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乘法初步认识复习课,教案

思维导图运用的复习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复习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几。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的意义、名称、读法、一个乘法算式会用两种方法画。

2、进一步熟练求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3、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个图形可以从横着和竖着两种角度观察,并能用2个乘法算式表示。

4、学习用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和方法。体验探究和创造的乐趣,提升发散思维和知识的系统观。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导学问题:
乘法的好朋友是谁?乘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是?乘法的意义是? 三、 教学方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乘法的知识点。(二)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知识。(三)拓展练习,运用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五分钟,直接出示数心形、算书本、画图形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复习让学生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提升学生对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的认识逐步提升。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活动修改、展示、点评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复习乘法的知识点。低年级学生对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算算一共几颗心?学生经理然后用多种方式的观察 和列算式的解决过程,多种思路,精彩纷呈,超过了我的预期。我原计划只用横竖两种数法,每组有2、6两种,学生又出现了新的分组:3个一组,4个一组,思路很有特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我惊喜。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知识。及时总结,深化知识。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和思维导图结合,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运用提升。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加深对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的理解。数苹果的一题多问的练习,目的是把乘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加深对乘法的应用的认识和审题能力的练习。

五、思维导图运用分析 本节课,运用思维导图促进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和方法的总结。

一开始,我创设数心形和算多少本书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在拓展练习环节,数苹果的练习把乘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思维导图的展评修改,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通过分享和交流,看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推荐访问:乘法 上册 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