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写作,布局谋篇》示范课教学设计

写作 布局谋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谋划。

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常见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2)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通过感悟,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技巧。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1)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 图纸,也就是设计图。作文也一样,讲究布局谋篇。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
同样,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因此,在动笔之前,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教师板书课题:写作 布局谋篇(出示课件2)
二、整体感知,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布局谋篇?(出示课件4)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二)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呢?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出示课件5)
材料的安排要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预设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出示课件6)
列提纲是在写作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三)常用的布局谋篇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出示课件7)
是指在布局谋篇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运用此法,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思维,才能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预设2:片段组合构思法(出示课件8)
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段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预设3:悬念设置构思法(出示课件9)
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预设4:纵横对比法(出示课件9)
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结合,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等。

预设5:欲扬先抑构思法(出示课件10)
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预设6:时空推(转)移法(出示课件10)
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方法。

(四)作文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出示课件11)
常常是在围绕一个中心写时,中途岔出别的话题。

预设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出示课件11)
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儿算哪儿,思路缺乏条理性。

预设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出示课件11)
三段式,还有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去,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性。

预设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出示课件12)
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预设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出示课件12)
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

(五)常见的文章结构样式。(出示课件13)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横式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等。

预设2:纵式结构:有递进式、因果式等。

预设3:转折式结构,也叫悬念式。

(六)新颖别致的结构方式(出示课件14)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对话(访谈)式。

预设2:排比段式。

预设3:镜头组合式。

预设4:题记、后记式。

预设5:网络论坛式。

预设6:电视直播式。

预设7:剧本式。

预设8:诗词仿拟式。

三、合作探究,写作实践 文题展示一:(出示课件15)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出示课件16、17)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为“家乡的名片”。

首先审题立意。研读题目,抓住“家乡”一词确定写作对象;抓住“名片”一词确定写作范围。“名片”意为“交际时所用的向人介绍自己的长方形硬纸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务、地址等”,在“名片”前冠以“家乡”二字,即是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故在写作时应选择最能展现家乡特色的事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然后选材。选材应围绕家乡最有特色的地方,可以选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风俗传统、某些著名的人文建筑、某段著名的历史、某些著名的风味小吃、某些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材要丰富、真实、典型,能够表现中心思想。这道作文题适合写叙事散文、写景散文。

列写提纲时,要从所确定的文体出发,表现文体特点,切不可胡乱安排,写作时信马由缰,既偏离文章主题,又文体不清。写作时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对“写作实践·文题一”进行了写作的审题立意、写作选材、列写提纲做了分析,下面同学们再来看看我对本题的写作思维导图,对我们写作本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出示课件18)
范文展示与点评:(出示课件19-24)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范文,并对范文中的亮点进行赏析。

范文展示:(出示课件19-23)
范文点评:(出示课件19-23)
教师总评:(出示课件24)
作者在熟悉的范围内确定足以代表家乡特色的物产——煎饼,作为家乡的名片,立意符合要求。然后选择与主题契合的材料,详细介绍了“煎饼”的制作、食用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煎饼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条理清晰,首尾照应。

文题展示二:(出示课件25)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写作提示:(出示课件26)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立意一旦出现偏差,则全盘皆输。认真研读这则材料,抓住母亲的话,深悟母亲话中的内涵。

母亲话中的关键语“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是要付出劳动的”,它所表明的深意:生活中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母亲话中的另一关键语“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它所表明的深意:要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幸福和甜蜜。

母亲话中的第三处关键语是“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它所表明的深意:和人相处,要懂得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有。

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立意,围绕此立意确定文体并进行选材。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皆可。

范文展示与点评:(出示课件27-31)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范文,并对范文中的亮点进行赏析。

范文展示:(出示课件27-30)
范文点评:(出示课件27-30)
教师总评:(出示课件31)
这篇优秀的习作亮点颇多。从主题上看,文章立意深刻,阐述了“只有懂得分享才能更好生活”的道理;
从内容上看,内容丰富,作者选取了两个相互对照的事例,使主题更全面;从布局谋篇上看,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方面颇具匠心,采取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层次更分明。

文题展示三:(出示课件32)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出示课件33)
这是一道有材料的命题作文题,材料是为了帮助理解题目、打开思路而设的,所以写作前应该认真分析材料。材料中列举了诸多“路”,这些路都是延伸出的“路”的象征义。生活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历经了喜怒哀乐;
学习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虽有艰辛,但也有丰厚的收获;交友也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要付出真心、诚心才能结交挚友;追求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有无尽的期盼和思考。

由此拓展开来,我们还可以赋予“路”其他的象征义,比如读书之路、进取之路、拼搏之路、成功之路、人生之路、治国之路、创建文明城市之路等。布局谋篇时,要先确定立意和素材,然后梳理,列写提纲。写作过程中一定注意紧扣题目“在路上”,将内容和“路”结合起来,切不可顾此失彼,导致写作中不见“路”的踪影,文章跑题。

范文展示与点评:(出示课件34-39)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范文,并对范文中的亮点进行赏析。

范文展示:(出示课件34-38)
范文点评:(出示课件34-38)
教师总评:(出示课件39)
作者通过描写一次登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在路上”的“路”,既指实际的登山之路,又指人生之路。文中对沿途景物的描写,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围绕一个中心:在人生之路上,遇到困难不放弃、不迷失,坚持到底,才能看到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四、课堂延伸,拓展延伸 (中考真题)写作。(出示课件40)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教师讲解: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对这道中考作文题进行解析。(出示课件41)
本题为“提示语+题目”形式的全命题作文题。

首先,认真研读提示语,明确题目《答案》的含义:填写在试卷、作业本上的问题的答案;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答案,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观点态度等。“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所写“答案”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有时又不止一个”,即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其次,明确要求,尤其要注意“有真情实感”这一点。

教师:下面我们再读本题进行写作指导,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出示课件42)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1:学校生活中,一次挑战自我的经历是一次寻求“答案”的过程。通过学校生活的经历,从生活小事做起,改变自己,挑战自我,最终成功融入集体,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找到成长的答案:做人要有集体意识、大局意识,不能太自私。

预设2:家庭生活中,一次孝心的表达是一次寻求“答案”的过程。以此立意,可围绕“亲情”来写,选取典型事例,表现自己由原本的懵懂无知到懂得关爱父母,从生活细节上尽到自己的孝心,从而表明自己寻求到的“答案”,即要懂得“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付出爱”。

预设3: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1+1”等于多少?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然后给自己一个丰富的“答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戏剧对白(或独白)、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考生的范文,对我们一定有写作借鉴之处 出示范文:(出示课件43-46)
范文点评:(出示课件43-46)
教师总评:(出示课件47)
作者精心选材,在文中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一次抉择的经历——为了学业暂时放弃弹琴的爱好。这次明智的选择被作者视为“一个满意的答案”,选材很独特。文章注重前后照应,在“融融月色之下”,由“轻拨琴弦”开始,又在“月色依然皎洁”时,以“合上琴匣”结束。行文完整而严谨,如行云流水,显现了作者裁剪布局的精妙。

【教学反思】 本课作文教学设计,先介绍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对布局谋篇有理论上的了解,再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布局谋篇的作用,接着以作文题目演练,训练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的能力,并出示范文,让学生根据范文进行点评,巩固所学布局谋篇的方法,最后中考拓展作业,再次巩固所学。

【课后预习】 1.要求学生预习《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在预习中,初步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推荐访问:九年级 布局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