网不发达,60%的哈萨克斯坦互联网访问者会选择访问俄罗斯网站,7%会选择访问英文网站。

土库曼斯坦:互联网接入率低、花费高且网络信息受到监管。据2007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土库曼斯坦是全球互联网接入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与乌兹别克斯坦3.4%及俄罗斯15.2%的接入率相比,土库曼斯坦的接入率仅为0.8%。另据2009年3月份相关数据,土库曼斯坦全国520万人口,网络用户数量为64,800,占总人口数量比例仅为1.3%。目前,虽然土库曼斯坦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使用互联网,但网络服务存在网速慢、花费高的问题,所以对其普通公民而言,互联网这类媒体资源的使用频率极低。

1997年,土库曼斯坦出现首例注册互联网,此前均为不定期、未经注册的网络连接。2000年6月,该国信息通讯部吊销所有私人互联网服务商和电子邮件服务商的营业执照,成立土库曼电信公司,使其成为国内唯一网络服务供应商。另外,在土库曼斯坦,信息通讯部还通过通讯法(1996年12月通过)对网络经营者实行监管。

塔吉克斯坦:有望成为东西方的信息转运中心。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塔吉克斯坦受国内战争影响,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通讯社“亚洲+”开设网站,刊登俄语和英语新闻,2002年起出版的社会政治报纸《塔吉克斯坦》电子版是网络上唯一定期更新的电子报纸。塔吉克斯坦网络媒体总体还处于萌芽阶段,其国内主要网站以音乐资源网站(27%)、娱乐网站(26%)、教育专题网站(14%)、新闻信息网站(13%)等为主。尽管政府对互联网采取封闭政策,其国内网民目前无法使用脸谱之类的外国网站,但不可否认的是,联合国、欧安组织、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支持下的许多发展项目,都极大地促进了塔吉克斯坦的网络事业发展,未来跨越欧亚的电缆连接将使塔吉克斯坦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信息转运中心之一①。

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对象性网络传播实践

我国中央主要网络媒体如中国网、中新网、新华网、国际在线等,都在其宣传框架、评论话题、议程设置等方面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的对象性宣传比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内国际新闻等各板块。

发扬网站专长开设丝路专题。中国网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网专门设立“丝路中国”专题对外说明这一战略,专题包含三大类信息:“观?丝路风云”主要介绍“一带一路”相关政策、说明、评论等;“闻?丝路动力”涵盖丝路国家经济发展动态与财经信息;“览?丝路人文”通过网络介绍丝路沿线国家文化风貌、宗教艺术等等。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推出“‘一带一路’共商 共建 共享”专题,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读,如“一图读懂一带一路”说明哪些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该专题共分英文、日文、朝文、蒙古文、波兰文、克罗地亚文、捷克文、俄文、意大利文、土耳其文、阿拉伯文、斯瓦希里文、波斯文、马来文、印尼文、老挝文、泰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印地文等二十个文种,专题包含“一带一路大事记”“中国各地方开放姿态”“亚投行的朋友圈”等栏目,还包括“CRI专稿”等战略规划分析讨论专栏。

为改善网络传播新辟平台。为配合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政策、文化、经济等信息传播,我国相关机构和部门专门成立了针对这一战略所涉国家的传媒机构。例如中视媒资(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在五洲传播网络中心和国声传媒集团支持下,在制播分离战略背景下成立的网络传播、电视制作等全媒体资源运营平台,旨在传递“一带一路”顶层决策,聚焦致力丝路战略的行业领袖,对接国家智库与各界精英,增值城市与企业品牌影响力。

地域特色网站成近水楼台。在加强与中亚媒体合作,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地方政府创办的有地域特点的网站如天山网,在此方面也做出许多有益探索。据统计,2007年以来,来自德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参观天山网,国外各类媒体代表团参观天山网达30多次。天山网记者编辑还走出去与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交流,制作对外友好交流专题近30个。

不仅如此,天山网还同各国新媒体加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2012年,中国在巴基斯坦创办的第一份杂志——《友邻》杂志与天山网合作的网络版同日上线。2013年,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与天山网就电子信息落地合作达成共识并进行签约;吉尔吉斯斯坦钻石广播公司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天山网洽谈,达成内容落地合作意向②。

央媒齐力加强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据悉,从今年4月起,人民网将推出9种外文报道,邀请政界、学界、业界等权威人士进行在线访谈,谈愿景、话共赢。新华网开设专题页面进行全媒体展示。在针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形式及内容方面,有些传统媒体还实行了有利于改善传播效果的全媒体改造战略。隶属于经济日报社的中国经济网开设专题并开设“中经在线访谈”栏目报道。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新华社将在“新华社发布”“新华国际”“新华炫闻”等客户端和“新华视点”“我报道”“新国际”等微博、微信同步做好展示,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New China”加大对外报道力度。央视新闻多媒体平台将推出“一带一路”路线图与成绩单、V观“一带一路”记录亮点与风采等新闻栏目③。

对中亚五国加强网络传播的策略和建议

关注网络合作项目并提供软硬件援建。中亚五国网络媒体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可通过网络媒体和相关合作项目,加强与其网络媒体合作交流。针对土库曼斯坦等网络接入率较低的国家通过对其提供软件、硬件等援助,加强网络在当地的普及应用,与其合作开发网络传播、移动新媒体项目,提高我国对该地区传递信息在当地网络媒体的覆盖率。

以我国援建中亚地区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信息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各国国内已建的光缆资源, 经过适当新建部分跨境段光缆,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高速传输网平台。依托此平台, 各国之间可以广泛开展互联网、语音、电路转接等业务合作。预计该信息高速公路由南北两个光学纤环组成, 其中一个经过俄罗斯, 另一个经过中国, 连接点就设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

实行“互联网+”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哈萨克斯坦等国存在的新闻人才匮乏问题及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存在的媒体专业人员缺失问题,我国应建立“互联网+”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原本属于小语种范围的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乌兹别克语和土库曼语,本身就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宏观战略的提出,也为相关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新的需求。针对“一带一路”宏观战略,我国应培养既懂互联网思维和网络传播规律,又精通当地语言文化的新闻传播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等宏观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接收五国相关工作人员到中国考察、交流、学习,建立一支懂中国、爱中国,愿意帮助中国将友谊、文化、经济财富远播到中亚地区的当地新闻人才队伍。

为五国提供精准网络传播素材。中亚五国普遍存在网络新闻素材短缺的问题,为此应通过建立同各国媒体间交流机制,为该国提供受网络媒体受众喜闻乐见且内容精准的素材,例如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各民族音乐节目、俄罗斯语言与文化、与中亚五国多民族具有相同、相似风俗习惯的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工作生活状况等内容。

在对外解释我国政策战略等问题时,应注意历史、经济政策等内容的精准度。例如针对有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提出质疑,甚至认为中国要搞新“马歇尔计划”的问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剑雄提出,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外解释“丝绸之路”的概念。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也不是中国人推行的,而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他结合考察情况,又对照中国历史,提出约在公元前2世纪,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从而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如今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主要动力来自我们自己,但如果没有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相关国家的配合和需求,这个经济带根本无法建立起来。

加强对五国及其他相关国家网络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回应。复旦大学课题组从海外舆论、国内舆论及学术研究三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报道和文章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归纳为三类。第一,总体上,对丝绸之路充分肯定,高度共识并寄予厚望;第二,部分对于中国如何协调多边关系、战略规划和综合推进存在疑虑;第三,部分海外舆论对于中国如何协调传统地缘政治经济概念的冲突存在敌视态度④。

海外相关网络舆情较活跃,可总体反映民间、政界、精英等阶层较真实的思想动态,应密切、持续关注五国及涉及亚非、亚欧,甚至太平洋沿岸部分国家,如美、俄及中欧部分国家的舆情动态变化,加强对其国内各阶层所发布网络信息、观点评论的掌控、研判并及时反馈涉外网站,给予有效回应。

「注释」

①赵永华:《中亚转型国家的新闻体制与媒介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39页。

②朱建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媒体传播格局》,《新疆日报》2014年8月27日。

③《中央主要媒体启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采访活动》,新华网,2015年4月10日。

④孟建、裴新雨、于嵩昕:《提升传播效果 护航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传播的策略建议》,《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年15期。

推荐访问:对策 网络传播 现状 我国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