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特色工作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某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特色工作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特色和亮点 1.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全市第一。开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及监测工作,推荐申报省级3家,完成并通过省市监测47家。截至目前,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全市第一。

2.提前完成某国家公园生态搬迁任务。制定《某国家公园生态搬迁实施方案(2023-2025)》,明确搬迁政策、搬迁标准、画好生态搬迁三年“路线图”。稳步推进某国家公园生态移民,涉及核心区31户98人已经全部完成搬迁,通过市“大搬快聚”办现场核实验收。一般控制区内的原住居民完成搬迁430人,占应搬迁人口的14.5%,超额完成年度10%的任务数。

3.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数量和主体开具率均位居全市第一。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区级以上示范性182家生产主体全部纳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系统,区域内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农产品生产者合格证使用率达100%。累计开具合格证23.02万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数量和主体开具率均位居全市第一。

4.以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为抓手,实现清廉村居智慧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清廉村居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我局作为清廉村居建设的牵头单位,通过建立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让资产资源纳入监管,让合同监督从无到有,实现了“三资”管理的科技引领,“清廉村居”的智慧监管。目前,某街道道岗村、后碓村、大坂洋村和吴宅村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已试运行成功。该系统上线后,农村“三资”管理由“层层转”变为了“直通车”,村报账员只需在管理系统中发起支付申请,经村、街道审核、审批后,直接可在系统内完成资金支付,形成村级账户资金流转闭环,成功实现村账审批不跑乡镇(街道)、资金支付不跑银行,随时随地转账对账。有效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了村务工作效率,实现村级集体资金往来透明监管。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高要求,要清醒认识到我区“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四大压力”。

一是生产保供压力。“米袋子”“菜篮子”基础不够稳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近郊蔬菜产业基地少,粮食、果蔬生产主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还不足。

二是产业转型压力。我区有食用菌、竹产业全产业链2条, 食用菌、笋竹也是我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受其他区市食用菌产业的冲击和全国食用菌产业整体经济环境下行的影响,我区食用菌价格一直疲软,笋竹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规模也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绿色发展中“不生态、不绿色”问题依然存在。迫使我们要加快推进食用菌、竹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休闲农业、甜桔柚、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农民增收压力。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仍处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状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还比较缓慢,龙头企业多而不大,散而不强,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受疫情影响,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和乡村休闲产业目前尚未完全恢复,低收入农户工资性收入难以持续快速增长,经营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

四是要素保障压力。乡村发展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供给不足,农村资源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乡村人才尤其是青年人和高素质人才紧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三农”干部队伍薄弱,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培养和科学使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大压力”既是问题,也是潜力,是未来“三农”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找准突破的靶向切口,变压力为动力、变短板为优势,以压力的突破、短板的拉升实现 “三农”发展的新飞跃。

三、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坚持因地制宜和市场导向,按照“人口跟着产业走、产业围着人口转”和“人口集聚带和重点产业带建设相统一”产业布局要求,突出规划引领、政策推动,项目支撑和服务保障,在抓好竹、菌、果传统农民增收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聚焦“五个两”工作,即推动“两大产业”(甜桔柚、林下中药材)、谋划“两大园区”(近郊蔬菜产业园、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实“两大工程”(“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打赢“两大战役”(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和“消薄”提升战)、推进“两大活动”(“三联三送三落实”和“两进两回”大比拼活动),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两位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15%以上,乡村振兴、省26考核位次稳中有进,区综合考核优秀。

(一)推动甜桔柚、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建设 一要抓甜桔柚提质扩面。新增 2000亩以上,谋划推进1个万亩、2个3000亩,3个千亩重点甜桔柚基地建设。重点是想方设法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某农旅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面上抓好扶持政策的完善和种植用地问题的破解。

二要抓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增5000亩,着力推进张村--某良万亩白芨基地和百丈5000亩重楼基地加快建设,重点关注乾宁龙头企业的白芨种植扩面和中药产品研发及在庆加工厂的建设(面膜、口红),谋划建设中药材市场。

(二)谋划近郊蔬菜产业园、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一要谋划近郊蔬菜产业园建设。加强联合招商,推动举水、岭头茭白产业转型发展(高山蔬菜、花卉、茶叶)。重点是推进星光区块百亩规模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做好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争取和扶持政策研究制定。

二要推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推进灰树花产业发展和某袖珍菇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谋划在区城周边建设十个百亩规模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今年计划推进3个基地建设。

(三)做实“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一要扎实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全力推进同心三期、屏都黄弄等集中安置小区加快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国家公园创建搬迁任务(核心区100%,控制区30%以上力争达50%),以自愿、竞争为原则,公示关口前移,牢牢把控主动权,稳妥有序推动整村搬迁工作,实现搬迁3000人以上,创建示范样板推动社区规范化管理,努力争创示范 区。同时,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建设用地复垦400亩。

二要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以全域洁净为基础,按照“面上整洁、点上精致、线上出彩”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督查考核作用,扎实开展“全域洁净大比拼”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改造农村厕所20座,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站点4座,完成S郎第六批历史文化重点村建设和验收,启动某岭村项目建设,努力争取第九批项目,确保完成4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其中精品村13个)创建任务。

(四)打赢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和“消薄”提升战 一要全面打赢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一是动态排查管理。持续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动态排查和识别,要充分利用好部门包村走村工作制度和区领导联系乡村及农村网络员制度,及时发现因主要劳动力去世、生病、致残而迅速致贫返贫的情况,切实加强动态识别,确保8000元以下农户全面消除。二是精准建档立卡。由民政部门为主进行识别,各乡镇(街道)按照“五级书记抓振兴”要求,亲自部署、亲自落实,提高建档立卡的精准度。积极配合纪检、人大、政协的督导检查行动,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三是加强结对帮扶。按照省里的要求,实现“一户一策一干部”全面覆盖,确保低收入农户每户都有干部联系,每户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每月联系一次,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同时,新识别出来的低收入农户,特别是收入8000元以下农户,要逐户落实差异化帮扶举措。将“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落实情况纳入乡村振兴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抓细乡村振兴结对工作。

二要全面打赢“消薄”提升战。加大各条块项目、政策、资金等的整合力度和要素倾斜,不断充实完善三级项目库,及时调整优化“消薄”项目,切实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山海协作”、省级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等举措,全面提升“消薄”质量,实现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30%。

(五)扎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和“两进两回”大比拼活动 一要持续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活动。成立10个服务小分队,联系10个村、10个农业龙头企业、10个农业基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聚焦农业生产最需要、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让机关力量向一线下沉、干部在一线担当、问题在一线解决。

二要深入推进“两进两回”大比拼活动。建立健全“两进两回”政策措施,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乡村、乡 某回乡村,引导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加大农业产业领军人才、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全力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人、钱、地、技问题。

推荐访问:某区 下半年 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