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9篇)

篇一: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对象

  全校

  家长

  授课老师

  各班班主任

  案例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

  日期

  2018年

  听课人数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了解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2、帮助家长了解初中阶段密切亲子关系的方法,及早调整家教方法。

  个案材料来源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教

  学

  过

  程

  一、案例展示

  小东与同学们交流得很不错,但是回到家与父母几乎没有沟通,有的时候问起学校的事情,他都说:你们不懂,不和你们说了。父母想带他到户外活动或者去朋友家做客,他都不愿意,宁愿在家看电视看书。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如何对待呢?

  二、案例分析

  家长思考:

  一、小东为什么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呢?

  二、小东希望怎样呢?如何才有更好的沟通?

  三、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三大问题是什么?

  1、人际关系不良

  2、青春期性困惑、性压抑

  3、情绪情感消极

  三、组织反思

  一、家长互动:您的孩子在存在这种现象吗?

  二、具体什么原因使得您的孩子有这种表现呢?

  四、引导践行

  一、创设2、3种情境,家长互动,找出教育的办法。

  1、孩子在房间看书,家长走进去,提出想和孩子谈谈学校的生活问题。你如何看待?

  2、孩子非常喜欢篮球,与你谈论篮球的时候,你在一边看韩剧没有认真听。你如何看待?

  3、孩子不想说话,父母硬要他开口,孩子觉得为难,父母也焦虑,但是没有更有效的办法。你如何看待?

  二、亲子间加强交流与沟通,简历亲密的亲子关系。

  1、理解尊重子女

  2、在家庭要有民主作风

  3、父母要感情融洽

  4、关心而不溺爱

  5、严而有度

  三、沟通过程的建议

  1、避免责备

  2、要简单

  3、只用一个词,最多不超过10个词

  4、用友善的动作、表情

  5、给出建议之前先得到孩子的允许

  6、在争论中,让你的十几岁孩子说最后一句话。

  7、闲坐

  8、用正面语言来设限

  五、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家长学校课堂,相信家长们回去后已经有了好办法应对了。孩子到了青春期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家长们读懂他们的内心,并以互相理解的态度来与他们有效沟通。推荐大家关注每一期的《父母课堂》,希望对各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有所启发。

  1、实践体验:每周末抽20-30分钟与孩子友好地平静地高质量地交流,要暂时放下手机放下手中的事情。

  2、留意微信班群上老师推送的家庭教育文章,多渠道了解教育的方法并实践。

  课堂小结

  父母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别,价值观有不一致是正常现象,如何在这种状态下做到了解和理解是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所以关键是先了解再理解,进行有效沟通,然后才能缩小“代沟”,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通过家长们的反应,可以说非常成功。我个人认为也是双赢的,不但家长们学到了教育方法,我自己收获很大,也学到了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家长沟通更加融恰。但还有一些不足,如:自己的教学理论不够渊博,在处理问题的技巧还不够灵活,有待今后进一步提高。

篇二: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课题主讲老师姓名个案名称孩子吵架,怎么办?手机号码万翔被嘲笑个案来源班邮箱《父母课堂》2015年7-8月合刊32-33页学员出勤率参加人数出勤率(%)教学目的1.让家长认识在处理孩子的吵架问题上错误的误区。2.帮助家长学会在孩子的吵架问题上应参加人数别轻易插手。导语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之间的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他们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但是,如今的孩子几乎是家庭的中心,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容易养成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出现不合群、不谦让、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等坏毛病。因此,我们就针对孩子的吵架问题展开讨论,当孩子间吵架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样处理。案例展示万翔是个性格软弱的孩子。上一年级没几天,他就因为被其他男孩嘲笑,不愿意再上学了。奶奶知道后,第二天早晨送万翔去上学的时候,直接在学校找到那几个孩子,对他们进行批评。值班来时看见后,问清了事情的原委,便批评了那几个嘲笑万翔的孩子。为此,奶奶很得意,当着老师的面跟万翔说:“孙子你放心,谁要是在敢欺负你,奶奶还像以前那样给你出头。”原来,万翔上幼儿园时,有时由于和小朋友打闹弄点儿小伤回家,奶奶就跑到幼儿园门口直接堵住小朋友的家长,质问人家为什么打他孙子,渐渐地,万翔越来越依赖奶奶,也越来越敏感,只要一有事,就想着让奶奶给他撑腰。家长讨论:情景中奶奶的做法合理吗?在这个过程中,万翔是怎么想的?对方孩子和家长有何感受?奶奶的做法对孙子万翔造成什么影响?小结。案例分析教学过程

  学过程组织反思分析孩子间容易吵架的原因。展示“孩子间的吵架,你会怎样处理”的调查结果,分析家长处理的办法。引导家长检视自身在处理孩子间吵架问题上的误区。通过播放PPT创设的情景二,让家长思考: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样处理?请家长分享在处理孩子间吵架的问题上遇到怎样的难题,并开展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小结归纳家长处理孩子间吵架的做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保持心态平和,理解争吵也是孩子交流方式的一种。把问题交给孩子处理,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先与老师联系,不激化家长间矛盾。教孩子保护自己,可以躲避,但不可动手。鼓励孩子扩大交际圈,学会与他人打交道。引导践行课后总结因此,看到孩子间发生争执时,只要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家长别轻易插手,而是去正确引导孩子处理问题课后拓展当孩子出现吵架的时候,请大家尝试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别轻易去插手,积累经验,让我们下次再来分享。课后反思其实,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完善,所以他们在群体生活中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是正常的,这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非常可贵的一点就是不记仇,吵归吵,打归打,过不了多久就会和好如初。这一点在年龄越小的孩子身上越容易体现出来。

篇三: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家长,晚上好!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家长课堂。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繁荣与富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教育好孩子是我们老师与各位家长的首要责任。

  《父母课堂》这本书里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离开哪一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会受到影响。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因此,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却又包罗万象,各有千秋,希望大家今天能够敞开心扉,一起来谈谈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的样本。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家长也应学会创建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给孩子以健康的熏陶和影响。

  良好的家长形象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如《父母课堂》里的一篇文章《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容得下眼睛里有沙子”,他说“年少时有几个人没打过架?有几个人没偷偷地抽过烟、喝过酒,偷偷地单相思过?父母要接受这些,只要它们没有变成主体,就没有问题。不经历这些“好奇”,孩子怎么可能成长?成长就是充满好奇、波折,同时也在不断地被校正、改变。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做错事就非常紧张,甚至大发雷霆,有的家长最怕接到老师的电话,怕自己的孩子做错什么事,老师投诉。现在各位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有时做错事是最平常不过的吧?而NBA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的父亲提昌的是“兴趣教育”,林书豪的成功,是因为他爸爸是一位开明、不功利的人,1/15他的父亲一直支持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林书豪对打篮球很感兴趣)…..看了那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也受益匪浅。

  要教育好孩子,还必须架设好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下面这个案例,我想调查一下如果是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你会怎样做?高女士的儿子今天在学校唱歌时,没有配合,还“咯咯”地笑,结果引得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老师大声批评,他也不当回事。老师一气之下就在她儿子屁股上打了两下,还罚他站在教室后面。(家长讨论应该怎样做)《父母课堂》里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理性应对老师打孩子》文章里的家长是打电话给那位老师,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沟通时,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先肯定老师的辛勤教育,然后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冷静地听一听老师对于事件的解释和看法。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清楚家长的来意,有些老师会主动道歉。如果老师不愿明确提起,我觉得家长也不必过于苛求,但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明白孩子需要耐心的引导和教育,打孩子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这位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真的比较理性。

  今学年我接的三(3)班,小胖胖孩子特别多,有10来个,你别看他们胖乎乎可爱的样子多么惹人喜爱,可是劳动和做起运动来,他们就显得很吃力,很无奈。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时,有一项小圈跑的运动,每当此时,那些可爱的小胖胖可就辛苦啦,一个个呼哧带喘的,身体的负担多重啊,看起来都让老师心疼。我看了2014年4月的《父母课堂》——《帮孩子远离肥胖困扰》这篇文章,又

  开始为那些小胖胖担忧了。因为文章里的丁宗一(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说“儿童肥胖通常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是由运动减少、进食过多、行为偏差等原因引起的;另一种是病理性肥胖,其原因比较复杂,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需要到专门的医院找专门的医师通过检查来确定。在座的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是属于小胖胖型的,最2/15好还是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找出孩子肥胖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尽快让孩子远离肥胖的困扰。

  《父母课堂》里还有很多很多养儿的方式、方法,如:2014年5月份的《父母课堂》里的《好老师胜过好学校》、《惩罚需要有智慧》、《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等级。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相信广大家长看了《父母课堂》这本书一定也有很大的收获吧。下面请家长上来交流一下自己看了《父母课堂》后的心得体会,掌声有请!

  老师总结:看来《父母课堂》的确是引导广大家长正确育儿的一本好书,它就像一盏引路明灯,照亮了您育儿方向的正确道路!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父母课堂》相关联的内容:

  2012年9月刊期《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2012年10月刊期《让孩子不再说谎》;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

  《让孩子增强耐挫折能力》从“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导胜于无理强迫多陪伴孩子利于其人格养成”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3/15习惯》从“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培养坚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精神家庭和诣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这两个问题。

  二、听故事感悟其意义。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4/15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三、理论讲授:

  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爱比克泰德曾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个教师包括家长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5/15(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方式。

  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给孩子作榜样。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成空话。

  2、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便开始要求他书写认真,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以后再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思考习惯。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家长要多点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

  3、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平时要主动多点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有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就要联同教师进行协同教育。

  6/15(三)、培养良好习惯要做到有的放矢。生活中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我们可以抓重点去培养,以下面几个为例我们进行分析、探讨。

  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再之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顾她们,要是让她自己动手又怕烫着、烧着、不安全,提心吊胆地处在矛盾中。但她们每天要把肚子填饱啊!自己也有想实干的激情,没办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细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习给她看,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父母课堂》2012年12月刊期《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1)、全心全意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7/15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2)、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8/15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孩子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家长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孩子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9/15习惯不是在一夜之间养成的,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弱、自觉性差,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与教育,才能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家长要采用多鼓励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于小孩子好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家长一句鼓励的话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它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项任务。

  3、处理不良习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环境的影响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良习惯的因子。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冷静处理,采用循序渐进、因势诱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幽默故事:有个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师傅家学剃头,初学用冬瓜当“脑袋”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常唤他买东西、哄孩子。每当这时,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师娘那帮忙。可刀又没处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来,手艺学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一天,二子给师傅的邻居剃头,初试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师娘又招呼二子去干活,结果二子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剁

  小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的时刻提醒、暗示和鼓励;靠家庭的紧密配合;还要靠小学生们的互相监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养成良好习惯,为挑战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10/15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对象

  一(1)班

  授课教师

  案例

  《父母课堂》

  日期

  2019年4月

  听课人员

  学生家长

  教学

  11/15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厌学现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想学好之心,结果或者是不能约束自己、或者对学科失去兴趣、或者经过短暂努力却没有取得效果就“果断”放弃。因此,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够借此次家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案例来源

  《父母学堂》2016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页《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案例展示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12/15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13/15(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14/15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通过这节案例课,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们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好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诺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

  15/15

篇四: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前认真阅读)课题

  案例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案例来源

  教学过程

  根据案例内容自己定

  授课对象

  《父母课堂》某一篇文章

  授课教师

  《父母课堂》年

  月刊《

  》文章

  听课人数

  一案例从《父母课堂》某年某月刊中选取某文的一个案例进行展展示

  约4mins

  示。

  展示的方式有:教师口述,PPT文字,教师旁述;编成小品录制视频;编成小品现场演出。(设计好展示的方式导言)

  二案例抛出问题,引入话题(简要说明本课要研究什么,为什么分析

  约5mins

  要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家长从典型的案例中找出家教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要注意紧扣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家长进行分析。(设计好引导家长讨论的思考题)

  三组织导语:引导家长从典型案例中找出自己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反思

  约10-15mins

  当之处。1.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或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问卷的内容要具体、针对性强,题目不宜过多,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说明问题)。2.通过设计思考题,引导家长反思自己孩子存在问题,并从自身家

  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找原因。3.充分安排时间让家长互动。4.设计好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引导家长反思的问题。

  四引导创设情景,引导家长把家教知识转化为家教能力。1.精心践行

  约10-20mins

  创设2-3个有利于家长总结归纳出科学的家教方法的情境。2.情境呈现方式可用文字表述,也可以漫画、小视频或家长现场演绎。3.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家长发言提出的家教好方法。(设计好几个情境,根据家长分享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出科学的家教方法)

  五课后引导家长自觉阅读家教刊物,并运用学到的知识改进家庭拓展

  约3mins

  教育的方法。一般包括推荐读物和实践体验。

  教学反思

篇五: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模板(共3篇)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一股源头水

  ——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爱因斯坦授课题目:《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授课教师:张加仁授课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是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授课背景:

  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长大成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却在学校紧张的学习外,不断地为孩子创设学习的环境,可是,效果甚微。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踏实、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总是有事,这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苦不堪言,令学生望而生畏。其实让孩子快乐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家长只要善于引导、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让他们从本应主动地探究变为了被动的接受。家长迫切的盼望和殷切的希望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本性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学习兴趣与人的终生发展。

  1、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学习内容或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2、学习兴趣是远大理想的起点。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当今社会,孩子学会做人至关重要。“做人”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孩子就没有成材的动力。即使暂时有动力也难以持久。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兴趣就是实现理想的起点。

  3、学习兴趣是人的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有多少有所创造的人,他们的成果最初都是靠兴趣的力量来启动的。

  二、内在直接兴趣和外在的间接兴趣

  1、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动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每个孩子的直接兴趣因为不同的性情都会有所不同。(举例)

  2、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但由于外界刺激他去接受而使他产生了兴趣,它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换。(举例)

  1、“最佳时期”的启示。孩子在某一年龄段,特别容易建立和发展某一意识或行为,0—9岁是儿童敏感期,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耐心观察,细心引导。

  2、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1)敏感、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新奇的事物可以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直观性。

  (2)孩子的兴趣大多持续时间段,而且容易转移,有不稳定性。孩子的兴趣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往往从一种兴趣发展为多种兴趣,并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兴趣,或主导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要从生活中开始。根据他们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的特点,要不断地,不失时机地

  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小结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家长给予肯定和支持。家长常常在孩子衣袋里发现几颗小石子,揉皱的纸片等,此时作为家长,不要简单指责他们,或干脆把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应借机问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分享孩子的快乐。时间长了,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兴趣的萌芽的倾向,进而加以引导和扶持,孩子们兴趣就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

  1、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

  2、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要刨根究底。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孩子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着手,开始给他讲好笑的故事,逐渐的讲些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等他兴趣浓了就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从树上看来的,人那个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通过读书还可以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事。

  3、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他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有兴趣,从而不断进步。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会一步步地走下坡路。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地评价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没什么可表扬,实际上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家长比较的角度不正确和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过高。在评价爱还是免不了比较,表交友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较,而纵向比较则拿孩子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家长在比较时,特别喜欢把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这样的结果不仅无法使家长了解、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成功的乐趣,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4、善待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作为家长,紧紧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小结:家长要通过引导,使孩子的兴趣与他本人的智力特征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兴趣,挖掘他的潜质;通过发展潜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兴趣,把孩子的兴趣和他的特征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适应,最终才能找到结合点。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既要多样化,又不能泛滥。

  5、引导动手,在实践中诱发兴趣。俗语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务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举例:日常生活和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兴趣)

  6、在玩中发展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常常表现出某种兴趣的萌芽与倾向,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使玩与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举例:语文课本中《玩出来名堂》、留美博士周峰小孔成像。)

  培养孩子玩的习惯,启发孩子领悟玩的价值,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去远足、去打球、去感受多种的生活情趣,在玩中让孩子接触新事物,从中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7、积极配合孩子的兴趣。我们培养兴趣方面,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家长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知道什么重要,往往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学英语、学琴、画画早晚不闲结果,孩子反而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产生深深地厌恶。事实证明:只有孩子有兴趣的事,孩子才会潜心去做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孩子的热爱执着和追求。

  家长自己有某方面的高雅兴趣,影响孩子,成为家长与孩子共同兴趣,像许多世家:相声世家、音乐世家就是潜移默化受到家族的影响。(举例著名翻译家傅雷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儿子傅聪受其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兴趣请注意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太难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8、发挥赏识教育在培养孩子兴趣中的作用。

  举例:周弘把哑女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的事实。举例:刘艳敏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一位母亲与家长会》举例: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小结:对孩子浓厚兴趣的事物,家长们不能简单地去看待、去评价,站在大人的角度,却是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却是很了不起的。这就是说,作为家长,要从关注孩子的未来成长着眼,赏识孩子的兴趣。

  9、创造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举例:幼儿涂鸦)只要你诚心去发现、创造,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我们除了给孩子创造学习的小天地,更应该重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排得满满的,使孩子的兴趣才能的生长失去必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10、营造爱的家庭氛围。“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教育不能没有爱,培养兴趣同时不能没有爱。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四个方面:关心、尊重、理解、责任。

  关心: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身体等都加倍呵护。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

  尊重:尊重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理解:要对孩子深入了了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任:对孩子更高层次的爱,无论孩子智商是高还是低,身体是否健康,我们都要努力营造关爱风味,对孩子尽心尽责。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四:

  给青春期男孩留些空间

  “六一”风,撩起了不少人的童年梦。童年多美好,每天没心没肺的,还有大把的礼物收。可慢慢长大了,闹心的事就多了。

  今年16岁的小田家住汉口,正在上高中。小田是独生孩子,从小就是爸妈的掌心宝,可随着年纪增长,一件小事却让他苦恼不已。小田的妈妈似乎不太顾及孩子的隐私,在他洗澡时也会毫不顾忌地走进浴室。烦闷的小田跟妈妈说了好几次,但妈妈都没有放在心上。

  半月前,小田正在浴室洗澡,浴室门又被母亲推开,小田恼火地让妈妈出去,妈妈却觉得无所谓。气急之下,小田一脚踹向浴室的隔断玻璃,碎裂的玻璃垮下来,砸在小田的右脚上,鲜血瞬间流满了浴室地面。晚上9点多,血流不止的小田被父母送到武汉市普爱医院武胜路院区足踝外科。

  接诊医生检查发现,小田的右脚脚背上有一条长约7厘米的横切伤口,肌腱、神经都被割断,动脉也受到损伤。考虑小田伤情严重,医生立刻为他安排了急诊手术,直到凌晨4点手术才结束,小田的肌腱和神经被顺利吻合。医生表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不小变化,自尊心增强,对隐私、私人空间有了更多诉求,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私人空间。

  其实,像这类父母不尊重孩子隐私引发矛盾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如今,很多家长没有“孩子也有隐私”的观念,他们觉得在父母面前孩子就应该是“透明”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被父母“监视”起来,而对于家长的这种过度关注,尽管多数孩子都表示不愿意接受,可又难以改变现状,而且更多时候父母的“窥探”让他们“防不胜防”。

  很多父母喜欢这样做:一、翻看孩子的日记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隐私都会想到要翻看孩子的日记,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违反法律的,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都是极其敏感的,最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尤其是对于父母,会更加的难以启齿,所以,翻看孩子的日记这一点一定不能有。

  二、找别人问孩子最近的表现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隐私时,也会想到从老师,还有孩子的朋友那里询问,这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不尊重他,而且会使孩子跟别的朋友产生矛盾,有的孩子最不喜欢看到家长和别人一起谈论自己的隐私,家长应该对这种行为说“no”。三、硬性地询问孩子的隐私

  有的家长在面对孩子不想说的隐私时,总是用一种逼迫的语气询问,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隐私,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教育专家董进宇说过:“不要强行地询问孩子不想说的话”,这会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浓重的逆反心理。

  父母该如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第一:学会尊重孩子

  时刻明白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是个独立的个体,并非完全属于我们。他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有情感和秘密,有尊严和人格。有些事,他可以独自分享,父母不应强行去要求孩子怎样。反之,不仅令孩子失去自信,还会遭到孩子的不信任。影响亲子关系。只有我们尊重了孩子,保护孩子的隐私,他才会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

  第二:和孩子建立信任感

  生活中父母要多关心和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信任感,孩子才会把心里的小秘密分享给你听。承诺孩子的事情要做到,不能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甚至背后瞒着孩子偷看孩子的日志,那孩子以后还能把真实想法告诉你吗?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理解,宽容。让孩子明白你是值得信任的,值得孩子把秘密告诉你,愿意和你分享。

  第三:理解、沟通是最好的方式当孩子有秘密不愿意让父母知道时,不要觉得孩子是学坏的表现。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家长不要通过不良手段窥探孩子的隐私。孩子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尽量在平和的氛围下和孩子耐心沟通,走近他们心灵的大门。家长也要给孩

  子独立空间,允许他们有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多理解多沟通。要明白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关系比亲子关系更亲密。

  双泉学校政教处2016年6月3日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题目: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目的: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对当今独身子女尤为重要。主讲老师:王晨悦授课形式:访谈学生情况:一、提出问题:

  【案例呈现】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手拎着工作包,一手拎着给孩子买的糕点,对站在孩子身后的爷爷奶奶视而不见,对孩子喊道:“宝贝,快来啊,看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然后理所当然的全给了孩子。

  小明是三年级的孩子,成绩优秀,霸气十足。在学校小伙伴们都不愿和他一起玩,每次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要做最好的角色,让所有的人听他的安排和指挥,不能有任何意见,所以在学校他很孤单,大多数孩子都不和他做朋友。

  琳琳十一岁,小学四年级。是家里高傲的小公主,家里有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她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爸爸妈妈对她也是无可奈何,每次知道家里要来客人了,马上把自己的玩具啊、零食全藏起来,如果有小朋友要和她一起玩,她也会拒绝。家长们也觉得很难堪,但从不去责怪和教育她。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很多,家里的好吃好玩的都不少,但很少有孩子主动拿给长辈的。张爷爷有四个孙子,这些孩子有的都上大学了,每次回来总是从爷爷家带走许多,从不曾给爷爷奶奶带点什么。这种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存在。

  过渡: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想:该怎样培养独身子女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通过什么形式让他们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与人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并善于合作的人呢?二、分析问题:

  1、注重独身子女“心中有他人”的引导与培养。

  A、学会分享。让孩子懂得,在自己享有食物或游戏玩具时,要想到家里的人或小伙伴们,与他们共同享用。有些家长总是舍不得吃穿,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吃好玩好穿好,只要是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无论花多少钱,家长都要给孩子买。而且买来以后由孩子专玩专用专吃。刚才前面列举的案例:琳琳小姑娘身上的这种“小气”,正是父母平日里溺爱所造成的。孩子对自己家里的人,包括父母和爷爷奶奶,对身边的小伙伴一点都不关心和热爱,长大了,又怎么可能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和快乐呢?怎么可能孝敬父母,服务于社会呢?B、学会谦让。谦让就是谦虚礼让,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现。时代在发生巨变,竞争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中的主导精神。但是这并不与谦让精神相矛盾。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谦让的习惯,比如坐公共汽车时教孩子给老爷爷、老奶奶或抱小孩的叔叔阿姨让座;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让小朋友先玩等等。当然家长不是笼统教育孩子遇事就让,而要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家长应教育孩子对年龄比自己小的、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要谦让,让他们先玩,而在游戏竞争中,仍应努力争取胜利,这样才可以使谦让精神符合时代精神而为孩子所接受。过渡:

  2、培养能与人友好相处,能关心他人。

  A、学会相帮。就是他人有困难,有需要时去帮助他人。“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是一首歌德歌词,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双帮助之手就是最好的“心中有他人”的体现。例如:在别人摔倒时,就伸出一双手;在别人乘车时,让出一个座;在别人淋雨时,与他共用一把伞。………..等等这些生活中小小的举措,是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的表露。

  B、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宽以待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处理这些摩擦,教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多一些两节,遇到事情学会体谅别人。比如:在写大字的时候,有同学不小心将墨汁弄脏了自己的衣物;玩游戏时有同学不小心撞疼了自己,只要是同伴“不小心”所为,而又不是故意的,且人家又向你道歉了,你就应该谅解别人,而不应该得理不饶人。孩子学会了宽容,就会赢得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过渡:

  3、怎样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人工作时不打扰,不愿做的事不强加。A、他人工作时休息时不打扰。“心中有他人”总会自觉地想到别人,别人在休息或工作的时候,就会考虑为他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影响到他人的工作休息。比如:在家里爸爸正在看书学习,看电视时就叫孩子声音开小一点,邻居的伯伯要上夜班,白天在家里睡觉,让孩子到远处玩耍,不要大喊大叫,让邻居伯伯安心休息,等等。(陈)

  B、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这也是心中有他人的重要内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讲的为他人着想。许多孩子任性的现象严重,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自己想做的非要去做不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孩子还要闹着他们带他去公园啊,出去玩,甚至提许多无理的要求,或者在外面玩了一天,吃饭的时候了爸爸妈妈怎么也喊不回去,硬要父母端着饭去游戏的地方吃。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教育孩子当别人不愿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强加,要体会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为比人着想。三、探讨问题:

  前言: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心他人,逐步做到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不仅仅是对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和睦;充满互相关爱、相互体贴和友善氛围。就会推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做到“学会关

  心”,就得从教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开始。教师与家长互动:1、家长列举家庭中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例如:霸道、骄横、任性、自私等特点!(5名家长发言)2、家长学校教师建议:

  A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互相关心。比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留菜或耐心等待爸爸。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在家里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长辈要体贴照料,对亲友要问寒问暖。谁生病了,主动伺候;谁有困难,主动帮助。父母要做出榜样,主动、热情地关心家人或其他人;相反,如果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以身作则,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过渡: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心别人的故事和道理,编排一些关于关心别人的游戏同孩子一起做,使孩子逐渐理解和懂得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好孩子应该是关心别人的。B由近及远,逐步提高。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往往是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认识世界,然后逐步深化提高,扩展到其他方面的。所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不能一开始就讲大道理,要他去做他一时还做不到的事,这样会引起他的反感。应该从他身边,从他最亲近的人,从他最接近的事物教育起,让孩子先关心家人、再关心朋友、同学、老师、直至关心其他人,最后升华至关心集体,关心社会。逐层递进,逐步较深,凸显出教育的层次性,这样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使教育有效。

  过渡: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建议父母不妨在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上下点功夫,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爱父母的概念,讲讲孔融让梨或司马光的故事,使孩子体验关心亲朋好友也是重要的。如果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你这样做真了不起,爸爸妈妈更爱你了。”这样的表扬是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最有效地方法。

  C潜移默化,角色置换。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他们根本不会关心人,不会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因此,父母常常不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其实孩子虽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感觉,也

  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情感,作为父母,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情绪。例如:当孩子把小朋友的脸抠伤了,父母可以问孩子:“要是把你的脸也抠个口子,流出血,你疼不疼?”孩子只有设身处地想象,与被打的孩子“调换”一下位置,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羞愧。“角色置换”能帮助孩子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形成利他的行为。教育孩子心中有父母,建议家长每天饭后可以与孩子聊聊天,通过聊天,不仅能听听孩子学校的趣事,同时父母可以适当的向孩子讲讲自己工作中的繁忙与辛劳,让孩子明白为了他的生活幸福,父母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使孩子理解任何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应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爱护和帮助。

  小结: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可以从生活、学习、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宽容、谦让、互帮互助等优秀的品质,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例如:创设条件,引导实践,利用移情,由物及人,孩子都喜欢小动植物,他们常常把小动植物当作人一样看待,都有思想和感情,他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往往也会会人产生同情、怜爱、关心。所以,这种利用移情的方式也是增进孩子关心别人的方法之一。

篇六: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驻马店市第三小学

  马艳菲

  授课题目: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目的:

  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对当今独身子女尤为重要。

  主

  持

  人:王云霞

  主讲老师:马艳菲

  授课形式:访谈

  学生情况:

  一、提出问题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手拎着工作包,一手拎着给孩子买的糕点,对站在孩子身后的爷爷奶奶视而不见,对孩子喊道:“宝贝,快来啊,看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然后理所当然的全给了孩子。

  小明是三年级的孩子,成绩优秀,霸气十足。在学校小伙伴们都不愿和他一起玩,每次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要做最

  好的角色,让所有的人听他的安排和指挥,不能有任何意见,所以在学校他很孤单,大多数孩子都不和他做朋友。

  琳琳十一岁,小学四年级。是家里高傲的小公主,家里有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她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爸爸妈妈对她也是无可奈何,每次知道家里要来客人了,马上把自己的玩具啊、零食全藏起来,如果有小朋友要和她一起玩,她也会拒绝。家长们也觉得很难堪,但从不去责怪和教育她。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很多,家里的好吃好玩的都不少,但很少有孩子主动拿给长辈的。张爷爷有四个孙子,这些孩子有的都上大学了,每次回来总是从爷爷家带走许多,从不曾给爷爷奶奶带点什么。这种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存在。

  过渡: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想:该怎样培养独身子女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通过什么形式让他们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与人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并善于合作的人呢?

  二、分析问题

  1、注重独身子女“心中有他人”的引导与培养。

  A、学会分享。让孩子懂得,在自己享有食物或游戏玩具时,要想到家里的人或小伙伴们,与他们共同享用。有些家长总是舍不得吃穿,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吃好玩好穿好,只要是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无论花多少钱,家长都要给

  孩子买。而且买来以后由孩子专玩专用专吃。刚才前面列举的案例:琳琳小姑娘身上的这种“小气”,正是父母平日里溺爱所造成的。孩子对自己家里的人,包括父母和爷爷奶奶,对身边的小伙伴一点都不关心和热爱,长大了,又怎么可能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和快乐呢?怎么可能孝敬父母,服务于社会呢?

  B、学会谦让。谦让就是谦虚礼让,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现。时代在发生巨变,竞争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中的主导精神。但是这并不与谦让精神相矛盾。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谦让的习惯,比如坐公共汽车时教孩子给老爷爷、老奶奶或抱小孩的叔叔阿姨让座;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让小朋友先玩等等。当然家长不是笼统教育孩子遇事就让,而要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家长应教育孩子对年龄比自己小的、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要谦让,让他们先玩,而在游戏竞争中,仍应努力争取胜利,这样才可以使谦让精神符合时代精神而为孩子所接受。

  2、培养能与人友好相处,能关心他人。

  A、学会相帮。就是他人有困难,有需要时去帮助他人。“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双帮助之手就是最好的“心中有他人”的体现。例如:在别人摔倒时,就伸出一双手;在别人乘车时,让出一个座;在别人淋雨时,与他共用一把伞……这些

  生活中小小的举措,是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的表露。

  B、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宽以待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处理这些摩擦,教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多一些两节,遇到事情学会体谅别人。比如:在写大字的时候,有同学不小心将墨汁弄脏了自己的衣物;玩游戏时有同学不小心撞疼了自己,只要是同伴“不小心”所为,而又不是故意的,且人家又向你道歉了,你就应该谅解别人,而不应该得理不饶人。孩子学会了宽容,就会赢得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3、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人工作时不打扰,不愿做的事不强加。

  A、他人工作时休息时不打扰。“心中有他人”总会自觉地想到别人,别人在休息或工作的时候,就会考虑为他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影响到他人的工作休息。比如:在家里爸爸正在看书学习,看电视时就叫孩子声音开小一点,邻居的伯伯要上夜班,白天在家里睡觉,让孩子到远处玩耍,不要大喊大叫,让邻居伯伯安心休息,等等。

  B、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这也是心中有他人的重要内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讲的为他人着想。许多孩子任性的现象严重,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自己想做的非要去做不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孩子还要闹着他们带他去公园啊,出去玩,甚至提许多无理的要求,或者在外面玩了一天,吃饭的时候了爸爸妈妈怎么也喊不回去,硬要父母端着饭去游戏的地方吃。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教育孩子当别人不愿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强加,要体会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为比人着想。

  三、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心他人,逐步做到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不仅仅是对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和睦;充满互相关爱、相互体贴和友善氛围。就会推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做到“学会关心”,就得从教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开始。

  教师与家长互动:1、家长列举家庭中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例如:霸道、骄横、任性、自私等特点!

  (5名家长发言)

  2、家长学校教师建议:

  A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互相关心。比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要提醒孩子给爸

  爸留饭留菜或耐心等待爸爸。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在家里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长辈要体贴照料,对亲友要问寒问暖。谁生病了,主动伺候;谁有困难,主动帮助。父母要做出榜样,主动、热情地关心家人或其他人;相反,如果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以身作则,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过渡: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心别人的故事和道理,编排一些关于关心别人的游戏同孩子一起做,使孩子逐渐理解和懂得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好孩子应该是关心别人的。

  B由近及远,逐步提高。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往往是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认识世界,然后逐步深化提高,扩展到其他方面的。所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不能一开始就讲大道理,要他去做他一时还做不到的事,这样会引起他的反感。应该从他身边,从他最亲近的人,从他最接近的事物教育起,让孩子先关心家人、再关心朋友、同学、老师、直至关心其他人,最后升华至关心集体,关心社会。逐层递进,逐步较深,凸显出教育的层次性,这样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使教育有效。

  过渡: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建议父母不妨在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上下点功夫,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爱父母的概念,讲讲孔融让梨或司马光的故事,使孩子体验关心亲朋好友也是重要的。如果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你这样做真了不起,爸爸妈妈更爱你了。”这样的表扬是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最有效地方法。

  C潜移默化,角色置换。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他们根本不会关心人,不会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因此,父母常常不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其实孩子虽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感觉,也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情感,作为父母,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情绪。例如:当孩子把小朋友的脸抠伤了,父母可以问孩子:“要是把你的脸也抠个口子,流出血,你疼不疼?”孩子只有设身处地想象,与被打的孩子“调换”一下位置,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羞愧。“角色置换”能帮助孩子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形成利他的行为。教育孩子心中有父母,建议家长每天饭后可以与孩子聊聊天,通过聊天,不仅能听听孩子学校的趣事,同时父母可以适当的向孩子讲讲自己工作中的繁忙与辛劳,让孩子明白为了他的生活幸福,父母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使孩子理解任何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应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爱护和帮助。

  小结: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可以从生活、学习、实

  践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宽容、谦让、互帮互助等优秀的品质,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例如:创设条件,引导实践,利用移情,由物及人,孩子都喜欢小动植物,他们常常把小动植物当作人一样看待,都有思想和感情,他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往往也会会人产生同情、怜爱、关心。所以,这种利用移情的方式也是增进孩子关心别人的方法之一。

篇七: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化州市同庆镇中心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案例

  让孩子勤快起来

  《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四年级

  对象

  学生家长

  授课

  教师

  劳远玲

  听课人数

  日期

  2019年4月

  教学1、通过学习案例,让家长懂得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

  目标

  2、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案例《父母课堂》2019年4月刊

  来源

  第56页《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一)

  导语:各位家长,欢迎大家前来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

  孩子现在就是上学学习,很少去帮忙父母做家务,其实做家务劳动能够消除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义务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如何让孩子通过自觉地参与家务来培养家庭责任感的问题。

  让我们边思考边看以下的案例

  《给钱我就干》。案

  例

  展

  示

  视频展示(出示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

  (二)

  引入话题:

  1、案例中的爸爸在让孩子做家务劳动时,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

  2、爸爸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怎样对待的?您觉得爸爸的做法好吗?这种做法有什么利弊?

  案

  例

  分

  析

  分析总结:视频里这位爸爸的教育观念是理性的,面对孩子的要求,他没有一口否定也没有多加指责,而是引导他,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三)

  导语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其实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爱劳动,不愿承担家务的表现。课前,我请孩子们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问卷调查的有关数据。

  1、出示孩子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图。

  2、老师扼要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重点强调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数据。

  小结: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班里的孩子,也存在对家务劳动欠积极和拒绝的表现。下面请各位家长继续来思考以下的问题:

  1、您的孩子平时有没有拒绝参与家务劳动的表现?

  2、孩子有时候为什么积极性不高?请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找找原因。

  3、家长围绕思考题分组讨论。

  4、出示小视频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找出几方面的原因。

  5、归纳总结:若是用做家务来换取零花钱,会让孩子模糊甚至失去自己作为家庭成员该尽的义务与承担的责任,淡化家庭组

  织

  反

  思

  学

  关系,不利于孩子家庭观念的形成和对于责任的担当意识。此外,若是家长每次都用零钱来换取孩子做家务的机会,那么当孩子不要钱的时候,他们就不会主动去帮家长分担家务。也可能有时候我们家长在不知不觉之中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四)

  过

  程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绩,很多时候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而不要孩子做一点家务,认为只要孩子认真读书就行了,或者觉得孩子还小,等以后长大了,孩子再学做家务也来得及。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虽然读书好,但是为人处世却很糟糕。甚至有的孩子既不愿做家务更不愿读书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做家务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3、教师总结,提出指导:引

  导

  践

  行

  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孩子不够积极的各种原因,下面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勤快、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1、创设情境,集思广益

  (1)

  薇薇父母从来没有让她吃过苦,包办了她的一切事务,全心全意的照顾着她。当别的孩子已经学会自己穿衣洗漱时,她还需要妈妈帮忙,即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务事也不会做。您认同薇薇父母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小伟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他们总说他做不好,碍手碍脚,不让让做,只要认真读书就行了。您认同小伟父母的做法吗?为什么?

  (3)辰辰7岁开始尝试做早餐,有时间的情况下周末的早餐都是他完成的。辰辰目前10岁,负责家里客厅的卫生情况,自己的房间整洁等,还要和妈妈轮流负责洗衣服晒衣服叠衣服等家务劳动。您认同辰辰父母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逐一出示情境,每个情境请2至3位家长发言,老师注意引导,提升家长发言里提到的好方法。

  教

  (五)1.树立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事培养他们,然后让他们慢慢帮助大人做事,让他们明白他们是家里的一份子,做家务是应该的。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原来他们也做的不错,很多事情他们也行,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3.练习协调能力

  做家务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实要做的又快又好,也需要懂脑筋的,不是机械式的完成任务。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会学会怎么样去做比较快,也比较合理,这样能够提高他们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

  在今天的案例教学课里,我们通过讨论和分享,收获了不少培养孩子勤快、有责任感的好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1、和孩子一起阅读《父母课堂》2019年4月期刊第56页《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2、实践体验:记录下家长引导孩子勤快参与劳动的后

  小事例,准备在班里分享。

  拓

  课

  展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篇八: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多篇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基础,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

  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通过这节案例课,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们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好方法。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意识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诺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20XX年9月期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教材分析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文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说现在孩自制力的情况;二是心理专家对自控力做了跟踪实验;三是该怎样如何做呢?

  学员分析

  本次家长主要是一年级家长,平时都比较溺爱孩子,当孩子们遇到自制力不能控制时如何是好,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家长怎样控制孩子自控力,并引导家长掌握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一、问题导入

  这些问题是否让你束手无策?是否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家长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请家长听一段情景对话。

  三、分析对话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想练字,她发生了哪些变化?

  1.情绪上:不高兴

  2.行为上:积极性越来越低、不想练字,出现放弃的行为

  3.心理上:累、害怕。

  (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意志力不坚强,如果家

  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孩子容易出现娇气;脆弱;胆怯;缺乏自信;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现象。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放弃的行为。

  四、教师讲解

  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

  1.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家长如何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意志力

  要想了解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和矫治对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意志力”呢?意志,是一个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所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意志力,则表现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直至人生目标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解决矛盾的心智力量。这种心智力量越强,你越是能更好得控制自己的行为。意志力强的人表现在:做事情有耐心,不急躁;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完成;遇到挫折时,努力想办法解决,直到将它克服;每天都能够坚持做平凡枯燥但是又是必须做的事情。

  (二)目前我国孩子意志薄弱的现状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以

  “保姆”式的方法,从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孩子。那些从磨难中、从艰辛中走过来的父辈们,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经受过的磨难和艰辛,生怕孩子不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的生活,从而就无限制地娇宠孩子,甚至一味地溺爱孩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造成许多学生的意志薄弱现象。

  (三)造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俗话说,要想治病,必须得找到病根。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得找到意志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呢?

  ⑴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⑵兴趣不稳定。

  ⑶家长的教育方式。

  五、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⑵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要从小抓起,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⑶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要制定合理的,并重在监督

  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并适当进行奖惩,以鼓励为主。

  六、家长转换角色,做孩子成长中的有心人。

  下面就介绍五种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方法

  1.目标导向法。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

  2.、独立活动法。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等。孩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他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过程中,使意志得到锻炼。

  3.克服障碍法。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点小小的坡度。

  4.自我控制法。家长应经常启发孩子加强自我控制。自我鼓励,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有是意志锻炼的好形式。

  5.表扬法。

  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学习挫折,工作挫折,生活挫折,感情挫折等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有坚强的承受力,去直面人生的坎坷呢?那就让我们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做起吧!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3利用放假时间看了一遍让我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为根本,因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灵魂,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思路学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表现在社会。学校的是有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为重,“才”为辅,让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质好,去适应社会和学校,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主要培养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自理能力。从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她能够独立“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要大量的实践进行,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二、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三、动手能力。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四、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五、尊老爱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同时也身为儿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做好榜样,从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就可以趁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顿饭;父母过生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买些礼物,还可以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上下公共汽车时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车上没有空位时可以把座位让给老人,这些事情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让他也体会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老人。

  利用睡前十分钟,跟孩子聊聊天,给孩子讲些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我们父母对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要紧记六个“不”。不宠,不惯,不迁,不就,不打,不骂。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让她们觉得我们父母都要以她们为中心。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打,不能骂呢?由于现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强,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是打骂她们会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们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让小孩从中领悟。

  看了《父母课堂》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父母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希望《父母课堂》可以让家长与老师多方面沟通、交流,家长做表帅,为孩子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篇九: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教育的成功—-有赖于良好的沟通

  案例

  《当着大家的面你给我讲清楚》

  教学目标

  日期

  2018年9听课人数

  34人

  月18日

  对象

  六(3)班

  授课教师

  王

  进

  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通过实际的案例探讨分析,让家长在小升初来临之际面对孩子还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学习成绩问题和沟通问题等思考,引导家长要学会改变自己,尊重与理解孩子,以平等姿态与孩子对话,以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顺利完成六年级的学习任务。

  案例《父母课堂》2018年1月合刊

  “当着大家的面你给我讲来源

  清楚”一文

  教学过程

  一、案

  例

  展

  示

  引言:

  PPT展示案例,教师旁述(6mins)

  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的学习。一转眼,我们的孩子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孩子渐渐长大,身心日趋成熟。学习、生活上都走向独立,却不太成熟。慢慢地,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也产生一些难题。对父母的千叮万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部分同学不主动也不愿意与父母说心里话。再过一个学期孩子就要升上初中,向着自己的梦想腾飞。那么各位家长您准备好了吗?

  首先,请大家阅读《父母课堂》这本杂志中关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案例——“当着大家的面你给我讲清楚”

  师:阅读完了文章,请各位家长想一想: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请问有哪些家长能分享自己的看法?

  (家长分享发言8mins)点评:

  1.父母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实对孩子来说也二、一种伤害。

  案

  2.与孩子的心灵距离渐行渐远了是因为父母在表例

  达情感和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拉开了心与心的距分

  离。

  析

  3.对孩子的问题感到厌烦,容易恼羞成怒,是因为父母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没有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师:那么,父母说出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请问有哪些家长能分享自己的看法?

  点评:

  1.如果孩子真的是在研究难题,而父母的误会和不相信,会导致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因为不想再受到责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不再专注学习了。

  2.

  当着大家的面让孩子说清楚,是很难为情的。毕竟这是私事,那里是公众场合。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下去容易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造成心理上的阻碍。

  3.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会从父母的话中感到被瞧不起的滋味,失去自信。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会相信孩子,给他自信。

  师小结:

  1.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是什么出现了问题。

  2.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家庭都必须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3.换位思考。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心中的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

  可。彼此敞开心扉,心灵对话,真诚倾听,相互了解,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你会收获惊喜。

  师:案例中的妈妈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反观我们自己,那么,在您的家庭教育当中,出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您会以怎样的方式、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

  请联系大家自身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其他家长共同

  反思、讨论,等下请部分家长来分享交流。

  三、组

  织

  反

  思

  (家长讨论并分享

  教师随机点评家长的发言10mins)适当点评家长的话:

  1、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尊重孩子。

  2、孩子的心里在想着什么,他需要什么,渴望什么,父母可能不知道。

  3、在孩子眼中,父母没能做到平等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刚刚通过大家的反思,我们慢慢地发现了我们四、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所在,家庭教育不足导致困惑青少引

  导

  践

  年,而家庭教育不足多为沟通障碍。

  PPT展示资料,教师旁述(阅读:5mins)

  师总结:相互尊重,认可对方,人格平等,理解对4行

  方的感受,明白对方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换位思考,父母不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培养孩子自主、独立、自信。

  师:《父母课堂》就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推荐各位家长阅读《父母课堂》这本书中“用共同成长法则促进亲子沟通”这篇文章,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其实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六年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面对小升初,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五、也有很多的不适应,各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叛逆行为,课

  他们很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后

  作为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拓

  技巧,要耐心倾听,用心指导。尊重孩子,让其树立信展

  心,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让他们健康成长!

  其实啊,在《父母课堂》这本书当中有许多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处理方法,希望家长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孩子们都能敞开心扉,把大家当成最知心的朋友。

  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反思

  在第二环节分析案例的时候,家长是慢”热起来”,大约过了五分钟家长的讨论才热烈,看到他们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写下来,很让我感动。特别是看到家长们上台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分享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觉得这样的培训不仅对家长来说是有收获的.

推荐访问: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设计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家长学校 案例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