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传承的设想

【摘要】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凭借其自身的集体性、亲和性、口传性、流变性以及朴素性等特点,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通过一代代达斡尔人流传至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自身特性已经难以满足传统音乐的传承需求。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传统音乐自身的特性甚至成为了阻碍其传承与发展的因素。文章通过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特性的分析,试图在其新的生存环境下,探索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达斡尔族;传统音乐;音乐特性;音乐传承

“时光像流水呦,春天又到我家乡;辽阔的草原披上了呦嫩绿的新装,呢呀呦那呦……”古老的纳汶江水和辽阔的草原养育了骁勇善战、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达斡尔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中,智慧的达斡尔人民孕育出其独具特色的渔猎和农耕文化,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痛心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达斡尔族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消亡——传统服饰转向了节庆活动的艺术舞台,传统交通工具(马匹、勒勒车等)转向了绘画和文学,传统民居转向了旅游宴饮场所,传统礼俗转向了旅游文化平台。其中,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仍力图保持原有的形态,但其自身的特点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之不得不寻求新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性

达斡尔族的传统音乐按照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山歌小曲类的“扎恩达勒”、吟诵性的民间说唱“乌春”、民间歌舞“鲁日格勒”和萨满宗教仪式中演唱的“雅德根伊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是达斡尔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其产生、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使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能够扎根本土,以顽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

(一)取材的生活性和创作的集体性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均取材于日常生产生活,是达斡尔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在世代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加工、润色形成。任一首曲目都非某一艺人的杰作,而是融合了集体的构思。“扎恩达勒”是达斡尔人民在林间采集狩猎、江边捕鱼、骑马赶车时演唱的歌曲,如《上山砍柴》《农夫打兔》等都是对劳动生活的描述。“鲁日格勒”由“赛歌”、“赛舞”和“斗拳”三部分组成,其中“赛舞”和“斗拳”的舞蹈动作有对动物姿态、人民劳动和狩猎动作的模仿,如打斗场面;也有对妇女们日常生活情态的表现,如梳头、照镜子等。“雅德根伊诺”是来源于达斡尔人民的原始信仰——萨满教,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见,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与生产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是达斡尔人民生活的缩影。

(二)演绎的亲和性

“所谓‘亲和性’,就是不生疏,不间隔。”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演绎的“亲和性”,除了受本民族人民共同的审美标准、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影响之外,还与其演绎方式有关。与汉族许多传统音乐搬进大型舞台和剧场的演出形式不同,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中,除了“雅德根伊诺”要在萨满仪式的请神、接神、送神的特定场合表演之外,其余三类都是人们在劳动闲暇或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方式。田间地头、屋前道旁,只要兴致来了,达斡尔人民就会聚在一起,打破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界限,同歌共舞。即使是一人说唱众人欣赏的“乌春”,也是表演者与欣赏者围坐在一起,这种没有距离、没有间隔的表演形式,更有利于彼此的交流。

(三)传承的口传性和流变性

达斡尔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在达斡尔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口传心授”的方式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对传统音乐这种本身就对“口传心授”有一定要求的文化类别来说,它的地位就更加突出,更加无可取代。尽管从清朝开始达斡尔人民开始学习并使用满、蒙、汉和哈萨克等民族的文字,对没有民族文字这一缺憾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但即使是在网络和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 “口传心授”仍旧是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主要的传承方式。“口传性”决定了传承的流变性。在音乐的传唱过程中,由于传授者与继承者双方在音乐素养、人生阅历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在音乐的传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音乐的流变。加之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本身的即兴性特点,在传授过程中音乐旋律和节奏等也会随时发生变化,更加速了音乐的流变。

(四)审美的朴素性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审美的朴素性主要表现在歌词简洁凝练、旋律和结构简单纯朴、情感表达直接质朴等方面。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歌词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通常是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平铺直叙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和劳动场景或者抒发情感,如《捕鱼》《采柳蒿芽》等歌曲。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没有复杂的层次结构,短小的结构形式最为普遍,其中又以一段体的结构为主。歌曲《农夫打兔》只有两句八小节,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这首歌曲不仅受到达斡尔人民的喜欢,在其他民族也广为传唱,这与歌曲简短的结构特点有直接关系。用简单的旋律线条展现纯朴的生活情趣、表达单纯质朴的情感,充分体现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朴素性。歌曲《我的心》旋律非常简单,三句中每一句都落在主音do上,每一句最后两小节旋律完全相同。这首简短的歌曲,颇受达斡尔人民的喜爱。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上述特性,使其能够深深扎根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人民内心情感,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诸门类中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至今。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达斡尔族传统音乐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江边捕鱼和林中狩猎的时代已悄然离去,许多歌曲的创作背景不复存在。《捕鱼》《放排》等歌曲中描述的场景只能定格在歌词当中;民族文字的缺失和音乐的口传性与流变性,导致音乐在传承中失去其“本真性”,许多音乐的传统性已无从考证;在市场经济和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水平参差不齐,音乐的“朴素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难以得到人们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随着达斡尔族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离世,许多“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也已成为绝迹。这些都成为制约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因素。

二.对音乐传承的设想

面对新环境和新局势,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做好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事业,是值是每一位民族文化研究者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拓展音乐传承的途径:一是增强传统音乐在族群内部原生环境中的传承;二是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有意识、有目的、系统并带有保护性的传承。

(一)增强传统音乐在族群内部原生环境中的传承

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由达斡尔人民共同创作,承载了整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深深扎根于本民族内部,扎根于人民生活。

1发挥文化宣传部门的作用,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各地文化宣传部门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宣传活动,使达斡尔人民清楚地认识到传统音乐所蕴含的璀璨文化及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调动其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据了解,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文化馆从2005年以来,已经举办了多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库麦勒、乌钦传承人文化班”,积极推动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

2发挥传媒的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达斡尔族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像《心上人》《忠实的心儿想念你》等一批经过达斡尔族艺术家们艺术加工的曲目,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为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了基本的音像资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作用,在电视台开办了“达斡尔民歌跟我学”栏目,邀请知名老艺术家进行传统民歌的教唱,增强了传统音乐在民族内部的影响力。

3发挥传统民俗节日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作用

达斡尔族传统民俗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库木勒”节、斡包节、圣水节等节日中,“扎恩达勒”、“鲁日格勒”、“乌钦”等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气氛。同时,民俗节日作为传统音乐一个大型的展演舞台,已经成为达斡尔族人民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外族人民了解其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应该继续发挥传统民俗节日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作用,让人们在节日中充分感受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4.打造艺术精品,增强传统音乐的社会影响力

2009年3月,《穿越千年——神奇的达斡尔》大型文艺演出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精彩的表演和原声态的艺术形式给2000多名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让古老的达斡尔族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现象折射出,在文化现象纷繁交错的现代社会,悠远古老的达斡尔族传统音乐并没有失去其自身的艺术魅力,缺少的是一个对外展现其深厚文化内涵的宏大舞台。打造艺术精品,增强传统音乐的社会影响力,是时代赋予达斡尔族艺术工作者新的挑战和历史使命

(二)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有意识、有目的、系统并带有保护性的传承

语言和文字是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瓶颈。随着达斡尔族老人们的离世,掌握达斡尔语的人数日益减少,传统音乐随之流失的情况不断加重。在这种形势下,学校教育对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功能更加突显出来。

1保护传统音乐,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从清代以后用满文、汉文和蒙文书写文字。近年来,开始用汉语拼音书写文字。尽管如此,口耳相传仍旧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承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想要保护传统音乐,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达斡尔语。在达斡尔族中小学开展达斡尔语课程,广泛培养达斡尔语继承人,是传承传统音乐的基础性工作。

2.编写乡土教材,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莫旗尼尔基第一小学和第+学已经做出了让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尝试。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地区的达斡尔族中学,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为达斡尔族学生安排本民族传统歌曲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并掌握本民族的音乐艺术。

3.深入高校艺术院系,增设特色课程

达斡尔族作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是我国北方“三少民族”之一,其传统民族文化应该得到与其他民族平等的重视。2006年“鲁日格勒”和“乌钦”已经被国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眼下,应该借助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之东风,将达斡尔传统音乐文化推广到高校艺术院系,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性越强的文化艺术,越应该极力维护它在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地位。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是整个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情况下,对文化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音乐文化的绝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意味着达斡尔传统文化的永久性遗失。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将古老的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更好地延续下去,需要我们更深度的思考与探索。

推荐访问:达斡尔族 音乐 探究 传承 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