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7篇

篇一: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篇一

  《加强生命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伴随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裂变的时代,生命问题己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心理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然而,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进一步在教学中挖掘所有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生命教育应贯串在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渠道。

  伴随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裂变的时代,生命问题己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希望能够充分关怀、呵护生命,感受、体验生命,创造、超越生命。时代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回声”在我们的教育中,教育也必将回归生命,回归人的发展中。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开展生命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必要性

  1、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如对自然资源滥砍滥伐、无序开采、工业三废,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失衡、生活垃圾等,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直接涉

  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核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生命的存在。我国1999年的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和近两年北方沙尘暴肆虐以及现在被高度关注的雾霾,都是植被被严重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关爱植物、动物的生命。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心理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青少年中他杀与自杀现象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亦不例外。“清华大学某学生伤熊事件”、“南京大学某学生把狗放在微波炉内观察事件”、“南京某校高二学生周某因发现自己的宠物狗被送人,而吃40余片安眠药自杀”“小学生玩LOL连输60场欲轻生”等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一些学生对生命愈来愈冷漠,冷酷。这也无不显示出生命教育的缺失。

  以上事实表明,增强人类的生命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儿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二、生物教学对学生完善生命意识,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学科优势性

  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形成健康人格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健康心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本身蕴含着大量生命

  教育的素材,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及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和显著的优势。中学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时刻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又与人文学科沟通、融合,顺应社会、学科、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较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

  三、抓住生命教育的契机,健全学生心理健康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心理。

  生命教育起点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生命出现以后,以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其它星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伟大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在讲授“生命的起源”时,给学生充分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生命产生的艰难,只要出现一点问题,生命体都不可能孕育成功,因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特别是在“人的生殖”的学习时,使学生意识到,我们是几十亿分之一的优胜者,我们的生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通过近10个月的培育后才产生的,在这10个月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是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疼痛才把我们产下,并且在生产中,母亲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心理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心理。

  本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和从大自然摄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但一夜醒来,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所蕴藏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我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

  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心理。在探究完《种子的萌发》的实验之后,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下延续,把这颗发芽的种子种在花盆里,继续培育,认真写观察日记,自己记录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体会生命成长的艰难,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从而在心理上认同每一个生命的不易。

  3、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心理。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在介绍到有关蛋白质、DNA、遗传病等有关知识时,让学生明白生命体的个体差异性,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每个生命总是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不可以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小知识,以增强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体的意识,如介绍艾滋病、肝炎等遗传病的起因和传播途径,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明白关心弱势群体的价值,理解平等对待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生命。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讲授《健康的生活》的时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明确吸烟酗酒的危害,远离毒品……并且开展专题讨论,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监狱,邀请服刑人员做报告,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一次有意无意的伤害对社会、家人带来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心理教育,不是一节课或一项主题活动,也不求通过一节课或一项主题活动解决所有关于生命教育的心理问题,而是要有意识地挖掘生物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从而提升生命的本质意义。通过课内课外、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与深化,形成生命教育的立体化,使学生点燃生命的激情,思想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篇一

  《加强生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篇二: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能流于形式,它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有着具体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一

  《生命教育策略探索》

  [摘要]传统的教育观将物的价值置于人的生命价值之上,青少年本身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导致生命悲剧屡屡发生,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命关怀

  生命教育

  学生

  近年来,校园中不断出现一起起踩踏事故和学生自杀事件,如花的生命来不及绽放就被无情地扼杀。生命的失去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伤痛,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在这逝去的生命背后,有着哪些值得深思的话题?如何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可见,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所谓生命教育,具体来说就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认识并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自己的生命价值,提高生命的品味,树立起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能流于形式,它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有着具体的内容。本文试图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放眼现实,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塑造健康人格的需要

  现在的在校生大都是九十年代或跨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受过苦,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许多同学都以自我为中心,娇横、自私、心理调节能力很弱,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委屈。父母又寄予他们太多的希望,再加上学校强大而片面的竞争压力,使很多青少年在人格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他们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往往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2013年1月11日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火箭班”初一学生因学习成绩排名下降从11层楼跳下;2013年1月17号,江苏扬州名校树人学校16岁初三学生留下遗书称因“害怕”不得不自杀,随后从教学5楼跳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就占了25万。在这些自杀的人中,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乃生命教育的当务之急。

  树立生命权威的需要

  生命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生命的价值是无以伦比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任何物质的东西都黯然失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生命的尊严一直被蹂躏、践踏,直到今天,生命意义的缺失,仍是社会的一大顽症。中国矿难的一次次发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爆炸声

  中血肉模糊,这些事故的背后,是某些领导、企业主乃至矿工自己生命意识的缺失;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同样是肇事司机生命意识的缺失,是18个路人生命意识的缺失。如果那司机和18个路人也懂得关爱别人的生命,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一幕幕仍是生命意识的缺失。树立生命权威,捍卫生命的尊严,挖掘生命的价值,是现代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的生命美丽绽放

  教师的使命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生命如花般美丽绽放,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和成长,让每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强烈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确立“生命关怀”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一直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学校,要为自己的前途付出一切而在所不惜,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忽视了对生命的感受、体验和尊重。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旨是解放人、发展人、滋润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教育在关注社会文明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发展,教育要引导人追求生命的完善,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追逐生命中的“峰值”。蒙代梭利也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说到底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不能被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生命关怀”的意义出发,教育就不应该把一定的社会要求当作“模具”,把学生当作是抽象的材料去进行“加工”,企图打造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而应该为其生命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生命关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育者生命教育素质,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1)专题教育内容丰富。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篇三: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命教育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命教育论?1  摘要:庄???哲学博?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命智慧。从概念解读、当代?学??命教育中传统?化的缺失、庄???哲学融?当代?学??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性??来构思全?,浅抒?见。  关键词:??哲学;?命教育;传统?化  ?、概念解读  ??哲学,是关于??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探讨??的?的、意义和价值等,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式,对?们的?活起指引作?。  ?命教育,就是关于?的?活、?命与??问题的教育。  ?、当代?学??命教育中传统?化的缺失

  1.?命教育意识上对传统?化认识的弱化  传统?化是?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化遗产,也是?个民族特有的思维?式和精神体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曾这样写道:“在近6000年的?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从未中断过的。”可见中国?化的博?精深及其在?类?明发展史上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价值。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多元?化的不断冲击,加之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传统?化正在不断被消解,表现在?命教育理念上,即是对传统?化的漠视。  (1)多元?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增?了?们适应社会的难度。我们在?出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来。?对良莠不齐的外来?化,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当代?学?,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不能形成正确的??观和世界观。外国媒体和舆论?肆渲染的?化相对主义和历史虚?主义,奉拜?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主义?上,正不断消解着我国?贯主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腐蚀着青年?代。传统?化被弱化,?命意识在淡化。  (2)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  ?业?命在为?类创造了极?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类看到了科技理性的?穷威?。新中国成?后,?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我国?度?常重视重?业的发展,对科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度。“科学技术是第??产?”作为?个标杆指引着中国前进,引领着这?代中国?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与国际化接轨,理?科优于?科,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度与语?相媲美。尤其在进??学后,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和系统化,部分学?为了?后更好地就业,专攻专业技术知识,?对国学的研究则?乎处于搁置状态。对科技理性的过分推崇导致??教育的缺失,?们的精神?益空虚,整个社会和?的发展都被“单向度化”。

  2.?学??命教育内容中传统?化的缺失  ?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杰·唐纳·华特?在美国加州创办的第?所?命教育学校——阿南达智慧?活学校。旨在关注青少年反吸毒、预防艾滋病、?杀等暴??为。?前西?关于?命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国?校?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尚不健全,?命教育课通常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理辅导课的形式开展,?命教育内容过分注重说理教育和表达政治教化功能,?忽视了传统?化对学???素养的陶冶和实践能?的培养。  三、庄???哲学融?当代?学??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命教育思想,其中以儒、道、释三家思想最为突出。庄?,作为道教四?真?之?,是继??之后道家学说的集?成者,研究庄?的??哲学思想具有重?的意义。

  1.进?步丰富?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命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晚。最初对?命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西?哲学中的?命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命教育思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学者开始着眼于对来?中国本??化的中国传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研究庄???哲学中的?命智慧,有利于进?步丰富?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增强我国?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  《庄?》全书?万余?,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蕴含着较为系统完整的?命观。将庄???哲学融??学??命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的民族?尊?和?豪感,增强四个认同(即对伟?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庄???哲学融?当代?学??命教育的可?性  本?拟从庄???哲学的?命观、处世观和??观三个?度来谈庄???哲学中的伟??命智慧。

  1.庄?的??观:重?、顺?  《庄?·知北游》?:“??天地之间,若?驹过隙,忽然?已。”庄?深知??短暂,教导?们要珍惜?命,体现了庄?重?的思想。  《庄?·?宗师》?:“死?,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意思就是说?命的出?和死亡都是由命决定的,就像?天与?夜的往复变化?样,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庄?顺?的思想。??路上难免荆棘丛?,磕磕绊绊,庄?淡然对待?死的态度,对于当代?学?勇于直??死与挫折具有重?的启发意义。??病死乃?然常态,挫折亦不可避免,唯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跨过??的每?个坎,迎来春天。

  2.庄?的处世观:游世  名利观:庄?深谙?命之短暂,所以他以清静?为的游世态度,劝导?们“?以?灭天,?以故灭命,?以得殉名,谨守?勿失,是谓友其真。”(《庄?·秋?篇》)。意即?不要为了???毁灭?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殉名利,谨守天道?不离失。众所周知,在物质财富极?丰富的当今社会,?们很容易为名利所扰?丧失本真,对于即将?进社会的?学?亦如此,庄???哲学所倡导的名利观对当今?学?养成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的指导意义。??在世,?个?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是谁,??的初?是什么,切忌执着于现实的功利,为名利所累。如若?味地争名夺利,必会违背?然的道德,?向事物的反?。  智慧观:在对待知识??,庄?强调要先存诸?,?后存诸?。认为?只有??储存了?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去指导帮助别?。这?思想在《庄?·逍遥游》中也有体现: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就是说如果?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量负载?船。当今社会,?对?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在校?学?表现出?种焦虑、急躁的状态,好?骛远,急功近利。殊不知“梅花??苦寒来”,纵使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有内?保持?颗虚豁空达的本?,不断充实提???才是硬道理。  ?际观:近年来?校频发的?学?案件中,有很??部分学?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际关系?采取了极端的?式去对待?命。当今?学?处在?个复杂的?际交往圈,他们不仅要处理好与家长、?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处理好社会?际关系。《庄?·??》篇有?句经典名??为传颂:“君?之交淡如?,??之交?如醴”。《庄?·?宗师》也提倡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相助出于?为的莫逆之交。原?这样讲:“相与于?相与,相为于?相为”。当代?学?在遇到?际交往困扰时,?定要产?积极的?理?预,寻求同学、?师和家长的帮助,切莫?极端,让青春之花就此枯萎。

  3.庄?的养?观:体悟?命之道  《庄?·刻意》载:“夫恬淡寂寞,虚??为,此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认为恬淡、寂寞、虚?、?为是天地的本质和道德修养的极?境界。《庄?·逍遥游》中“鼹?饮河,不过满腹”则是告诫?要知?。?螳臂当车的典故则是劝诫?们想问题、办事情前?定要正确审视??的能?,只有在知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我特长。当代?学?在追求?我全?发展的同时,?定要先正确审视??,对??有?个?较正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突出?我特长的同时获得其他??的良好发展。  庄???哲学中所倡导的重?、顺?,体悟?命之道以及游世的思想对当代?学??命观的养成具有重?的理论价值。  五、结语  庄???哲学博?精深,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命智慧,并与当今?命科学与死亡学等学科的发展相契合,必将成为中国开展?命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和精神财富。  参考?献:

  [1]郑晓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xx.

  [2]刘敬妍.试论?命教育观在?校德育中的应?[D].哈尔滨?业?学,20xx.

  [3]阿诺德·汤因?.历史研究[M].刘北成,译.?民出版社,20xx.?命教育论?2  ?、拓展书本内容?动教学

    ?先,不能只顾着向学?传授?物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更应该扩展?物书上的内容,慢慢引??命教育这?概念。学校要重视?命教育这?课程,经常组织?命教育的讲座,更能让学?认识到?命教育的意义。教师不能只?味地和学?讲书本上的内容,?要寻找书本上的内容和?命教育的相似点,从?引进?命教育的内容。将?物学加以拓展,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从?物学很好地过渡到?命教育的课程中。学?通过学习?物学可以知道,?个很?的?命,它们在?物圈都是相互存在的。在如此?的?物圈中,少了任何?种?物,哪怕是蚂蚁,都会影响?物圈的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命,爱护?命。  ?、运?新的科技设备进?教学  ?命教育的主要?的是为了让学?发现?命中的美,从?更加地热爱?命。?命中?个细胞的成长、衰?到死亡,细胞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得以见证了。再到以?为个体,?类的孕育、出?、成长再到死亡,这?步步的不容易。从?类的孕育,看出?命的艰?;从?类的死亡,看出?命的脆弱。只有让学?真正在??明?这些,才能让他们珍爱??的?命。?师找到了?物书本中和?命教育中的融合点,就可以把?命教育带?到课堂中去。多向学?传授?命的美好和?命的不易,让学?知道珍爱?命。在对植物的探讨中,讲到了植物?命的孕育和“种?的萌发”,学?在看种?是如何萌发,然后?长成为?棵参天?树的时候,都会情不?禁地发出惊叹。那么?颗??的种?,在地下悄然?息地?长着,经过风吹?打,慢慢地成长为?棵参天?树,这见证了?命的强?和?命发展的不容易。在教育形式上,我们应该多采?新的形式,?如多媒体教育,多给学?看?些视频影像,直观地冲击学?的视觉,让学?为?命的存在?感到?豪。现今,我们已经跨?了?络的时代,在教育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络的教学来提?学?的积极性。  三、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程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给学?布置课后作业,因为?物在初中教学中本不是特别重要的学科,如果没有任何的课后练习,那么学?可能真的会忘之脑后。对学?进??些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在?定程度上加强学?的记忆性。在初中?物教学课程中,会有很多开放性的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就可以让学?填写实践报告,不?明确的规定实践报告的主题。这种开放性的主题,能够让学?的思维更加活跃,想问题的??也就更多了。教师在课上所讲的?些知识,学?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所以要进??些课后作业的布置,学?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吸收。?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较有针对性,都是?些要求掌握和考试必考的难点和重点。这些知识学习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所以需要在课后花?些时间进?巩固。同时,也可以从多?些??去了解知识,帮助学?消化知识。  四、举办讲座提?学?积极性  学校全??持?命教育的课程,不仅在?物课上要求?师对?物学和?命教育的融合,还要经常举办?命教育的讲座,提?学?的认识。学校可以请?些?命教育的专家,或者是?些?较有权威的教师,对学?进??物教学以外的,从不同的?度对?命教育进?讲解。初中?的思维?较活跃,对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所以学校应该多举办讲座来增加学?的积极性,在讲座中,多推及?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的知识?,提?学?的学习兴趣。?物学科主要就是对?命进?探索的?门课程。初中?物与?命教育的交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认识?命的真正意义。每?个?命都应该值得我们去爱护,只有学?真正意识到了?命的意义,才懂得如何去珍爱?命,善待他?。同时学校也要做好调节,让?命教育能够真正地实施下去。如多采??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式,举?校园讲座等,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命教育论?3  摘要:?命教育的源头始于美国。西?许多发达国家随之在中?学开展?命教育,?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世纪90年代?命教育引?我国,并逐渐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学科渗透?命教育是实施?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渗透?命教育的独特优势,且具有?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命教育;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命教育,国内教育理论界在这个概念的诠释上?直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命教育的概念表述有很多种,专家学者纷纷从多个?度阐释?命教育。?种类型的定义可以认为对?命教育的理解是:通过?命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有关?命的知识,提???对?命的认识,提??存技能,挖掘?命的价值,并对他?的?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还有?种类型的定义是将?命教育诠释成?种教育的?段,教育的观念。本?主要指前者。

  2.?命教育的意义  ?命教育??所具备的价值和进??命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包括:在物质?命层?,?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的?存意识,使其产?珍惜?命的观念,同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存能?的培养教育,诸如动?能?、适应能?、抗挫折能?、野外?存以及安全防范能?和?救能?的训练等,为其个体?命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在精神层?,对其进??命价值升华教育,提??命的质量,为其建?积极的??提供引导。这正是?命教育的最通俗意义。也就是说,?命教育所要达到的?标不仅是让学?学会?存,更要引导学?理解?活、思考?命的意义从?去追求幸福?活。  ?、地理教学渗透?命教育的优势

  1.地理课程是进??命教育的重要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然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的科学,从整体反映?类?存的客观世界。它不仅直接涉及到?类?产、?活的????,还涉及到?类的精神世界。?命教育致?于?与??的教育、?与?的教育、?与?然的教育、?与环境的教育,?论进?哪??的?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如?然地理有利于学?充分认识?命,从?热爱?命和珍惜?命。通过对?然规律和原理的学习,增强?命意识,进?善待?命,尊重?然。???地理的学习能够提?地理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关?和热爱环境的责任感,从?提升?命的?度。

  2.地理教学包含?命教育的?量素材  地理教学蕴涵着的?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认识?命、珍惜?命、尊重?命、热爱?命,提??存技能和?命质量的重要阵地。例如,如何利?地图在陌?地?的定位、GPS的应?等技能。初中地理从经纬?定位开始,进?学习使?地图以及判别?向。这些知识对于学?的?常?活?常有?。此外,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旱、泥?流、沙尘暴等,并不同程度地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对学?的灾害防范意识及灾难发?时的急救逃?能?培养有重要帮助。涉及认识层?的则更多,从正?的熏陶看,如对?宇宙的浩瀚,可见?命之渺?,树?谦虚、乐观的?态等。反?教材也??皆是,通过?类对?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态破坏等,可进?步教育学?树?忧患意识与和谐意识。  三、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渗透?命教育的策略

  1.利?宇宙科学知识,唤起学?对?命的敬畏之感  从宇宙?爆炸形成宇宙的雏形,到太阳系、地球的形成,再到?命的出现,以?于到今天的?类,经历了?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些知识的学习可让学?感受到?命的伟?,对?命产?敬畏之情。进?形成科学的?命观,?励学?要时刻善待?命,不断进取。

  2.建??地关系和谐发展思想,增强学?热爱?命意识  地理学是研究?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认清正确的?地关系,理解?然环境和?命活动的?体性,从?意识到保护环境也是为?类创设良好的?存空间和?活质量,将保护环境看成是?类?命活动的?个有机组成部分。善待环境就是善待?类、善待?命、善待??。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然、社会和?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地理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对?物的保护,对?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是引发学?内?中对绿?、阳光、?命和?然的热爱之情。

  3.利?地理过程与因果关系思想,强化学?战胜困难意志  地理过程思想告诉我们,任何地理事物与现象都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应从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动态发展的视?分析问题。如中学地理讲述的“沧海桑?”、“背斜成?、向斜成?”,就蕴含“塞翁失马”?样的哲理。实际上,许多事情都不是?蹴?就的,?是经过多次的磨练才获得成功。正如陆地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貌,多是经历千百万年的风?后才形成的。因此,地理过程思想可启迪学??对挫折、失败时坦然处之,将其看作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个正常环节,没有必要过分担?和害怕。地理现象的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地理因果关系思想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善于从多?度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4.善于延伸地理知识,训练学??存技能  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延伸地理知识。特别是在讲述?然灾害时,延伸相关知识,以提?学??存技能。世界范围内重?的突发性?然灾害包括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滑坡、泥?流、森林?灾等。?然灾害?乎都与地理学知识有关联,可以通过多种?式影响?们?产、?活,甚?威胁?类的财产、?命安全。为使灾害带给?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们就要对其有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中特别是地理教学中要介绍相关知识。?的?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对突如其来的?类灾难,要教育学?如何?救。站在教学前沿的地理教师?定要传授学?各种?存知识、?法和遇到各种?存危机时的处理办法、逃?本领,提?学?保护??的意识与能?,?不是?味地只讲书本上提供的知识。

  5.利?体验式教学,强化?命教育  体验教育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标,创设“?临其境”、“?临其境”的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该环

  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我教育”,并达到“?我完善”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观看图?及影像。对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并茂的形式,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例如,讲“?然灾害”时,可以给学?播放《汶川地震》纪录?,使学?通过真实的画?去了解?然灾害对?类?活的危害以及在灾难发?后如何去?对。学习“荒漠化治理”时,可让学?观看相关影像资料,让学?感受沙棘、沙枣等植物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坚强的?命?,从?更加尊重?命、珍惜?命,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实地参观。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可指导学?观察??所在地区的种植业,同时引导学?思考当地农产品的产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该如何合理利?当地的资源等,使学?关注当地农民的?活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学?热爱?活,热爱家乡。?且在??然中,可以给学??然之美的熏陶,动物、植物的美,了解?然?河在时间长河中形成的过程,感受?命于悠悠时间的短暂,?命出现、延续的不易。这都属于地理独有的?命教育契机。

    实践活动。利?每年的“植树节”(3?12?)督促学?亲?植树、浇树,使其在植树的过程中,树?环保意识,认识到植树造林给?类?活带来的益处。每年的4?22?“世界地球?”,让学?明确地球是?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与?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四: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2)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二

  《高校生命教育探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高校生命教育未来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生命责任和生命历程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畏艰难,敢于担当。

  关键词:生命教育;责任;高校

  1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

  “生命教育”一词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1968年,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如英国提出教育要顺应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并着手进行课程改革。1989年日本明确提出要以“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观念来定位教育的目标,并着手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

  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省的学校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并设立“生命教育委员会”,还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20世纪末我国的香港出版了《香港的生命教育》、《爱与生命》等专著,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实施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关心、理解每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包含有生命教育的意蕴。但是,真正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来开展,那还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两个文件,自此生命教育引起全国范围的极大关注。2005年“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正式进入上海市、黑龙江省、辽宁省等省市的中小学课堂,随后开始在全国开课。相比之下,我国大陆高校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晩。目前,大陆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

  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意志教育和生命行为教育。

  1.1生命认知教育

  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认识生命的珍贵,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并不断升华生命。如2002年武汉大学组织了一场“生命智慧——如何善待和开发仅一次属于你的生命”的大型讲座,在全国高校率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2006年5月19日,“青少年生命教育全国高校巡回演讲”在北京拉开序幕,第一站设在中国百年华府——北京大学。200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生命教育”的选修课程。2007年12月,全国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举行。会上一些专家呼吁生命教育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之中。随后,武汉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生命教育的通选课程,编辑出版了全国高校首个“生命教育”读本,内容涵盖人生观、价值观、情感、伦理等诸多与学生心智成长相关的知识,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鲜明地传达给学生。同时,一些高校还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把多样的活动形式同各类生命教育的内容主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1.2生命意志教育

  生命意志是人生最内在的动力和精神支柱,意志是人内在的生命追求,人生是生命追求的外部表现。人生有许多障碍,没有意志的人生将无法想象。近年来,高校通过开展系列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生命意志。如所有高校新生入学时都安排了时间不等的军事训练,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身体又磨练意志。部分高校开展了勤工助学的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在业余时间或者假期,参加一些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通过上述活动使大学生接触社会上不同的人和事,以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坚韧性格和迎战困难的意志勇气、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大有裨益。

  1.3生命行为教育

  一个人对生命的认识、生命的意志最后都会融合落实到人的生命行为上。真正健康的生命行为是从人的内心发出的一种对生命质朴的珍爱,这也是生命教育成功最真切的表现。高校的生命行为教育就是通过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如社团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落实的生命教育。通过参加活动让学生得到体验,增强学生对各种不良行动的认识和分辨能力,消除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养成健康的、良好的生命行为习惯,避免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动。

  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在我国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2高校生命教育的未来走向

  生命教育在我国大陆地区已有一定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已初具规模,相形之下,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与基础阶段的生命教育相衔接,高校生命教育今后应该着重放在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和生命责任教育上。

  近年来,高校学生漠视和践踏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学生漠视和践踏生命的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是归结起来主要还是由于对生活意义的失落。这就昭示了:要防止漠视生命行为的产生,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对于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人类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使这唯一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所以,高校生命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去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让大学生弄清楚生命的价值意义,并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其次是进行生命责任教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先存世界的联系产生的。这也就是说,责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

  一个人来说,生命就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即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一个人的责任感越强烈,越能激发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书写出辉煌的人生。生命责任教育就是要唤醒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标,懂得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激发出生命的热情。再次是要进行生命历程教育,特别是关于挫折的教育。人生的历程往往会充满困难和挫折,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比较优越,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命承受之重缺乏体验,对生命中可能出现的苦难、挫折缺乏预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知道苦难也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人只有对生命过程有了科学的认识,才能去理解和思考生命所衍生、所蕴含以及被赋予的博深的社会内涵,才能从自然的、生理的、社会的层面去认识把握和接纳自我,才能感受到自然客观上的“我”,以及与人们建立了相互关系的社会的“我”的统一,真正地成长与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新华文摘,2007(24).[2]董振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J].社科纵横,2010(1).[3]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篇五: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2)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篇二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

  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对策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德国著名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1]。他认为,教育不应仅传授知识,还应体现生命的内涵。

  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学者吴兰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学习并掌握生存的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人文关怀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受教育者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学者王平认为,“生命教育不仅要教育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本质,创造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不仅是对自我生命的关注,还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不仅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还是对一切自然生命的惠泽;不仅是对今日生命的享用与重视,还是对明日生命的发展与期望”[3]。学者张娜认为,“生命教育追求的是生命观变革下的整体教育观的变革,它以生命为基点,围绕

  人的三重生命(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开展相应的关爱生命存在教育、生命的丰富社会属性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4]。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把生命看成是最具活力和存在意义的根本,任何心理因素和困难都不能阻碍或中止生命的存活;二是教育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死亡,当生命受到来自不可抗拒力或疾病的威胁时,要树立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要设法自救和配合治疗,不要失去存活的信心;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应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只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并且热爱和尊重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生命教育在取得显著的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详细分析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寻找合适的解决对策。

  1.对生命教育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看,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成绩往往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具有人格发展不完善、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共性特点,对于学业、就业、经济、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怨天尤人,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甚至出现漠视自身生命、轻视他人生命的情况。大学生中存在的生命意识淡薄、漠视生命以及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现象,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2.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及现实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

  数高校尚缺乏专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机构和教师,其他的任课教师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有关工作经验。而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会直接影响着生命教育的效果。为此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这也是开展生命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3.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缺乏沟通

  生命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缺失都会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系统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回到家中,父母、亲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而社会教育则能让他们把在学校和家庭中学到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在家庭小范围内接受的生命教育只是局部的,是不完整的,只有到社会这一广阔的天地中,才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更生动,才能够接受到更全面的生命教育”[5]。学校、家庭应与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弥补生命教育的不足,使生命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转变思想认识。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学校不应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还应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尊重和关爱学生,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其次,教师、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性的指导;家长应利用各种日常生活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应在社会中对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

  再次,推进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应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力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保生命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事件相结合、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充分阐述生命的内涵,使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防止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

  在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生命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高素质教师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能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并能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能力。只有教师本身具备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和珍惜生命的人。

  3.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从幼儿阶段开始,就应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从小就懂得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不仅要做珍爱生命的表率,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使孩子学会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在这里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学生能够从社会中学到很多知识,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关注生命的价值。因此,社会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因此,应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方面的合力作用,使生命教育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

  和有效性,让生命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构建经验。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6]。应该说,经验来源于实践。同样,生命教育也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学生更能切身体会生命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的生命教育,应是触及心灵、感染灵魂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观摩防火、防灾演习,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观看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纪录片,等等。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

  社,1991:3.[2]吴兰.高校生命教育途径之探析[J].科教文汇,2008(11):11.[3]王平.生命教育的内涵、实践现状及其应然之路[J].教育科学

  论坛,2008(1):11-13.[4]张娜.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9):8-11.[5]罗伽禄.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6-20.[6]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6.作者简介:韩文根(1956-)男,河南新县人,教授,硕导,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德育研究;马慧媛(1990-)女,郑州人,本科在读。

篇六: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生命教育研究论文

  生命教育起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生命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概括归纳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通过生命体验开展生命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生命教育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国内外;研究状况;生命教育课程;有效途径

  一、生命教育的研究背景

  生命教育起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开始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澳洲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自标;日本于1989年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乌克兰2001年开始开设生命科学基础课。我国台湾地区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生命教育在台湾开始蓬勃发展。从我国来看,近十年来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定义上也是围绕生命教育的主体展开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他们提出了一些生命教育的见解。上海2004年开始制定并即将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说明“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已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应该看到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是缺乏的。

  当前,有少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人生的方向、目标、意义和价值不很明确,只专注于当下此在的生活感觉,而淡化了生命的意识和生命的存在。这些“天之骄子”因此陷人了网瘾、自闭、斗殴、自残,甚至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等种种生命困顿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十分重大。生命教育是当今时代回归教育本质的基本要求;生命教育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的需要;生命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把握生命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生命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

  二、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1、国内有关生命教育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生命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流派:以叶澜教授为主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张文质为主的“生命化教育”学派,冯建军教授以其《生命与教育》著作,也应归为“生命化教育”学派;刘铁芳、刘慧博士为主的“生命道德教育”学派;刘济良为主的“生命教育”学派。其中,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研究成果最为显著。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认为:第一,在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教育对象观必须从学生是“认知体”转变到“完整的生命体”,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第二,在新基础教育的最为直观的课堂教学观上,必须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生命层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第三,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对生命的体悟”是教育学的原点。“新基础教育”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第四,“教育的生命基础”的内涵是: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师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校各种实践,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也是人的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第五,从角色表演视角来看,学生生

  命发展是在表演和观看中实现的。第六,“生命”是学校教育、时代、人之间内在相通性的基础。这些从实践需要出发建构的生命教育理论,为教育研究开启了崭新领域和独特视野,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命教育研究及其理论建构大有裨益。

  关于香港生命教育的研究不多。研究涉及以下几点:第一,香港地区开展生命教育居于两方面的背景:一是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二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出现负面的精神面貌。第二,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让学生得到“成熟和快乐人生”。第三,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在操作层面上具有较大自主性,不同单位注重各自的教育实际需要,由此带来生命教育内容“百花齐放”。香港的生命教育的特点是主要由社会和宗教教育中心来推动,在公民教育中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注重课程建设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

  台湾生命教育的研究比较香港和大陆来说,更加深入和全面,既注重理论研究,也重视教育实践。台湾教育部门1998年开展了“生命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实施活动负责人曾志朗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由此开始在岛内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研究始终在理论、实践、政策几个层面展开,研究人员动员广泛,宣传充分,社会反响大,形成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特色。第二,从研究涉及的教育系统来看,重视生命教育的阶段性,即从小到大的一辈子的教育。第三,从涉及的具体内容看,包括了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意义、课程、师资培训、品格、理想、伦理、实施、生死等,涵盖面很广。第四,从研究的取向上看,主要有五种:宗教取向的研究、生理健康取向的研究、职业生涯取向、生活取向的研究和死亡教育或生死学取向的研究。

  台湾生命教育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生命教育启发生命智慧、深化价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生命教育要辅导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增强人际关系技巧、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生命观。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教育、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四个部分。总之,台湾生命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2、国外有关生命教育研究情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批判吸收了存在主义关于“人”的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概念,他说:“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充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因此,可以认为博尔诺夫是生命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之一。杰?唐纳德?华特士的“《生命教育》(1986)是美国较为系统阐述生命教育思想的著作。

  代表人物华特士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他扩展了学校教育的涵义,把教育看作是通过学生学习以指导其生命经验并能正确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第二,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必须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奠定良好基础,为孩子整个生命做好准备,而不仅仅是为就业和挣钱。第三,“教育必须是经验的,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必须把如何解决生命中可能面临困难交给学生,这就是“生命教育”。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课程,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中介,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此,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在刚开始推行生命教育,都会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单一性课程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课程,如生命教育课程、死亡教育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相对于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来说,单一性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连贯性,它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取得了卓越成效。

  2、通过生命体验开展生命教育

  生活世界就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说生活就是在说人,人是具有灵动生命的主体,生活就是生命亲历和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价值追寻过程”。体验使我们融入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生命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亲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

  作、做实验、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在这些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身心,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其目标与生命教育有着契合之处,都是指导个体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4、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生命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大学生生命教育更是有其特殊性,单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0.[2]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7-141.[3][台湾]钮则诚.生命教育――学理与体验[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公司,2004.136.[4][台湾]孙效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台北:哲学杂志,2001(35)4-13.[5]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和生活[J].教育研究,2012(5)17-18.[6]郑晓江.论生活与生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7]李亦非.激活生命,促进成长――“三生教育“教师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

  顾凡,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李肖彤,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七: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一:生命教育学校教育论文

  一、当前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中存在很多对生命漠视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斥着对生命的轻视、漠然、贬低、排斥。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学校的生命教育依然缺乏,生命教育没有真正得到学校的重视。在家庭、学校中,父母和老师或认为谈论死亡不吉利,或认为年轻的学生距离死亡太过遥远,或觉得此话题太过沉重,通常会对孩子回避死亡的话题。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对死亡充满神秘感,所知甚少,甚至错误地把死亡看得过于简单、轻松。由于学生不懂得生与死的真正意义,也往往会导致学生中出现不珍惜生命的现象。这种漠视生命的观念也导致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和研究也相对滞后,生命教育往往只是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部门在开展一些不成规模的宣传和研究。

  2.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生命教育缺乏重视

  2021年,上海市颁布了生命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来确保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有效实施。在上海市的带动下,国内的辽宁、湖南、云南、黑龙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并比较明确地在学校中开展了生命教育。不过,国内仍然还有很多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由于没有认识到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视,没有将生命教育正式纳入到学校教育目标中来。很多学校在教育中都没有真正去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对于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存能力的教育也谈之甚少。这种教育中的目中无人和生命意识淡漠的情况,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中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学生出现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学校缺乏进行生命教育的操作性指导

  国内对学校生命教育的研究还较多地停留在“奔走、呼吁、探讨”的层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让这些生命教育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才是当前学校生命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内对生命教育进行的研究,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个体生命,对生命教育的社会价值研究比较少,并且对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也比较少。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中也提到了“学校要坚持全面发展,要重视生命教育,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仍然没有设立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资源尚待开发,生命教育专业师资仍然匮乏。因此,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指导与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学生个性中缺失责任和包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生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无一不引起社会的轰动,个性缺失在学生的身上表露无遗。学生处于发育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中,这一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学生年轻气盛,看待问题容易偏激、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行为冲动,甚至出现自杀、自残和伤害他人的情况。学生在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在经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容易出现懊恼、后悔、郁闷的情绪。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长辈无微不至的宠爱和呵护之下成长。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性强,不愿意承担责任,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个性缺失问题。学生个性缺失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5.学生存在信仰迷失的现象我国学生的生命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生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生命价值也有一定的思考。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没有去积极探寻生命的意义,没有去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一些学生虽然生命的存在意识强烈,但是对身心健康意识和生命责任意识普遍淡薄,导致其生命价值取向呈现出信仰的迷失现象。信仰的迷失必定导致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模糊化和边缘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信仰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凝聚力,学生的信仰是这一切的基石。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确立信仰的基础时期,大学阶段是学生进入确立信仰的关键时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信仰迷失了,绝对是个严重的问题。

  二、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教育观

  生命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弘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精神品质、陶冶生命情感、养育生命态度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指向。教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要研究怎样以教学为依托,有效落实生命教育。学校要努力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懂得惠泽人类自身,也要启发学生树立起与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共处的意识。生命教育就是要学生懂得关心今日生命的存在,同时也要计划明日生命的发展。生命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关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激活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因素,使学生不断进步、生命品质不断得到完善。

  2.发挥生命教育显性课程的作用

  学校的自然、历史、生命科学、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属于生命教育显性课程。自然课程涉及许多生命科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合适的生活环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从而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保护自身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体育与健身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有关人体结构和身体保健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强身健体。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品德与社会涉及到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的内容也很多,学校应当特别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要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生命。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提高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质量。

  3.挖掘生命教育隐性课程的作用

  学校的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属于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学校在注重发挥显性课程优势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挖掘隐性课程所蕴涵的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和英语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生动感人材料,教师在语文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善于从语文和英语课本中发现生命教育的素材,并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语文和英语课堂将充满了生命教育的气息和活力,生命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音乐、美术课程重在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优美的歌曲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能够从精神层面上达到熏陶学生情感和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目的,获得美的感受。美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美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还可以在人物的刻画中,通过感受人体美来认识自己,从而喜欢自己。

  4.通过爱心活动提升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去”。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运用亲身体验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从“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开始。通过让学生参加爱心活动,感受和体验生命的意义。学校可以与贫苦地区学校建立起“手拉手”的关系,除了学校出资建设校舍外,可以动员学生捐钱、捐物来帮助那些贫苦地区的学生。学校还可以积极号召学生关注身边的同学,动员学生把节约下的“零花钱”用来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爱心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5.借鉴成熟地区的生命教育经验

  目前,国内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在国内学校的生命教育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广东省顺德市采取外出取经的办法,学习和借鉴英国、香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做法,并结合本身的实际将“生命教育”引入课堂,取得比较好的成效。2021年顺德这个隶属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县级市竟然成为了广东省唯一获得“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训示范基地”的城市。港台地区在生命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值得内地教育部门重视和借鉴的经验。美国学校的生命教育起步早,比较成熟,一些成功经验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所借鉴。美国学校的生命教育并不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而是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挫折教育之中,整个学校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生命教育特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借鉴有关国家及地区成功的生命教育经验,将有利于加快国内学校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6.发挥校园文化的审美教育作用

  学校的校园是基础教育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不能够把校园简单看作只是教室、花园、操场的概念,我们应该有“把校园看作是一个育人的环境、蕴涵育人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学校的校园建设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从总体上营造出有利于审美教育的氛围。校园的美化、绿化应该根据整体要求,统筹规划,尽可能使校园多一点绿色,多一点生命美。让学生置身于清洁整齐、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幽雅静谧的校园环境中,产生出美的想象,得到美的体验和感受。和谐的校园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学生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减少到最低程度。

  7.建立互信、互爱的良好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都无动于衷的人”。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学生具有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真诚友好的同学关系,既有竞争又携手共进,既相互监督又彼此信任,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和温暖。同学之间形成了和睦相处、诚恳帮助的友爱,那种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丑恶行为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学校还应该提倡并鼓励异性同学之间正当交往,满足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有趣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既可以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产生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

  三、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1.生命教育的组织机构

  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命教育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并形成合力,共同来实施生命教育。学校行政例会要定期研究生命教育推进工作,把生命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贯彻,去落实。同时,在学校网站上要开设生命教育网页,组织师生定期开展生命教育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学校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申报关于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不断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2.生命教育的全员参与

  学校要号召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起“人人都是生命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人格魅力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把生命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让全体教职工都能正确把握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把生命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3.生命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开展生命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教职工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业务工作等方面实施生命教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生命教育活动的时间、内容、课程落实情况和教育实效等。学校要把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和实绩作为教职工业绩评定的标准之一,要定期对生命教育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及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4.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要认真探索适合本校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可以参考港台学校生命教育中普遍采用的“阅读指导法、亲身体验法、模拟想象法、角色扮演法、欣赏讨论法、随机教学法”等。台湾的林永茂教授认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与设计,应该以教育心理学所采取的行为论取向及认知论取向为基础,透过认知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评鉴,协助学生破除一些错误的、非理性的自我挫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为了保证生命教育的贯彻落实,学校在资金、人员安排上也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以确保生命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5.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生命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在生命教育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生命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教育,而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暂时的阶段性教育,而是要持续开展和推广的教育,是贯穿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在学校推行生命教育,将爱惜生命、善待生命作为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二:全民生命教育的优化推广方式

  一、生命教育概况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一词,是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提出的。此后,生命教育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展起来。现在,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乃至大陆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例如,1979年成立的澳洲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2]“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接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3]自从生命教育诞生以来,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界定不尽相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形式也不相同。程红艳的定义触及了生命教育的根本,她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4]

  生命教育的层次可以分为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三个层次。从具体内容来看,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意外伤害的救护和

  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纵观我国的生命教育,会发现“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实践操作较少;基础教育关注较多,其他教育领域关注较少;学界研究关注较多,政府、社会对生命教育主题关注较少。”[5]在本课题的深度访谈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公室主任郑瑶指出:“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人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很有限,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呼吁阶段。”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属性:“元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是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因为生而为人,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生命的实相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人暂时是多么成功和快乐,人生的一切都将没有正确的根基和方向,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生命的事情。如果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生命的探索、思考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外皆有。如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

  二社会转型期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6]社会转型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7]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调整和分化,既得利益调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既有价值观的权威被颠覆,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冲突状态,极端利己、享乐主义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的触目惊心的现象,如自杀与残害他人的事件增多,腐化堕落现象增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如,从自杀现象来看,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孙时进指出,“我国的自杀率为22.99每10万。”[8]2021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该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在15岁至34岁的青壮年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

  排行首位。”[9]自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否定和对个体所在社会的否定。从上文我们知道,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元教育,而社会转型期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与现实需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生命教育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展开,从全社会来看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生命教育。因此,为了个人和社会的健康的发展,进行全民的生命教育是急需的,开展全民生命教育推广活动是当务之急。让所有人认识生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生存和生活,这是对每个人和整个社会负责任的举措。

  三、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

  鉴于大多数人对生命教育并不了解,因此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须分两个步骤或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向全社会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提高大众生命教育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到全民生命教育运动中来;二是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纵观以往的思想道德宣传活动,虽然出发点非常好,但是由于宣传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策划,结果往往是不但社会影响面小,而且对人们难以产生态度和行为上真正的改变。更糟糕的现象是,人们对单向灌输式的宣传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正面的思想道德宣传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脱节,只是表面接受,最后导致宣传完全失效。生命教育是唤醒人们生命意识,促动人们寻找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是思想的营销。要想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宣传有效,要想让生命教育真正在全社会中推广开来,借鉴科学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法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的营销传播方式,整合营销传播风靡中外营销界,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美国广告公司协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10]

  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就是整合使用各种传播手段,传达一致的信息,使传播达到协同效应,形成1+1>2的效果。如果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宣传中,对生命教育宣传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式的策划,根据大众的接受特点巧妙设计宣传的信息,并协同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传播手段进行信息的传递,生命教育的宣传就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以下是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建构的全民生命教育理念宣传的整合传播框架。

  一宣传目标的设定

  在进行科学的营销传播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目标。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目标应该是什么?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各种生命教育所针对的群体,针对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例如,“1979年,特德?诺夫斯基金会在悉尼创立生命教育中心,主要通过长颈鹿哈罗尔德的形象,开展“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宣传推广工作。”[11]“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

  在日本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12]我国现行的生命教育则是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生命安全问题进行的教育。如何设定我国的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目标呢?除了参考别国的经验,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及人类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自觉的生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只是由于每个时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生命教育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在当代中国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要基于中国社会的具体环境以及个人所面临的具体的生命问题。因此,在设定具体的宣传目标之前,开展全国范围的全民的生命教育相关情况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了解了人们的具体的生命问题和困境之后,我们才能设定有的放矢的宣传目标。

  二目标受众的细分

  市场细分是营销学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各有相似欲望和需求的子市场的过程。”[13]如果把全民生命教育理念的推广看作是一场思想的营销的话,那么推广所针对的所有人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虽然每个人都有接受生命教育的需要,但是社会中各群体所面临的生命问题是不同,比如说对老年人来说,生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生存技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每个群体所需要的生命教育不同,能够打动他们的生命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一些有意义的标准,对宣传的受众进行分类,以使生命教育理念推广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说,根据年龄,可以把受众先分为三个大致的群体:学生群体,在职人员群体以及老年人群体。学生又可以再细分为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等。在职人员根据职业又可以继续细分,比如说公务员、农民工以及企业职工等群体。

  三宣传内容的设定:合与分

  在营销传播活动中,当确定了营销传播的目标和受众时,下一步就是确定营销传播的内容。全民生命教育推广中传播的内容分两个层面,其一是面向大众的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其二是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的生命教育理念,因为社会中不同群体既有共性和也有个性。

  1.基本理念的确定。全民生命教育理念推广的第一个层面是向所有人传达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向大众传达什么样的生命教育基本理念,才有利于尽快提高大众的生命教育意识呢?目前,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张美云“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其内涵基本上由“生命”决定,所以应该从生命的特征和生命存在的领域来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14]刘慧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引导人们围绕生命来思考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社会及其关系,通过生命认知、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的综合性体验学习来唤醒和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意义,活出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目的所在。”[15]

  综合各家所言,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五种取向: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生理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以及死亡教育或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虽然各家对生命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不外乎如下几个核心的主题:认识生命、生命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能力的培养。其中,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是生命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理念推广的前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类对生命以及宇宙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人们对生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原因。基于上述的原因,我认为,在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推广中,首要的应该是借助一定的主题激发人们去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让大众投入到生命大反思和大讨论过程中。与以前的单向灌输式的生命教育理念推广相比,这种能够激发人们自身的探索和思考生命的动力的推广将是事半而功倍的,将会调动大家自身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加入到生命教育运动中来。

  2.针对细分受众的生命教育理念确定。生命教育基本思想的传播是针对全民的和普适的,是针对群体的共性的。但是仅仅向大众推广基本的理念还不够,还不够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社会中

  各群体的生活境遇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所需要的生命教育也不相同,因此能够打动他们的生命教育诉求以及诉求方式也是有差异的。为了使生命教育推广能够真正深入每个群体的内心,我们应该对整个社会进行分群,然后通过大范围调查了解每个群体的生活状态,所面临的生命问题,心理特点等等,然后设计合理的诉求和诉求方式去打动他们。

  比如说,从社会阶层来看,官员和农民工所面临的生命问题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生命教育也是不同的。从官员群体来看,目前的腐败现象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某些官员贪污受贿,渎职甚至侵害民权,这些现象反应了某些官员对自己生命的放纵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残害。生命教育者应该思考,对这个群体来说,什么诉求能真正的触动他们,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一新旧媒介的整合营销传播

  “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较2021年底增长5580万,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34.3%提升到38.3%,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较上年底增长5285万人”[16]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普及把传媒推向一个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共存和融合的时代。在今天这个媒介爆炸,注意力被各种媒体分流的时代,任何推广活动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采用整合新旧媒介的营销传播模式是必须的,生命教育的推广也不例外。这种整合模式使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法如广告,公关,人员推介和各种传播媒介包括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生命教育理念,使各种传播手法,各种媒介的传播形成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从具体操作来看,我们可采用媒介专题报道,公关,人员推介,公益广告等手法,还可以请形象大使等等。此外,还不能忽视的是新媒体的力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生命教育宣传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参与度,”[17]可以随时随地的学

  习,降低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成本等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生命教育网站,如华夏生命教育网,生命教育资讯网等等,一些机构也开始在微博上开设帐号,如“活水生命教育中心”,这些举措在宣传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网络不仅能发布生命教育信息,还是和网民互动的平台,网民可以因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形成一个交流社区,甚至这个社区可以成为组织线下生命教育活动的平台。

  二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实践模式

  全民生命教育理念的宣传只是生命教育推广的第一步,当大众对生命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全民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就比较容易推进了。“从华人世界生命教育兴起的过程来看,中国台湾地区在推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一开始便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介入,颁行统一的生命教育计划,”[1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一些省市的部分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推动乏力,速度缓慢。鉴于生命教育是关涉个人福祉和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事业,最理想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是政府主导并整合一切社会力量的整合实践模式。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实践模式包括如下三个主要方面:实践主体的整合、理论教育与体验教育的整合,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合。

  1.实践主体的整合。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国内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同时,也有为数不多的民办机构开始开展直接或间接的生命教育实践,如中国首家生命教育机构“活水生命教育中心”,“立品图书集团”,“生命蓝海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此外,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上的一些内容也有生命教育的元素,如安徽电视台《鲁豫有约》节目中的一些励志和感人的人物故事等。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星星之火,还没有燎原,各实践主体各自为战,其力量还没有整合,未能形成合力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中国大陆生命教育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由政府出面整合各实践主体,建立全国生命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体系由政府主导,包括学校,单位,社区,家庭,民间机构营利或非营利,媒体等等。在这个生命教育体系中,政府主导建构全国统一的生命教育实践框架和方案,各机构再按照政府制定的框架和方案,根据自己的生命教育资源设计具体的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这样,各实践主体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使生命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说学校生命教育可以到达学生群体,而危机干预中心有助于解决自杀危机问题,媒体在广泛传播生命教育理念上具有优势,社区和家庭是开展老年人生命教育的便利场所,工作单位可以对职工开展生命教育等等。当所有的社会力量都被整合到生命教育的运动中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接受生命教育的机会,在遇到生命困顿的时候都有获得帮助的机会。

  2.理论与体验教育的整合。“生命教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19]只有理论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生命教育对人的生命有真正的改变。理论性的生命教育,能够向人们传达生命教育中的“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的部分,如生命教育的理念、关于生命的知识,生存技能,敬畏生命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是在短期内可以让人们了解尽可能多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和原则。但是生命教育又是

  实践性和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切身的体验教学中,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懂得去珍惜、关爱、感恩、尊重和帮扶生命。因此应该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身临其境、角色互换、环境塑造等方式让受教育者真正去体会生命各种现象真实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生命教育的知识。有切身体验的教育远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深刻。

  1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合

  在目前的生命教育中,生命教育者的教育起了主导的作用,个人的自我教育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实际上,每个人自己的“生命是最佳的教育资源。生命教育主要不是从生命之外来开发教育资源,获得教育力量,而是借助生命本身的力量来实现。”[20]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成功,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内在蕴藏着生命教育的最大动力。同时,对于个体来说,自己的真实的生命经历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老师。况且,在生命教育中,他人能提供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永远陪伴自己的人是每个人自己。在生命教育中,若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掘个体内部的资源,将他人教育的力量和自我教育的力量整合起来,生命教育将能给人们的生命带来真正的改变。

  在他人与自我教育整合的生命教育模式中,生命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个体自我生命教育的强大动机,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逆境的痛苦中,在在种种生活境遇中,去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本质,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上,除了提供他人教育,还要提供个人自我教育的便利资源,如生命教育网站,虚拟社区,手机生命资源下载,书籍,光碟,电影等等,还可以适当的举办一些生命教育的活动,使生命教育效果最大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推荐访问:生命教育论文1500字生命教育论文3000字 生命 论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