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见

创新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物理教学创新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为此,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转变角色,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分享、合作。

现就物理学科如何进行实践活动浅谈如下。

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示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它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在教学中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兴趣是学习和探究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成功的关键。

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想象

启发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2.鼓励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学习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要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实践证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其思维的独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三、更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开展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实践、创新特点的科学,物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分析能力外,更应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如让学生自制滑动变阻器,并用它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完成好这个任务,他必须得先掌握有关滑动变动变阻器的一系列知识及变阻原理。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理性知识后,就进入第二个重要阶段———设计制作过程。而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通过他们的讨论、思维、设计、动手等复杂环节才会达到目的要求。本过程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参与式学习活动,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究活动的内容教师可以从《标准》推荐中选用,同时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校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内容,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如: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份?冰箱内壁的水珠到那里去了?学生经过观察与探究后,有学生认为蔬菜中的水份,冰箱内壁的水珠汽化了;有些同学却认为塑料袋内的鲜蔬菜为什么保持水份时间较长呢?内壁的水珠又是怎样来的?问题提出后却引发了学生针对冰箱提出了许多疑问;如冰箱内的霜是怎样形成的?冰箱为什么会制冷等;学生对已具备知识经过交流讨论可得出结论,后续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尚需进一步探究(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或今后学习中逐步研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此类探究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五、参观与观察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技中的现象,组织学生参观厂矿、农业生产机械工具的使用,生产过程以及国防科技的成果,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讨论其蕴涵着的物理原理,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与学习有关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和原理。如运动的快慢,运动与静止和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学生可在生活中体验,获取或巩固科学知识,并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有关科普教学资料录像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以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并感受探索的乐趣。

推荐访问: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