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览的发展与创新

一、流动科普展览的发展现状

科普大篷车的发展。科普大篷车是以汽车为载体,利用车厢空间,把展示教育装备,声像传播合成在一起进行流动科学传播活动的专用车,普遍称之为“科普大篷车”。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如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开始流行,由于其活动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科协针对科技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研制和配发了多系列科普大篷车(I型,II型和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大篷车),配发给各级科协开展科普活动。

流动科技馆的发展。山东省科技馆在做好常设展览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普展教模式。采取“请进来”的策略,开展大量的科普助学活动,如“‘奉献爱心科普助学’——资助3000名农村贫困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三十个经济欠发达县留守学生暑期走进科技馆”等活动效果良好,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但“请进来”的活动方式存在运行经费高,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山东省科技馆开拓思路,创新科普形式,,采取“送下去”的策略,组织开展基層科普活动。2009年开始,山东省科技馆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科普需求入手,以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基础,整合科普资源,自主开发部分展品,建立了流动科技馆。2010年开始,以流动科技馆为载体,省科协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全省实施“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将科普资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在全省县(市、区)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流动科技馆县县通”的工作目标,以满足基层公众的科普需求,当前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中。

二、流动科普展览创新的必要性

流动科普展览创新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组织要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抓手,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普法规定,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四部委颁发的《科普基础的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指出,集成化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普基地等各项科普设施的科普展览和教育资源,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中小学,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符合当地需求的流动科普设施。长期以来,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创新科普展教模式,进一步提高民众科普素质。

流动科普展览创新是大众的科普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科普需求也与日俱进。当前,我国的科技馆建设虽然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省级及以上综合性科技馆相继建成开放,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市、县级)科技馆数量较少,基层科普设施不健全,科普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同时,受区域、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县市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公众接触科普资源的机会少,科普受益小。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是广大科普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本职,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创新科普方式,争取扩大科普社会化程度。

流动科普展览创新是流动科普本身的需求,科普大篷车作为流动科普的先行模式,灵活性大,作用显著,但受车体限制,存在科普资源不够丰富,内容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科普效果。因此,研讨流动科普的特定形式,必须创新流动科普展览形式,以满足“流动”的特性和实质,促进流动科普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流动科普展览创新的方式

创新是发展的需要,以适应需求为目的。流动科普展览的创新是以展览为原点。从形式、内容、运行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发挥展览的科普能效,最终完成“满足公众科普需求,提高公众科普素质”的重要任务。

第一,科普形式的创新。流动科普展览从功能、形式上说是常规科普场所(科技馆)的补充和完善,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丰富的科普资源送到基层,实现基层科普的功能。一是流动科普展览解决了基层公众由于交通、地域等限制无法到科技馆参观的问题,二是流动科普展览对展出场地的要求不高,如室内体育馆,教室等都可以成为展厅。因此,形式创新要重点考虑“流动”的本质,即便于运输、存放、布展、维修等,展览及展品的形式在创新的同时要紧扣以上因素。

第二,科普内容的创新。流动科普展览可涵盖多学科,多内容的科普展品,创建流动科普资源包,在展览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调换内容,做到常展常新。如山东省科技馆的每套流动科技馆以“科学、体验、流动、共享”为主题,由互动展品、平面科普知识展览、数字科技馆。科技体验项目四个板块构成流动科技馆主体内容,包括电磁学、光学、生命学、力学、数字、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国防教育等若干方面。

第三,运行模式的创新,流动科普展览的运行模式要在不断地运行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不断地完善、创新、以实现流动科普展览的高效运行。首先,要满足流动科普展览的展出时间的自由度,根据接展当地情况(观众数量、当地支持力度等)规定展览时间。其次,要明确主办方与借展单位的职责,确保正常运行,山东省科技馆组织流动科技馆各地巡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模式,他们根据公众需求,统筹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目前在全省各县(区)的活动时间为2~3个月,负责展览的运输,布(撤)展、培训及维修等工作,在当地的展出过程中,由接展单位负责展览的日常管理、观众组织等工作。

四、流动科普展览创新的启示

启示一:优化流动科普展览的内容配置。流动科普展览的内容配置要从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保证展品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同时,重点考虑展品运行的软件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展览的组织运行及展览内容的更新。同时,内容配置要结合展出当地的地方特色,避免展览的简单重复。

启示二:实现科普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随着流动科普展览的发展与创新,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设流动科普资源,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流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争取流动科普展览能效最大化。

启示三:进一步探索建设县级科技馆的有效形式,流动科普展览是针对科普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开发的一种科普新形式,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科普资源匮乏,科普场所缺失等问题。要以此为契机和参考,进一步探索建设县级科技馆的有效形式,发展基层科普设施。

推荐访问:科普 展览 创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