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试卷(中学)(6)及解析

2022年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试卷(中学)(6)及解析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1.D【解析】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年限是九年,所谓九年义务教育。 2.教育家( )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夸美纽斯 2.B【解析】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3.《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D【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4.教育( )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A.民主化 B.全民化 C.多元化 D.现代化 4.A【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5.(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分组教学制 D.个别教学制 5.B【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 )。

A.巩固课 B.检查课 C.技能课 D.复习课 6.D【解析】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7.( )强调必须把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 7.D【解析】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杜威等人。他们强调必须把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观点或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8.某个人离自己10米远,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要比这个人离自己3米远形成的像小得多。尽管如此,我们并不会认为某个人由10米处向我们走来时,他会变得越来越高大。这是( )现象。

A.大小恒常性 B.颜色恒常性 C.形状恒常性 D.亮度恒常性 8.A【解析】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身高大小不变是大小恒常性现象。

9.实施( )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A.义务教育 B.班级授课制 C.终身教育 D.素质教育9.D【解析】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10.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才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思维的( )过程。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概括 10.B【解析】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11.学习即“形成”是( )的基本观点。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1.C【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学习即理解、学习即潜能的发挥、学习即“形成”、学习是对学习者有价值的学习。

1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2.A【解析】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否定了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即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13.( )阶段,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A.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3.C【解析】在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14.(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B【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5.( )的习得往往比较慢,但一旦形成,往往不再需要意识的参与。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15.A【解析】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知识的习得往往比较慢,但一旦形成,往往不再需要意识的参与。

16.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D【解析】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多种,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等等,德育过程便是在这些矛盾中展开的。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思想改革 17.C【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18.教师在讲述课文时,不仅通过精彩丰富的语言将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入到相应情境之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主要体现了情绪对认知的( )。

A.动机性功能 B.信号性功能 C.感染性功能 D.保护性功能 18.C【解析】情绪对认知的感染性是指人们之间情感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感染性。

19.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这种治疗强迫行为的方法是( )。 A.森田疗法 B.暴露与阻止反应C.系统脱敏疗法 D.行为塑造法 19.B【解析】这是治疗强迫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暴露与阻止反应”。 2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

A.传道 B.授业、解惑C.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D.管理班级 20.C【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二、辨析题 21.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得到补偿。

21.√【答案要点】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发展期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得到补偿。因此,教育活动首先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22.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

22.×【答案要点】学生能力的发展虽然依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但知识不等于能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训练了能力。学生的能力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取,不是主观自生的东西,而是客观事物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认识与行动的内化,是在这个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23.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23.×【答案要点】机械识记是指人们在识记材料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强化。它的优点是保证记忆的准确性,缺点是花费时间较多,消耗精力大,对材料很少进行加工。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可以使用机械识记。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会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

24.教师作为解惑者,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

24.×【答案要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是终生不忘的。这也符合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其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同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还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25.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25.×【答案要点】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便于储存和巩固。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三、简答题 26.简述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26.【答案要点】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是:(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增强。

27.简述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7.【答案要点】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外形剧变。身高增长迅速;
体重急剧增加;
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

(2)体内机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发育;
呼吸系统发育;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3)性的发育成熟。

28.简述心理辅导的途径。

28.【答案要点】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29.简述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29.【答案要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材料分析 30.王明是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他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王明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他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他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他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王明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问题:(1)王明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 30.【答案要点】(1)根据案例,可以知道,该生具有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 (2)王明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老师的批评有关系,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3)常用的训练方法:①调整自我认识法;
②自信心训练法;
③放松训练法;
④ 系统脱敏法。 3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31.【答案要点】 (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推荐访问:考试卷 解析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