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申报材料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申报材料 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315人,教职工176人,长期以来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进一步创新方法、开拓思路,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为了保证数字智慧型校园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我校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金需要和政策保障。我校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科学规划,以应用促建设、注重核心投入、资源有效重组利用,深化管理应用,专业模块化的发展策略,全面推进数字智慧化校园建设工程。

一、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情况 1、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网络建设根据学校需求稳步发展。根据我校数字智慧化校园建设三年规划,规划建设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心,对学校网络环境进行优化,整改线路,升级硬件网络设备,保障课堂教学应用、教师备课和学校行政办公需要。我校现已将网络接入点普及到校园办公区、教学区,基本满足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备课、上课和行政办公等各类活动的开展。实现在校园网络接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收集、整理以及分类。实现各班级“班班通”多媒体一体机教学的网络环境的稳定流畅,实现主要办公区域网络环境的稳定和流畅,实现教师电子备课、学生网络探究学习提供稳定和流畅的网络环境。为数字化校园的深层次的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

2、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和发展情况。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每个班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学校配备了三个微机教室,学校生机比5:1,配备3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满足学生信息技术上机学习的需求,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班班通”项目管理和应用。

我校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为提高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全校三十二个教学班和各特种室全部配备了“班班通”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教师基本上能快速掌握“班班通”项目设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的操作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班班通”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实现于课堂实践与课堂改革中,并迅速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化融合。中学教师备课用笔记本和计算机配备数量达到1:1. 平县第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现有学生2886人,48个教学 班,教职工153人。目前,我校已经实现了双100M光纤接入,拥有机房、 高清安防设备、全自动录播教室1座、计算机机房2座、智能机器人10 套、红领巾广播站、人脸指纹考勤等;
所有班级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 师办公电脑配备率达到1:1,生机比10:1;
创建有学校QQ群、微信群平 台、乐教乐学平台、希沃平台,实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年均信息化投入 30万,校本资源、信息化投入逐年增加。智慧校园实施方案(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可附页)
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校园信息化建设向“智慧校园” 阶段迈进。从多地及国外先进学校建设发展来看,“智慧校园”已经成为 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所在。根据《衡水市中小 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衡教电【2018】6号)的要求,结合我校教育信 息化工作实际,为扎实有序地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特制定本“智慧 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区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 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 突出重点;
优化应用,资源共享;
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 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 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 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 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 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学校以网络为平台, 拓宽教育教学的辐射范围,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通过新技术在课堂运用, 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的教学与管理,有效提升学校教学 与管理的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融合性的学习状态,实现教学 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为全面开展云教育的实践进行有效探索,以信息 化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具体目标:
1.创建动态、优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完善硬件设施,积极推进校园网 建设,为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班级管理等提供网络平台。让师生在浓郁 的信息化氛围中感受现代化教育的魅力与便捷。

2.完善网络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部门工作逐步实现信息 化管理。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 质量。

3.构建信息化的新型教师队伍。不仅从信息化应用上,更要从转变教 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上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4.完善网络教研的研训新模式。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宽网络校本教研的 内涵,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 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5.实现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营造一个能促使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氛围,逐步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 式,学会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改变单一的 个体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网 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和 教学方法的更新。

6.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 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 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 络化。

7.建设和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数字化实验室及智慧教室。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安平县第三实验小学现有学生2886人,48个教学班,教职工153人。

目前,我校已经实现了双100M光纤接入,拥有机房、高清安防设备、全 自动录播教室1座、计算机机房2座、智能机器人10套、红领巾广播站、 人脸指纹考勤等;
所有班级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办公电脑配备率达 到1:1;
创建有学校QQ群、微信群平台、乐教乐学平台、希沃平台,实 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提供了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平台。能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化 成长。

四、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师生信息化应用基本情况。

我校为加快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有,微信公众号1个、乐教 乐学平台APP等,筹划建设学校门户网站。

在教育教学方面,为推行教育教学信息化,我校每年开展多次信息化 培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与应用,确保教师信息化提升 工程的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老师们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已经基本具备, 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交互式触摸一体机、PPT等设备和资 源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常态。

五、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 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 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 1.“智慧”组织与管理 学校坚持统一规划“智慧校园”,分步实施。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学 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信息中心主管具体负责,各处室、年级组、 教研组、班级、计算机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参加,负责实施“智慧校园” 建设。

2.“智慧”规划与总结 结合本校实际,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主线,在学校信息化设备设 施、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等方面进行大的投入,为“智慧校园”建设与应 用提供保障。

3.“智慧化”环境建设 建立覆盖所有功能场室和应用终端的校园网,并按照统一建设、统一 接入、统一认证的原则对全校的计算机终端进行统一管理。100%的教室和 功能室配备了多媒体互动平台并接入互联网。

建设和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数字化实验室及智慧教室。

学校应用并创建各种管理网络系统和平台。

-------------------------------------------------------- 建立安平县第三实验小学网站——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为中心, 将信息技术和学校管理、师生互动、家校沟通、合作共享相融合的综合性 网络平台。

4.“智慧校园”资源建设 建设安平县第三实验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 应用的过程中,吸纳教育界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优质数字资源,与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云平台对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实现大量优质的、内容 开放的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 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从我 校师生在使用资源、参与活动过程中产生各种生成性信息,如批注、评论、 作业等,生成大量的数字资源,为后续学习者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改进发 挥重要作用。积累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素材资源等 教师教学资源,积累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教研资 源。

5.“智慧教师”队伍建设 为推动学校“智慧化”的进程,学校采取各种方式对全员教师进行全 面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针对教师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别进行师生微 课制作、班班通白板软件使用、教学平台使用等多项培训。

七、预期效果 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 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 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 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 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 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为建成优质、 安全、绿色、人文的信息化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八、“智慧校园”建设进度 1.2018.10-2019.2进行高效化的学校“智慧”管理 学校对全校老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的网络化、规 范化,依托网络平台,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的 各项工作进行信息化智慧管理,尝试网络教研的研训新模式。为了满足教 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改变以往集中开会研讨的形式,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 动。

2.2019.3-2019.7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与研究。

(1)智慧化的课堂教学 学校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育教学学科比例达到 100%,电教覆盖率占总课时的85%以上。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基本 实现普及与提高,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课时比例平均达到90%,其中语 文学科达到100%,英语学科达到100%,信息技术达到100%,数学达到90%, 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健康教育等达到80%以上。

智慧化的生本学习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引发了学生 校外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备进行 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和表达的技能,逐步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学会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改变单一的个体 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智慧化”互动式的家校沟通 学校凭借互联网,利用家校通、学校网站、乐教乐学等平台,建立开 放、动态的家校互动平台,为家校携手共同育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 强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

(4)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室、数字化实验室及智慧教室。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制度保障,成立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晓丽 副组长:许红玉马贺松 成员:办公室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 (二)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 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 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 管理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 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 执行国家、省、市、区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 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 专职人员;
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快建 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 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 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 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 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推荐访问:人工智能 中小学 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