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前言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学段习作要求: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因此,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应也将乐于书面表达的写作意愿,以及让学生能够不拘形式地把作文写清楚这两点放在首位。

单元特点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主题为“大胆想象”的习作单元,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与普通单元相比,习作单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习作的核心价值。三到六年级的习作单元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编排意图和教学价值:三年级的习作单元重在唤醒意识,激发兴趣;
四五年级的习作逐步培养最基础的习作能力;
六年级的习作则要求稍加提升的基本写作能力,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后,本单元的习作明确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学生来说,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儿童时期是发展想象力的关键时期,本册的习作单元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加强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力度。

从内容上看,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精读课文,一是习作例文。这两类课文,各有其不同特点与教学价值。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而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太多要求。习作例文选取的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便于学生仿写。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胆想象”。明确表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学习水平是“感受”,而不是“领悟”,更不是“掌握”。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要落实课标“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写作教学理念,目的是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想象大胆、奇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宇宙的另一边》大胆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一个世界,而且是这一边的倒影,让学生根据现实中的我及周围的环境,去想象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我,想象神奇有趣。《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两篇课文的课后题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
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根据事物特点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这两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习不同角度的想象。

“交流平台”对如何大胆想象进行了梳理、总结。让学生知道大胆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与景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可以拥有奇异的经历······读想象故事是很有意思的。接下来对两篇精读课文中有趣的想象进行了梳理回顾,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或者根据特点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鼓励学生去尝试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交流平台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也为我们揭示了想象角度变化的神奇。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激发想象的体验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组织学生尝试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尝试联系,进一步体会大胆想象的乐趣。“手指画”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涂涂画画中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动物,可以按出不同事物,然后变成有趣的古诗;
“续编故事”提供两个故事开头,让学生接龙编写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情节发展要符合逻辑,不能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是两篇富有童趣的故事,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一些思路。比如,可以顺着事物的特点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着想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逆向思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多读多讨论,或者借助其他文学作品帮助理解。单元最后安排习作“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写一篇想象习作,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大胆想象的成果,重在提升学生想象的质量,对其他方面的习作能力未作过多要求。

教学建议 (一)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用好精读课文的资源,将单元习作与精读课文建立联系。习作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内容,激发学想象的热情与习作的欲望。针对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象时,可能会出现说得不清楚的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宇宙的另一边》,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宇宙的另一边的样子写清楚的,或回顾《我变成了一棵树》,学习作者是如何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事情写清楚的,最好是能够为学生形成一些系统的方法。在进行讲评指导时,还可以再次借用精读课文中的片段启发学生修改习作,将自己的想象写得更清楚、更有意思。

(二)加强单元习作与“初试身手”的联系 结合“交流平台”和精读课文的学习,从手指印图画展开新奇的想象,重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得新奇,和别人不一样。接着对学生完成“初试身手”两个体验活动的情况进行讲评交流,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习作,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要写的内容。学生既可以写单元习作提供的七个话题或其他想象的故事,也可以接着写“初试身手”的故事。

(三)用好习作例文,指导单元习作 习作例文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习作模仿的范例,重在“用”,而不是“教”。在教学时不必对例文的内容作过多讲解,也不必对字词学习提出过多要求,应避免当成略读课文。习作例文的意义在于提供示范,突破习作难点。如何将想象的故事拓展“写出去”呢?《一支铅笔的梦想》用相同的段落结构、相似的句式写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除了“反着去想象”的方式外,还用了人物(角色)一个接着一个登场的方式,写每一个人物(角色)说的话或心里的想法。

另外,通过“初试身手”的练习,教师已大致了解学生在展开大胆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应基于学情,将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有效整合,借助习作例文对学生的单元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是用习作例文指导单元习作。完成“初试身手”两个体验活动后,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二是将习作例文用于习作讲评,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选择例文中适当的部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讲评时关注“是否能展开大胆想象”,鼓励分享与修改 想象作文重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学时,教师不宜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想象的合理性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错误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行为和做法,教师要进行正面引导。

推荐访问:下册 小学语文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