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改革带给我国的启示

摘 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出现了军国主义的萌芽,使日本逐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使日本民众的思想得到解放,经济得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教育成为法西斯战争的工具,战争结束后,日本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教育体系出现问题,于是日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改革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政治秩序逐步稳定,教育体系得以重新建立。本文将从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论述日本的教育改革,并且阐述日本的教育改革带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启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教育改革

20世纪初因为受到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政府为了摆脱危机对各级教育都进行了变革。1917年成立临时教育会是日本内阁进行教育改革的咨询机关,主要职责是重新审查教育制度。1918年12月起日本陆续颁布了涉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法令,尤其强调对女子的教育,要求提高女子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最终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重新颁布了修订后的大学法令,该法令明确了教育目的,并允许建立私立和地方公立大学,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发布的《教育敕语》①使军国主义出现萌芽。1926年日本裕仁天皇继位之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逐步抬头,法西斯势力逐渐加强,不断地开始侵略他国。为了更好地侵略他国,他们把教育作为侵略的工具,向人们大肆宣扬军国主义观念,在教育上他们控制和镇压民主进步思想,对学生和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并把军国主义的概念纳入教科书,军事训练逐步社会化,渗入教育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40年代起,日本为了进一步满足战争的需要,开始对教育制度进行调整,使其进一步符合战争的要求,此时日本教育已完全成为战争的附属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教育改革

(一)社会背景

日本在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宣布放弃军国主义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教育、政治和经济遭受重创,停滞不前。此时日本想要和平恢复国内的各方面建设,但是日本军国主义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美国派教育使团来到日本,对日本进行监督并指导,促使日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

(二)主要内容

战后日本颁布了两部教育法,即《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②,明确了教育的目的、要求尊重学术自由、规定了人人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等。由此可見,《教育基本法》是日本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令,《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实施。这两部法令确定了日本战后的教育制度,加快了日本经济复苏。但是由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疯狂向外侵略扩张,教育、经济等方面都受到了破坏,教育改革困难重重。20世纪50年代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后,日本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正轨,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甚至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过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位列世界第二位。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现有的人才规模已经无法满足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日本又一次的进行了教育变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委员会提出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③的报告,这次变革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方面,强调德智体协调发展,重视个性的塑造等,该报告对日本的教育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规促进教育了的发展。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重点是高等教育和中小学课程,但取得的成效甚微。因此,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更深入的改革,组建临时教育审议会,使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进入全面展开阶段,强调教育改革的原则并提出有关教育改革的建议,强调集体教育,正是第三次教育改革为日本今后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证。目前,日本的教育改革还在不断进行中,并把重点放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中。

(三)影响

教育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水平越高,经济发展越快。日本在战后进行的改革使日本经济迅速恢复,教育得到发展。日本通过战后所颁布的两部教育法令和20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国民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经济得到发展,这便是日本人认为的投资于教育,犹如储蓄,可本利双收。

日本在战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改革的范围、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日本战后通过教育立法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教育管理领导体制的变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基础、科学、实用、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在高等教育领域,日本不断更新大学专业的设置,拓宽大学的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形成相应的能力,为以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日本教育改革带给我国的启示

我国进行教育改革时应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一同努力,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培养他们创造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并且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并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不断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使教育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更是一个重要议题。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时,首先应从全体国民出发,特别是应注意对于农民阶层教育的培养,注重基础教育,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民基数较大且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还未完全普及,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甚至会出现一些人小学还没毕业就外出务工的现象。其次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时要对西方的科学技术辩证看待,鼓励创新,以我为主,同时对于我国的传统思想要去粗取精。最后在进行教育改革时要注意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对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政策上的倾斜、人才上的支持,以促进区域之间平衡发展。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但改革进程注定漫长而曲折。正如日本经历了三次教育改革才使它的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位,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也出现了一些曲折(如军国主义思想的出现)。所以在教育改革时,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重视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就仿佛是一座大楼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牢了,楼才能建的稳,只有人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的国家才有能力接受和开发新技术。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时,尤其要重视偏远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历来都比较薄弱,无论政治还是经济等方面都比较薄弱,人们对农村及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发展中的基础教育最为重要。只有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地、牢靠地发展,农村的教育经济才能够稳步提高和发展。

所以,我国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同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把农村和西部地区作为工作重点,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发挥高等教育的个性,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开发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同时加强学术的研究能力,关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能为当前的社会服务。

日本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面向世界的日本人,这告诉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要从大的方面入手,结合本国当前发展所需,着眼于世界,不断创新,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另外,在教育实践中要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同时为了满足当前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教师运用信息手段能力的培养,提高运用能力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四、结语

从日本现当代的教育改革可以看出教育改革的路途注定是充满艰辛的,但最后取得的成果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加强基础教育、集体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才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使国家站在世界的前列。

注释:

①《教育敕语》于1890年10月23日由明治天皇颁布的关于国民精神和各级学校教育的诏书。

②《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于1947年3月31日由日本国会颁布,为二战后日本教育指明方向。

③《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于1971年6月由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45.

[2]王凌皓.外國教育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6.

[3]永井道雄.近代化教育[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74.

[4]曲铁华.新编中国教育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崔巍.战后日本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J].日本问题研究,2003(2):34-39.

[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李杏丽.二战后日本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3):46-49.

作者简介:李默(1998—),女,汉,吉林长春人,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日语。

通讯作者:刘宇(1982—),女,汉,吉林通化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

推荐访问:后日 教育改革 世界大战 启示 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