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一)
流动党员管理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今年以来,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性大、需求多样的特点,通过创新管理,完善服务,健全机制,丰富载体等实措,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一、建立三项制度,破解流动党员“组织管理难”。建立“一人一档”制度,落实流动党员“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通过上门访、电话问、亲友联等方式进行详细摸排,结合全国党员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子系统,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全面掌握全区1571名流动党员基本的情况,做到流动党员信息“五清三明”(即流动人员清、流动时间清、联系方式清、流动地点清、就业信息清,底数明、去向明、信息明)。建立定期联系制度,534名流出党组织支部委员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第一责任人,每月采取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定期和流动党员进行联系,询问近期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等动态信息,及时对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动态更新,实现与流动党员双向性、经常性、动态性的联络沟通,做到对流动党员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建立督查考核制度,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年度考核当中,按照“一月一排查、一季一通报”制度,对各基层党(工)委流动党员学习汇报情况、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党费交纳情况进行清查,并及时下发提醒函,逐一反馈各基层党(工)委书记,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指导落实,确保党员“流入有人管、流出不失联”。

二、创新三种模式,破解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难”。构建多样化教育模式,以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流出党员通过微信群为他们定期提供学习资料,进行“服务式教育”;
对流入党员由其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党组织承担教育任务,进行“结对式教育”;
对在职流动党员要求既参加原支部活动,又参加单位党组织党内活动,进行“双边管理式教育”,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断档、不掉线。打造线上选课模式,依托乡镇街道党校,通过红星云、学习强国等平台,定期开展网上“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和缴纳党费等活动,不定期推送政治理论、红色党课等党员日常学习内容,采取特色课程“点单”制服务,流动党员根据需要,选择师资和课程,让学习“无死角”。今年以来,全区组织流动党员参与集中学习、线上党课等87余场,为流动党员推送本土红色视频、党章党规等学习资料130余次。搭建微信学习互动模式,全区1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流动党员学习交流微信群,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线上打卡,晒学习心得,谈学习感悟,亮学习照片,分享学习成果,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积极性,确保了教育有效性,实现“把党组织放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

三、优化三大服务,破解流动党员“沟通联系难”。开展结对帮扶,依托党群连心“五联五帮五到户”工作,村(社区)以支部班子为主体,建立“帮带”联系制度,确立了至少有一名在村(社区)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子,定期了解流动党员外出生产、生活情况,做到流动党员返乡时必访、家有困难时必访、家有矛盾时必访、身患疾病时必访。目前全区各乡镇街道对731户流动党员家庭开展走访,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477个。落实慰问关怀,以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为契机,通过一封慰问信、一通问候电话、一次走访慰问和一次意见征求等方式送去组织的牵挂和温暖,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关爱,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2022年3月,我区发出一封情真意切的《致全区流动党员的公开信》,陆续收到了873余封流动党员的回信,组织的关心,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提供便捷服务,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204个村(社区)分别建立了215党群服务中心和65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定期定人坐班,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咨询、出入登记、矛盾调解、就业帮扶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已提供便民服务527次。

四、搭建两个平台,破解流动党员“作用发挥难”。搭建流出党员回乡创业平台,依托“新××”“掌上××”“××融媒”等新媒体公众号,及时推送××区的新政策、新举措、新变化,让流动党员第一时间知晓家乡、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返乡高峰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交流,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引导优秀流动党员“带见识、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反哺家乡,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流动党员的智慧力量。搭建流入党员干事服务平台,开展“党旗飘扬、党徽闪耀”活动,广泛在重点项目、工程一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为流动党员安“家”,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员先锋队等,切实发挥流动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项目推进的攻坚力量。发挥流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如,××××小区党支部14名流入党员主动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50余次,真正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

经验交流(二)
近年来,我们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补齐党员教育短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针对流动党员群体流动性强、分散性广、差异性多等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行梳理排查、考评管理、学习教育三项措施,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一是深化梳理排查,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建立起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库,据实填写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所在地、职业、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依托流动党员微信群,按照流出区域全面更新分类纸质台账,及时做好党员信息的更新维护,实现台账季度更新;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流动党员“再排查”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动党员进行梳理排查,详实掌握辖区内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确保组织对每名流动党员去向明、状况清。

二是强化考评管理,确保流动党员“责任实”。县委组织部每年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将其列入基层党组织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
严格落实党员“十二分”制度,贴合实际按照线上学习、交流思想、党费交纳、动向报备等情况进行积分管理,更好地调动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详实记录流动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情况,切实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规范流动党员管理。

三是抓实学习教育,确保流动党员“不掉队”。把强化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2023年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针对流动党员结构复杂、流动频繁、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实际,突出利用线上媒介,并综合利用线下各类渠道加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机会、搭建学习平台。定期分享党的政策理论、红色故事、党史学习教育资料,依托“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县融媒体中心”“××县党建网”等线上平台及时推送相关学习内容,为流动党员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切实破解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场所无保障、时间无保证”的问题。

经验交流(三)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统一、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我们坚持健全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学习教育、作用发挥、服务保障等链条,对流动党员进行全方位管理。

一、搭建联系管理平台,由“线下管”到“线上管” 优化平台建设、理顺管理机制是压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解决组织管理缺位、权责不清等管理难题的必要措施,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延伸党组织管理覆盖面。打造流动党员管理“云平台”。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党小组,定期开展“云上主题党日”“云上党员大会”,工作任务、学习内容“网上网下”同公布,打造线上党员之家。在××党建平台上线“码上学习、码上报到、码上就办”等应用程序,实现流入党员报到“一键登记”、学习资源“一键共享”、生活困难“一键互助”,让流入党员安心、安家、兴业。打造流动党员“三同”管理模式。针对市域内流动党员,推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建共管”联动机制,织密“户籍+住地+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同乡、同住、同业类型流动党员党支部51个,由流出地牵头进行“同乡”管理,居住地统筹进行“同住”管理,行业联动进行“同业”管理,利用同藉、近邻、同事等情结将流动党员聚在一起、拧成一团。建立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在中心城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驿站7个,保障服务、学习、活动空间,指派1-2名党员担任驿站联络人,开展节日问候关怀、日常交流讨论、收集意见建议、指导就业创业、解难纾困帮扶,提供就近就便服务,帮助流入党员实现从“流入”到“融入”、从“自由人”到“自家人”。

二、创新学习教育手段,由“集中学”到“随时学” 流动党员分布散、流动快,教育培训时间难统一、人员难集中、空间难保障,积极推行信息化、多样化、小切口的教育培训模式,推动春节集中学一次,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转变。云端课堂打破时空界限。在××党建开设流动党员学习专栏,制作微党课22个、“两优一先”优秀事迹视频33个、红色题材阳戏剧目7个,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库,打造“5分钟课堂”,将党的辉煌历史、先进理论精准配送到“指尖”、广泛传播到“耳边”。创新形式深化思想认同。拍摄流动党员管理题材小品剧《红色快递》,以亲身经历、切身感受教育引导广大流动党员,积极营造“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温馨氛围。利用×××阳戏、三句半、歌舞等拍摄流动党员管理主题微视频,将组织的关怀温暖、管理要求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进行演绎,让流动党员入耳更入心。定点推送破解覆盖难题。公开发布《致×××籍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全覆盖推送手机短信9866条。精选“理论干货”“关键内容”编印形成流动党员学习“口袋书”,每季度分寄给在外流动党员。将党务知识、市情简介、民俗传统等汇编成册,分发给来×××投资兴业的流入党员,增进对居住地的了解和融入,增强归属感。

三、注重激发自身优势,由“推着动”到“自觉干” 注重激发流动党员的流动优势,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家乡建设,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充分发挥岗位特点地域优势。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发挥“三员”作用,当好“信息员”,将先进经验、生产技术传回家乡,学习引进茶叶生产销售经验,打造×××莓茶、桑植白茶等特色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当好“宣传员”,积极宣传推介×××的美景美食美物,旅游行业党委流入党员发起“好山好水×××”网络直播活动,网络浏览量突破4亿次,吸引数十万游客。当好“联络员”,为家乡产业发展牵线搭桥,成功引进过百万产业项目32个。推行流动党员结对联系机制。筛选一批政治成熟、党内生活经验丰富的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子,“多带一”及时推送支部活动、学习动态,传达支部决议,收集流动党员意见和建议,“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安排有经济能力的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同族同组同屋场的党员群众,“一帮多”送技术、送温暖、送支持,让流动党员参与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村里事务。完善激励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将民主评议党员作为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流动党员的重要手段,将工作单位反馈意见、党员群众评价与民主评定等次“双挂钩”,抓实抓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1763名工作实绩突出、为家乡发展作出较好贡献、务工工作优秀员工被评定为“优秀”等次,激发“先锋”力量,让流动党员两地有为。

经验交流(四)
我市是民营经济大市,既具有流出党员管理的典型性,又具有流入党员管理的代表性。截至去年底,全市流动党员共4.2万名,其中流出党员31518名,流入党员10486名。近年来,我们以落实中组部试点工作任务为契机,在省委组织部有力指导下,坚持“流入”“流出”一起抓,探索建立了以“一个信息库、两张清单、三大工作法、四项基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体系。

一、聚焦“底数清”专项建库,让党员“流动不流失”。从基础性工作抓起,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村(社区)党组织利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流动党员信息表。乡镇(街道)党(工)委会同辖区公安部门,对全市130万流动人口进行深度摸排,完善流动党员名册。县(市、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域治理指挥中心,打造一体化流动党员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流动党员全部入库管理。

二、聚焦“管得实”清单明责,让党员“离乡不离党”。一方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管理清单。以“异地‘有家’、外出‘有责’、离乡‘有情’”为目标,明确流出地党组织行前教育、行中联系、行后查验等10项责任,流入地党组织协助管理、关爱帮扶、搭建平台等7项责任。2019年来,两地党组织走访流动党员5358人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769个、代理代办各类事务4269件。另一方面,建立流动党员义务清单。明确流动党员6项基本义务,外出前主动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期间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返回后如实汇报在外情况,推动党员身份100%亮明,让流动党员“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

三、聚焦“有活力”分类施策,让党员“人在心也在”。创新推进“风筝工作法”。聚焦流出党员,从组织体系、活动载体、工作机制等入手,在流出党员集中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15个联合党委、13个建筑行业区域党委,扎实开展“行前谈话”“支部家访”“双向评议”,确保流出党员高飞不断线。创新推进“磁铁工作法”。聚焦流入党员,从排查身份、编入组织、教育管理、发挥作用等入手,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引导1792名“隐形党员”现身,231人就地参与社区治理。创新推进“云端工作法”。打造“江海先锋”“智慧党建APP”等网上平台,开展“云谈话”1.5万次、“微聊会”866场次,征集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意见建议1526条。

四、聚焦“起作用”建章立制,让党员“有规更有为”。健全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制度。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组织生活多重参与的原则,创新线上线下活动形式,引导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参与率上升至98%。健全流动党员关爱帮扶制度。成立116家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推行公共服务“一卡通”,将符合条件的流动党员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落实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健全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制度。开展带劳力外出务工、带信息技术回乡、金凤还巢、百鸟还林“双带双还”活动,近三年,流动党员提供致富、就业信息732条,招引投资项目20个,带回创业资金近10亿元。健全流动党员协作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省委组织部推行的“双向共管”机制,签订共管协议295份,结成互帮对子672个,做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信息共享、工作共商、活动共抓,实现管理服务无缝对接。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参考)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现制定如下制度:
一、党员流动前应向所在单位及其党组织提出申请,说明外出原因、时间、地点和从业情况,经同意后按规定办理手续。对长期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而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地或所在单位党组织;
对短期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应为其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按照上级党组织有关规定要求,做好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三、流动党员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编入镇(街道)下属的村(社区)党组织,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管理。

四、流动党员所去单位凡是具备建支条件的,镇(街道)应及时指导其建立党的组织。

五、对集体外出的党员,凡有党员3人以上的,应成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党组织领导。

六、流动党员所去单位建有党组织的,党组织要及时接纳他们,为其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或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手续,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流动党员。

七、负有流动党员管理责任的党组织,要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安排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收缴党费,并分配他们一定的工作。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量大的党组织,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八、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党员,原所在党组织要通过信函、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了解党员在外地的情况,向其通报党支部的有关决议和重大事项,寄发学习材料。

九、流动党员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要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对于已经出国(出境)定居或因私出国(出境)超过假期(含续假)一年以上未归的党员,应停止其党籍,他们的党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转移到县(区)组织部门。

十二、本制度原则上可用于转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尚未落实工作单位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推荐访问:工作经验 教育管理 流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