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都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和铸就的红都精神,是我们革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新世纪新阶段,深刻认识和挖掘红都精神的基本内涵,彰显其时代意义,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红都精神 基本内涵 时代意义

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瑞金被称为红都。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革命实践,在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孕育形成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红都精神。红都精神是我们革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新世纪新阶段,深刻认识和挖掘红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一、红都精神的产生

1.红都精神产生于党开创中央苏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从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分兵下井冈山至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出发长征、离开江西为止,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革命斗争实践历时6年。这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伴随着这一革命历程产生的红都精神,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诸多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国革命精神历史链条的重要一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瑰宝。因此,继承和弘扬红都精神,就是充分肯定我们党这一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

2.红都精神是党在中央苏区时期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的体现。红都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产物。毛泽东在红都第一次发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伟大号召,强调马克思主义“本本”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同党内的许多同志一道,与“左”倾错误路线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这些是红都精神的形成的客观思想基础。红都精神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倡导和精心培育的优秀革命文化成果。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伟大革命实践中,克己奉公,呕心沥血,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优秀品德。这是红都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红都精神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党政组织及工作人员加强自身建设的结晶。“苏区干部好作风”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风范。这是红都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红都精神是中央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凝聚的时代精华。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区人民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勇气投身革命的洪流,为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冲锋不止、奋斗不息,前赴后继、英勇杀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第一等工作。无数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和优良风范,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成为红都精神的精华所在。

3.红都精神是党在中央苏区时期执政为民、关心群众、调查研究、争创第一等工作等优良传统与领导方法的集中概括。历史地比较中国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党在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革命道路、革命传统和领导方法。首先,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虽说已经萌芽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但尚未彻底摆脱城市中心论的影响。直到1931年1月5日给林彪的信中毛泽东才明确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也正如毛泽东所讲的: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才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其次,创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虽然阐明了依靠广大群众发动群众战争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还处于不成熟状态。毛泽东曾经说过,这十年(十年内战)的头几年对农村的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后来才比较了解,了解得比较深。而在中央苏区,通过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发展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让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等实践,总结工作经验,党才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再次,倡导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央苏区时期,是教条主义最“活跃”,也是反对教条主义斗争最尖锐的时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反对教条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它也正是形成于同“左”倾机会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最后,孕育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执政本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大批干部重新在党内涌现,而且变成了党的中心骨干,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也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也正是这些独特的革命历史性,赋予了红都精神鲜明的个性和永恒的历史魅力,赋予了红都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历史地位。

二、红都精神的主要内容

1.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献身精神。这是红都精神的灵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苏区军民正是始终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情愿牺牲一切,勇于奉献一切。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在身处白色恐怖的环境中,苏区军民始终怀着“红军必胜、革命必定成功”的信心,以满腔的革命热情,积极支前参战,时刻准备“把自己的血洒在前线上”。苏区军民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移。在惨遭“左”倾错误路线迫害时,仍然以革命利益为重,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对共产主义事业坚信不疑,把共产主义运动不断推向前进;当亲人出现变节、亲人与事业需要做出选择时,能深明大义,毅然选择后者,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当革命处于紧要关头、生命与理想信念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宁做刀下鬼,不做负义人”,舍生取义,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同时,苏区军民为了保证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物资供应,捐钱献物,倾其所有,先后掀起了捐粮献谷、退还公债、节省等运动,妇女和儿童还分别发起了剪发、拾废纸、捐零花钱运动;为支援前线战斗,群众自发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洗衣队、运粮队等群众组织,为红军送弹药、运粮草、抢救伤员、搜集情报等,竭尽全力,尽其所能;为了建立和保卫红色政权,积极响应扩红运动,勇于参军参战,献身捐躯。因此,红都精神是苏区军民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辉煌诗篇。

2.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群众观点。这是红都精神的本质。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两大任务是组织革命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同时,摆在全党面前的实际问题是:根据地要扩大、要巩固,靠谁?红色政权要管理、要保卫,靠谁?红军在壮大、要发展,靠谁?蒋介石的反革命“围剿”要打破、要粉碎,靠谁?要完成这两个任务,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群众观点。为此,党和苏维埃政府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实行土地农有,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引导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制度、代表会制度及工农检查制度,充分保证了工农的民主权利;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满足了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建立了统一的苏维埃学校教育制度,开展了扫盲运动、识字运动,提高了群众文化素质,这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此外,党和苏维埃政府还牢固树立了“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理念,把人民群众作为当家作主的主人,建立人民政权,实行自己管理自己。同时,依靠广大苏区群众,打人民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因此,做到真正依靠群众,贯彻以民为本的群众观点,是红都精神的本质内容。

3.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这是红都精神的精髓。中央苏区时期,为了制定正确的革命斗争策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光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下,从中央机关到基层组织,各级干部纷纷深入基层,走进农家,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向及对革命的态度,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分析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检查党和政府制订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利益,纠正脱离中国国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方针和政策,使调查研究成为一项工作制度。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总结调查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提出了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建党原则,确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了适应国情的土地革命政策等。这些表明党的思想路线在中央苏区时期已初步形成。

4.为政清廉、艰苦奋斗的优秀品德。这是红都精神的本色。为政清廉、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固有的政治本色,是克敌致胜的重要法宝。中央苏区时期,各级干部掌握党和政府各方面的权力。但是,他们不滥用职权谋私利,而是与群众同甘共苦,患难相依,廉洁从政,一心为民。为了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给群众增添麻烦,他们带着饭袋下基层;为了克服经济困难,节约经费,家住本地的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为了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发群众的革命觉悟,他们夜以继日、挑灯夜访;为了度过经济难关,打破敌人封锁,他们纷纷走出机关,到工厂、到田间,亲自参加劳动,与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发展生产;为了响应中央节省运动的口号,各工作部门都纷纷制订了节省措施,开展了节省竞赛,节约一张纸、一滴油、一个铜板、一粒米、一根灯芯以支援革命战争。同时,党、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正因为如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各级政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廉洁的官员。

5.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这是红都精神的标志。模范带头是中国共产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争创一流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根本要求。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不仅是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者,更是模范的实践者。无论是扩红支前、慰劳红军,还是购买公债、发展生产,或是扫盲识字,他们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群众作表率,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先做到,总是处处向前、事事争先。正是由于各级干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广大群众努力拼搏,使中央苏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创造了一流的群众工作、一等的扩红工作、空前的廉政工作、模范的生产工作,还涌现了春耕模范、扩红模范、廉洁模范等众多先进典型。这些是苏区干部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真实写照。

三、红都精神的时代意义

1.弘扬红都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需要伟大的革命精神提供思想动力。党的革命精神,就是党的优良传统,自然也包括红都精神。当前,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必须弘扬红都精神,要像苏区干部那样关心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都要大力弘扬和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红都精神。

2.弘扬红都精神是深化改革开放、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果思想上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西方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念就容易乘虚而入,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使人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就容易渗入到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从而滋长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就容易变成不择手段的尔虞我诈,扭曲人际关系,导致道德沦丧等。因此,克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弊端,消除其副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都精神,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大堤,以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弘扬红都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为解决近年来精神领域道德失范的诸多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优良革命传统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弘扬红都精神,用红都精神教育广大干部、教育广大群众、教育年轻一代,这既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4.弘扬红都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需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就必须学习与借鉴苏维埃政府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的宝贵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遵纪守法、严明法纪的优良传统,切实纠正目前存在的一些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代言等丑恶现象,从而大力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5.弘扬红都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革命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特别需要大力弘扬红都精神,以红都精神来净化思想、整顿队伍、严明纪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伟大,使党切实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胡孝红.中华民族精神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马新发,雷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张荣辉

推荐访问:试论 内涵 意义 精神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