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范例推荐)

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篇一:写景抒情散文阅读写景抒情散文阅读A、文本特点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供大家参考。

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篇一: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A、文本特点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1)、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时间跨度大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如《荷塘月色》,朱自清

  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②空间转换广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

  ③景物意象牵涉多

  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④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2)、“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

  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③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④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常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b、方法指导

  1、景物描写常考察的点:

  写景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很少涉及)

  感官角度(五感常涉及视听、虚实、形声色)

  时间、空间

  写景手法:情景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正面侧面

  白描手法

  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等

  写景作用(可结合诗歌,小说的相似题型):

  勾勒环境、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铺垫推动情节

  表现主题

  考题举例

  例一: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①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

  ②更:改变。

  ③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④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例二: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

  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

  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

  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

  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

  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

  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

  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

  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

  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

  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

  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

  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

  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

  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

  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

  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

  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答:

  总结:诗歌、现代文分析划线段描写有何特色,效果,考虑点

  ①选景,典型性

  ②写景角度

  ③修辞

  ④描写方法(细节,心理,环境)对比,衬托白描等

  ⑤语言(词语运用,句式选择)

  ⑥结构(铺垫,前后照应)

  3、抓住散文的线索

  A、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

  为线。

  b、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课堂训练: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

  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

  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

  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

  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

  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

  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

  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

  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

  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

  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

  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

  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

  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

  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

  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

  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

  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

  /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

  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

  “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

  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答:

  1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课外阅读:《村庄的词牌》

  桃花水

  桃花在三月的阳光里妖娇一笑,春水看见,生了浓情,推开残冰款款地淌。从此,俩俩相望,把心事开放得羞红。

  桃花水以明镜的姿态,倒映着整个村庄。

  人家的屋前或者溪边,柳树探出新枝,与阳光相互挑逗。瓜蔓藤萝向着云朵攀爬,紫芸英铺满块状的田野,打谷场上一片浓茵,竹林与桑圃浓妆淡抹,等待着一场即将的邀约。

  小石桥的桥洞里,几只鸭子放弃了游鱼,去追逐初落的桃花。

  素面的妇人提着竹篮,在水边拣块雪白的浣石,坐下捣纱。虽是春寒未走,但她的容颜里却晒出一抹暖色。捣杵像春天的花鼓槌,随意一擂,便是一串华章。穿过柳烟,穿过新翻的泥土,穿过奋放的油菜花,起伏在白墙苍瓦的静谧村落。

  野陌上有背着背篓的小女孩在走,她随手摘下一朵野花,别在自己的发上。牧羊人赶着山羊,轻轻挥着竹枝,对着苍野唱响一曲山歌。山羊咩咩地走着,象一团团移动的云彩,飘过一带澄清的山泉。山泉水的边上,有一个俯饮的行人。他象一株探入水湾的茅草,酣畅地汲水,并不在意黄昏里那抹炊烟温柔的催归。

  不知温飞卿的“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的那个多年前,是否也和这个春天一样?也有一样的土地和村庄?也有一样的桃花水?

  长桥月

  长桥与月,是村庄的清梦。

  夜总是静籁的。灯火一起,除了篱笆墙后零落的几声犬

  吠,风过林梢的沙沙沙,便只有蛙鸣了。象汹涌的月光一样,在夜空里穿梭。

  晚归的村人经过长桥,荷锄,赤脚,节奏分明地敲在桥身上。桥下流水长出一双眼睛,替他看到了一颗边沿分明的,凌冽的,有故事的月亮,像远古的插图一样贴在空中。他的心里忽然生出迫切的归意——那个清朗的院落里,躺在竹床上的孩子还在等他讲述昨夜未完的传说。

  姑娘穿上好衣裳,抹上桂花油,来到长桥边,在月光里会见她的情郎。他们草地上闲走,拍打着身边闪烁的萤火虫,把它们当成星星般的心意送给彼此。

  月上中天。月光被水反射着,在弯弯的石拱桥上投出一带银光。明灭着,依稀映出千年以前的盛唐夜,醉酒的李白正在俯身探水。

  一对牵着牛的父子从田野归来,沉入水潭。牛在下游,人在上游,各得其所。孩子一到水边,一个猛子扎到水下,半晌后从另一端调皮地钻出来,咯咯乱笑。笑声落在月光水里,荡开圈圈水纹。父亲用厚大的手掌帮他拭去脸上的水珠,也笑。

  月光下的水湾里,有两人,他们一高一低,一俯一仰,柔软得荡气回肠。

  “爹,有三个月亮!”

  “哪有三个?”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还有桥上,也有一个月亮!”

  满庭芳

  农家的院落总是不寂寞的。鸡雏与狗,蛐蛐飞蛾,还有满院庭芳。

  谁家姑娘正在门前的泡桐树下低头缝纫,安静眉眼,神情寂然。偶尔拈针微怔,回过神来,浅笑一下,复又投到穿梭之中。几朵泡桐花随着风落下来,想看看她缝的到底是浅青的薄衫,还是大红的嫁裳?

  老人推开门走出来的时候,在清光里闻见满院花香。仿佛是一场低语,向着天空,向着屋落。他忍不住拈须一笑。

  篇二:这般赏读写景抒情散文

  这般赏读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何由浅入深地鉴赏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呢?

  “缘景入情阅读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把握作品的情韵美。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想像,体会意境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要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这样就会品出其

  中之味,得到艺术享受。如《荷塘月色》4-6段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描绘地诗情画意。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那些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薄雾、灌木、杨柳、远山、蝉声、蛙声景致展现在脑海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感触文中的世界,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去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感受意境中蕴含的感情,领悟景中之情、物中之意。

  二、细细赏读,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要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语境推敲字句、辨析词义,随处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在锻炼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仔细品味。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篇三:抒情和写景散文课外阅读

  抒情和写景散文课外阅读期末复习指导与训练

  一、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写人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

  二、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阅读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四、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顺序。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②根据词

  语前后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词语妙用:①解释词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主题、作者的感情、景物、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或在结构上的作用来回答;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句子作用:①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②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5)语言综合赏析:A、用词之美。b、修辞之美。如: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拟人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排比使语言更有气势、感情强烈;对比突出其中一个;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等。c、句式之美。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人物描写主要是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抒情的作用: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5、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记叙(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②写作手法:对比、象征、铺垫、烘托、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侧面描写、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③结构手法:线索、过渡、照应、详略、设置悬念、曲折迭宕、一波三折等。

  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通感等。

  6、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等。

  7、发展性考题。

  (1)仿写。要读懂题旨要求,抓住关键词语思考。(2)谈感受。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3)续写。

  【阅读演练】

  窗前的树(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

  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

  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

  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3分)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5、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5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

  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6、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是:。(不超过1个字)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

  7、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6分)

  相同:不同:

  8、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

  9、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答案:

  1.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3.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4.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

  如临其境之感。

  5.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6、外形: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身躯高大,树冠繁茂”亦可)

  内在: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7、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每点2分)

  8、红衣女孩:“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伴奏: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阳光、旧书: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和生活(以上各题,意思对即可)

  9、文章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答案:

  1.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

  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洋(: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3.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4.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5.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6、外形: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身躯高大,树冠繁茂”亦可)

  内在: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7、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每点2分)

  8、红衣女孩:“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伴奏: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阳光、旧书: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和生活(以上各题,意思对即可)

  9、文章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推荐访问:端午抒情散文 语文关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写景 抒情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