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7篇)

篇一: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健康中国203规划纲要全文健康中国

  2030规划内容审议通过“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主持会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下面整理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健康中国

  2030规划正文是什么吧。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共中央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编制和实施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

  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

  15年推进健康中

  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

  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

  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

  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

  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

  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

  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

  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

  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二)引导合理膳食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

  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

  实施临床营养干预。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

  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开展控烟限

  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

  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

  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进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

  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

  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

  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

  加强全国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三)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

  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

  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

  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

  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

  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

  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

  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篇二: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篇三: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国家统计局

  2023年4月

  2023年是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3—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开局之年,为全面反映《纲要》实施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对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七个领域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纲要》实施首年总体进展顺利,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安全保护持续加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儿童福利提标扩面,家庭建设日益完善,成长环境日益优化,法律保护机制不断健全。

  一、儿童与健康

  (一)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2023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0.78名,比2023年增加0.14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2.2张,增加0.03张。全国新生儿死亡率为3.1‰,下降0.3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由2023年的5.4‰下降到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下降0.4个千分点。

  (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强化。初步建立覆盖婚前、孕前、孕期、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防治出生缺陷宣传教育得到加强,公众优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2023年,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0.9%,比2023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产前筛查率为85.7%,提高4.6个百分点;新生儿访视率为96.2%,提高0.7个百分点。

  (三)儿童健康管理得到加强。围绕儿童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等儿童生长发育重点,全面加强儿童健康服务和管理。2023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8%;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

  94.6%,比2023年提高0.3个百分点。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为93%,提高1.2个百分点。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率分别为35.5%和71.1%,与2023年基本持平。

  (四)儿童疾病防治持续强化。加强儿童传染病防治,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儿童血液病等重大疾病救治诊疗体系逐步完善。2023年,适龄儿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各种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4.2%,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的通知》,累计将22个病种纳入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管理病种范围。

  (五)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得到关注。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机制不断完善,引导儿童树立正确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逐步纳入基础教育体系。2023年,小学和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比例分别为30.1%和54.2%,分别比2023年提高21个和23.7个百分点。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性教育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学校比例为94.4%,提高4.3个百分点。

  二、儿童与安全

  (一)儿童伤害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儿童伤害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儿童伤害预防服务能力和救治能力提升,儿童伤害死亡发生率下降。2023年,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0.28/10万,比2023年下降7.1%。儿童溺水死亡率由2023年的3.38/10万下降到3.29/10万,下降2.7%。

  (二)儿童食品用品安全监管加强。加大力度查处儿童食品用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减少食品用品引发的儿童伤害发生。2023年,婴

  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为99.89%,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3.92%。

  三、儿童与教育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2023年,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所有区县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比2023年提高0.2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分别为99.9%和99.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始终保持在100%以上。2023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专任教师1057.2万人,增加27.7万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巩固提升。2023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1.4%,比2023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万所,在校生4403.1万人,增加245.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605万人,增加110.6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59.2%。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38.5万人,增加75.2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39.5%。

  (四)特殊儿童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2023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88所,比2023年增加44所;专任教师6.9万人,增加3184人;在校生92万人,增加3.9万人。

  四、儿童与福利

  (一)儿童福利水平提标扩面。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得到巩固,孤儿[2]、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基本生活标准不断提高,更多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2023年末,全国共有2.5亿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23年,机构内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为1697.4元和1257.2元,分别比2023年提高86.1元和72.9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平均保障标准为1248.1元,提高69.9元。36.3万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增加7.9万人。672.2万名儿童纳入低保对象范围。

  (二)基层儿童服务机构队伍壮大。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为包括各类困境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提供关爱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儿童福利机构539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276个;城乡社区儿童之家32.9万个,增加8550个;全国共配备儿童督导员5.3万人、儿童主任65.1万人,基本实现乡镇级设立有儿童督导员、村级设立有儿童主任的目标。

  五、儿童与家庭

  (一)家庭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广大家庭将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工作机制的意见》。以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为重点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2023年,各级妇联组织共表彰五好家庭49858户,寻找推荐各级各类最美家庭178.6万户。

  (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制定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2023年,全国共有家长学校41.8万个,培训6959.4万人次。

  (三)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陆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出台财政、税收、教育、住房、就业等新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政策,积极探索育儿津贴、育儿假等支持家庭生育养育的措施。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给予每个新增托位1万元补助,2023年底全国每千人口托位数2.03个。

  六、儿童与环境

  (一)儿童健康成长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4%,比2023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

  (二)儿童文化产品日益丰富。积极满足青少年儿童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新需求,不断扩大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2023年,全国出版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图书9.7亿册(张),比2023年增加6562万册(张);出版儿童音像制品801.6万盒(张)。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少儿文献1.7亿册,增加1516.7万册。全国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为28.8万小时,与2023年基本持平;少儿电视动画片和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45.2万小时和62.6万小时。

  (三)儿童成长的友好环境逐渐形成。各地大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环境氛围日益优化。2023年,全国共有社区少先队实践教育营地(基地)5567个。全年青少年参加科普宣讲活动3.6亿人次;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1.8亿人次,比2023年增加5905.5万人次。全年处置网上危害儿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286.1万条。

  七、儿童与法律保护

  (一)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进一步完善少年审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设立少年法庭2181个,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2176个。2023年,得到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14.8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23%;分别有2795名和10719名未成年人得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供的司法救助。

  (二)依法严惩侵犯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348起,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1万名。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取得新进展。强化立法保障,实施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社会环境。202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5万人,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重为2.02%,比2023年下降0.19个百分点。

  注:

  [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是指初中阶段在校生总数占国家规定初中阶段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

  [2]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的、并已经领取了孤儿基本生活费的未成年人。其中集中养育孤儿是指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或寄养的孤儿;社会散居孤儿是指在社会上分散供养,由其法定监护人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的孤儿。

  [3]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驱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驱逐)出境情形之一的儿童。

  来源:国家统计局

  编辑:刘爽

  校对:宋书文

篇四: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2030年健康规划纲要完整版全文内容

  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原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原文

  序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

  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一篇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科学发展。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

  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公平公正。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章

  战略主题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第三章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

  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

  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岁)2015年:76.342020年:77.32030年:79.0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婴儿死亡率(‰)

  2015年:8.12020年:7.52030年:5.0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5年:10.72020年:9.52030年:6.0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孕产妇死亡率(1/10万)2015年:20.12020年:18.02030年:12.0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2015年:89.6(2014年)2020年:90.62030年:92.2领域:健康生活

  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15年:102020年:202030年:30领域:健康生活

  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2015年:3.6(2014年)2020年:4.352030年:5.3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

  指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15年:19.1(2013年)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

  指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015年:2.22020年:2.52030年:3.0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

  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15年:29.32020年:28左右

  2030年:25左右

  领域:健康环境

  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15年:76.72020年:>8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环境

  指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015年:662020年:>7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产业

  指标: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万亿元)2015年:-

  2020年:>82030年:16“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二篇

  普及健康生活

  第四章

  加强健康教育

  第一节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第二节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一节

  引导合理膳食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第二节

  开展控烟限酒

  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第三节

  促进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节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加强全国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一节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

  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第二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第三节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第四节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篇五: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阅读笔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特别是现代人们日益忙碌的生活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健康问题日益引人关注。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和推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健康规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一个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后,我国政府提出的第二个经济社会发展纲领性文件,旨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健康生活。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卫生门户网站、卫生委员会、地方人民政府等为阵地,将开展主题宣传,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推进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同时,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各类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承担政府职能,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市场和政府协调发展,形成公共卫生体系。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健康中国"方案的实施。

  为实现这些有力的策略目标,将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加快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推进高端制造、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力发展实体线上医疗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健康服务。此外,要深入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和生产,加强基础研究,推进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提升,保障国民群众的健康。

  在推进"健康中国"方案的实施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各省、市、区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规划,并落实各项措施,以实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要注重推进全球合作,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推进健康领域专业技术的互通共享,提高我国在世界健康领域的话语权和应对能力。

  本次健康中国纲要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大战略,也是当前全球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重大举措。未来,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健康宣传、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这部计划纲要是中国政府关于健康事业的长远规划和全面部署,将有助于未来中国的健康事业的改进和发展。在未来,各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贯彻实施该规划,为中国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在全社会范围内都有着影响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卫生保健改革。这份规划为中国的健康问题和全球卫生以及环境和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所有人可以理解和支持这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篇六: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2023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板

  2023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模板(篇1)

  社区居委会xx年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依据街道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围绕建设健康城区,乐观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以改善市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健康素养和意识,结合实际本社区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组织落实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风络

  二、发挥志愿者作用,明确职责,把健康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会议。

  三、发动居民乐观参加和协作街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四、建立相应的设备和场所,设置健康教育专用宣扬栏,结合全年的各类卫生月、周、日活动主题开展卫生宣扬学问,全小区小黑板报做到定期更换,宣扬栏、做到两月更新一次。

  五、建立健全红十字卫生站,做好健康教育询问工作,便利、服务于居民群众。

  六、开展市民健康行为,应知应会学问调查,组织市民开展健康行为大争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七、开展健康家庭示范户评比活动,让健康教育工作以点带面,广泛开展。

  八、协作街道搞好除害防病工作,毁灭四害,保障社区居民身

  /15体健康。

  九、仔细准时上报本小区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报表和相关信息。

  十、依据街道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将年内开展各项活动资料收集齐全,整理归类,做好台帐,确保资料规范入档。

  阳光佳苑社区居委会

  xx年11月18日

  2023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模板(篇2)

  xx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辖区内普及健康学问,提高健康学问知晓率和师生健康水平,加强社区行动,开发社区资源,动员人人参加,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社区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社区及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为社区健康目标服务,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健康行为与社会进展双向作用熟悉的不断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已向社区健康素养提升与健康行为习惯形成方向进展,随着社会新媒体的不断消失,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变化。现结合我中心所辖社区实际状况,制定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目的加强社区行动,开发社区资源,动员社区人人参加,普及卫生学问,提倡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形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师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的生活质量。

  /15二.组织架构

  (1).由中心主任吴顺杰同志统领工作,李海珍、魏晓玲护士协作开展日常工作。

  (2).由上级健康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的培训,增加健康教育业务水平,提高健康教育技能,由吴顺杰同志统领社康中心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三.社区主要健康问题

  通过xx年的社区诊断报告统计及疾病谱调查,目前我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是:

  (1)常见多发病为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出疹性相关疾病、心率失常、口腔相关疾病(智齿、龋齿、口腔溃疡)

  (2)五官科常见病(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急性慢性咽炎)

  (3)失眠、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

  (4)高能食物、盐摄入过多、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方式。

  四.总体目标

  巩固并加强上一年度取得的健康教育成效,连续在社区内乐观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工作。保持师生健康素养水平33%以上目标努力开展工作。

  五.详细目标

  1.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教培训(专兼职健教人员≥8学时/年)。

  2.中心门口惹眼处设立健康教育宣扬栏,(面积>2㎡)。

  /153.通过门诊、宣扬展架、讲座、询问活动等多种方式发放健康教育册子、折页、处方等予师生。

  4.特别人群(老年人、慢性病人)建立专案管理,进行共性化健康指导。

  6.中心结合实际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方式的相关公众宣扬日义诊、询问、讲座等宣教活动,连续乐观寻求、拓展进入健教活动的渠道。

  7.依据实际状况每年开展健康学问讲座,总数不少于2次。

  8.相关活动日公众宣扬活动不少于2次。

  9.保持中心内外环境卫生,做好消杀灭工作,落实加强日常诊疗工作中的控烟工作,对吸烟来诊者进行戒烟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工作,实行每日巡查制度,准时劝阻吸烟者,巩固控烟成果。

  10.连续维护好中心公众号等健康教育宣扬及沟通平台,让师生们能随时猎取健康学问及进行健康询问,依托网络使师生健康获益。

  11.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深圳行动方案(xx—xx年)》、《深圳市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等文件精神与要求贯彻实施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执行与校区总务部门、物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通力协作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12.加强传统中医药及相宜技术宣扬力度,振兴国医。

  13.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宣扬栏内容。

  六.估计划开展健康讲座及相关公众宣扬活动内容(见附表)。1.健康学问讲座预名目

  /15时间

  主题

  地点

  xx年上半年

  中医讲座之经络拍打操

  待定

  xx年下半年

  中医讲座之冬病夏治“三伏贴”

  待定

  xx年下半年

  健康素养讲座

  待定

  2.公众健康宣扬预名目(依据详细状况全年开展不少于2次宣扬活动)

  序号

  日期

  主题

  地点

  1月的最终一个星期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待定

  /152月4日

  世界癌症日

  待定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待定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待定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合病日

  待定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待定

  4月25日

  /15世界防治疟疾日

  待定

  5月20日

  全**乳喂养日

  待定

  5月29日

  世界肠道健康日

  待定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待定

  116月6世界爱眼日

  待定

  126月14日

  世界献血者日

  待定

  /15138月第一个星期一开头

  世界母乳喂养日

  待定

  14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待定

  159月20日

  全爱牙日

  待定

  169月28日

  世界狂犬病日

  待定

  1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待定

  110月10日

  /15世界精神卫生日

  待定

  110月29日

  世界卒中日

  待定

  2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待定

  21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待定

  2212月3日

  国际残疾人日

  待定

  七.健康教育经费预算

  1.健康教育资料(9740元)

  (1)宣扬折页:500/种×22种×0.35元=3850元

  (2)小册子:300/种×5种×1.5元=2250元

  /15(3)宣扬单页:500/种×12种×0.2元=1200元

  (4)易拉宝:1个/种×10种×110元=1100元

  (5)海报:800元。

  2.健康教育宣扬栏更换(1800元)

  面积>2㎡,每2个月更换一次,300元/期×6期=1800元

  3.举办健康学问讲座(8450元)

  (1)授课劳务费:平均300元/场×13场=3900元。

  (2)讲座礼品:350元/场×13场=4550元。

  4.相关宣扬日公众健康询问活动(4500)

  (1)场地布置(横幅、宣扬展板、宣扬资料、宣扬活动所需物品等)500元/场×10场=4500元。

  5.其它(5000元)

  健康素养促进、中心微信公众号维护等约需要5000元。

  合计约为:29490元

  6.人财物方面的管理

  (1)社康中心主任吴顺杰同志负责与上级领导和管理机构进行健康教育人财物的统筹协调工作。并负责中心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工作。

  (2)社康中心护理组长魏晓玲同志负责健康教育所需物品购置、管理和财务监管、监督工作。

  八、主要健康问题的干预

  1.针对季节性多发病进行针对性教育,增加病人预防和自我爱

  /15护的意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

  2.以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如开展提倡控烟、控酒、平衡膳食、坚持熬炼活动的健康教育,完善师生健康档案,开展家庭访视和康复服务。

  3.大力宣扬师生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吸烟、喝酒、暴饮暴食、脂肪和食盐摄入过多、晚睡、缺乏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

  九、下阶段重点开展工作

  1、争取上级领导和各社区行政机构的大力支持。

  2、争取联系更多社会资源,推举给有心理压力或者相关问题的师生,让他们能够在消遣中放松,生活中的到开解。

  3、针对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定期组织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宣扬活动;社康中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各项疾病的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服务和慢病管理小组活动。针对季节性疾病,多宣扬,提高师生预防和自我爱护意识.

  4、加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宣扬力度,让师生花钱少,又能对身体

  好的防治方案。

  5、争取社区师生基本卫生学问知晓率上升,师生健康行为形成率

  上升。

  6、联合社区工作站乐观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11/157、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张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展,乐观探究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参加度。

  2023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模板(篇3)

  一、目标

  通过对社区范围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卫生学问水平、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力量,促进社区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制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时间支配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常见疾病的防治和自我检查。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养分、平安教育。

  三月份: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扬日,重点宣扬结核病防治学问。

  四月份:宣扬母乳喂养基础学问。

  五月份:结合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青少年吸烟、吸毒危害等学问教育。

  六月份: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常见病防治学问。

  七月份:结合全国方案免疫宣扬日开展宣扬活动。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扬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学问、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扬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学问、体育健身方面的宣扬教育。

  12/15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神精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学问和心理卫生学问的宣扬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扬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养分、糖尿病防治的宣扬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扬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扬教育。

  三、措施

  (一)提高熟悉、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掌握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必需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把握健康教育基本学问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领导和群众的专心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潜力。透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社区资源、推动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开展常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加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意质量。要针对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仔细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社区评价的主要环境和社会卫生问题。建立礼貌卫

  13/15生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健康学问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构成率,传染病、慢性病发病率逐步下降。

  2023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模板(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广阔群众身体健康素养为目的,以辖区内居民健康为主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争20xx年末使健康学问知晓率达到75%、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

  二、工作目标

  仔细履行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确定的宣扬日、宣扬周,进行卫生法规、健康学问宣扬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乐观参加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学问水平和保健力量。

  三、工作内容

  严格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询问活动。

  实行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学问知晓率≥75%。

  各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居民健康基本学问知晓率≥7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60%、基本技能把握率≥60%。

  巩固开展好无烟单位创建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规定。

  根据《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看法》、卫生部《国

  14/15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版》,仔细做好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宣扬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一基本学问技能(试行)》。协作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掌握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掌握药物依靠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干预危急因素的健康教育。

  3、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大事、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方案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四、学校、幼儿园健康教育

  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宣扬指导,慢病及常见疾病口腔保健等进行健康教育,开展此教育掩盖率达60%。

  五、实施督导与考核

  督导考核主要内容:方案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足度等。

  15/15

篇七: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2023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内容详情

  健康当然比金钱更为珍贵,因为我们所赖以获得金钱的,就是健康。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内容详情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2023年中共中心政治局8月26日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化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须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为明确将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心、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

  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实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化、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23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23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旧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实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意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峻,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满意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迫切须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

  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迫切须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适应将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迫切须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迫切须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须要进一步普及和宣扬中医药文化学问。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须要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正确相识形势,把握机遇,扎实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仔细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心、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相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同等地位,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动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中学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和政

  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以满意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动身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平安、有效、便利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确定性作用,拉动投资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主动营造同等参加、公允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意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化、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加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

  到2023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化、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实力明显增加,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中医基础理论探讨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医药人才教化培育体系基本建立,凝合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朝气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对外沟通合作更加广泛;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

  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实力显著增加,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涵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中学医医疗服务实力。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朝气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原则上在每个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

  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2.提中学医药防病治病实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科研实力强的省级或地市级中医医院实力建设。建立中医药参加突发公共事务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中学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实力。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实力提升工程,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朝气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实力、中医药综合服务实力。建立慢性病中医药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

  3.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探讨平台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探究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实力。主动创建条件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育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激励西医

  离职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育。

  4.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将民族医药发展纳入民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举办民族医医院,激励民族地区各类医疗卫朝气构设立民族医药科,激励社会力气举办民族医医院和诊所。加强民族医药传承爱护、理论探讨和文献的抢救与整理。推动民族药标准建设,提高民族药质量,加大开发推广力度,促进民族药产业发展。

  5.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依据执业技能探究实行分类管理,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激励社会力气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供应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激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6.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才智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究互联网延长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供应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示、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7.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探讨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气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群众供应中医健康询问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探究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激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供应保健询问、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8.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力。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学问和易于驾驭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激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9.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

  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激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对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询问等服务。激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供应保健询问和调理服务。激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究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10.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标准化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举办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年,支持举办国际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

  (三)扎实推动中医药继承。

  11.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阅历,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面临失传的珍稀与宝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编撰出版

  《中华医藏》,加强海外中医古籍影印和回来工作。

  12.加强中医药传统学问爱护与技术挖掘。建立中医药传统学问爱护数据库、爱护名录和爱护制度。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书目及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阅历的继承应用。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探讨评价及推广应用。加强对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爱护。

  13.强化中医药师承教化。建立中医药师承教化培育体系,将师承教化全面融入院校教化、毕业后教化和接着教化。激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化,实现师承教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激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育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四)着力推动中医药创新。

  14.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健全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中医科学探讨基地(平台)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统筹利用相关科技安排(专项、基金等),支持中医药相关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学问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学问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15.加强中医药科学探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探讨方法,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探讨,开展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中药药性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探讨,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探讨,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产品和技术成果。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批基于中医理论的诊疗仪器与设备。探究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新模式,推动重大新药创制。激励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的中药新药研发。针对疾病新的药物靶标,在中药资源中找寻新的候选药物。

  16.完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体系,探讨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创新的激励政策。通过同行评议和引进第三方评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探讨水平。不断提中学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转化应用探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五)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17.加强中药资源爱护利用。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爱护工程,完善中药材资源分级爱护、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爱护制度,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爱护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

  和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爱护、繁育探讨。建立国家级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度。在国家医药储备中,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激励社会力气投资建立中药材科技园、博物馆和药用动植物园等保育基地。探究荒漠化地区中药材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18.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制定国家道地药材书目,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技术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支持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建立完善中药材原产地标记制度。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推动行动,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加中药材生产,推动精准扶贫。

  19.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学问产权运用实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业者行动,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

  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开发一批中药制造机械与设备,提中学药制造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推动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安排,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实施中药绿色制造工程,形成门类丰富的新兴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削减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物质的运用量,严格执行《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23),建立中药绿色制造体系。

  20.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制定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相连。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料预警。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工程,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

  (六)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21.旺盛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提倡大医精诚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行业风尚。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爱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更多非药物中医诊疗技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目,使更多古代中医典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22.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究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嬉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提升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七)主动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23.加强中医药对外沟通合作。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沟通与合作,主动参加国际规则、标准的探讨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本着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究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支持中医药机构全面参加全球中医药各领域合作与竞争,发挥中医药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国家援外医疗中进一步增加中医药服务内容。推动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化沟通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化、非学历教化、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沟通、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24.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海外制约中医药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加强中医药

  学问产权国际爱护,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准入。支持中医药机构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供应全方位公共资源保障。激励中医药机构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扶持中药材海外资源开拓,加强海外中药材生产流通质量管理。激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主动发展入境中医健康旅游,承接中医医疗服务外包,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对外整体宣扬和推介。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推动颁布并实施中医药法,探讨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药品种爱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中药审批管理、中医药传统学问爱护等领域相关法律规定,构建适应中医药发展须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指导地方加强中医药立法工作。

  (二)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为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平安,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工程,重点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推广与应用。系统开展中医治未病标准、药膳制作标准和中医药保健品标准等探讨制定。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

  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及中药材标本建设。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加强中医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监督信息数据平台。推动中医药认证管理,发挥社会力气的监督作用。

  (三)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政策。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降低中成药虚高药价,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接着实施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在国家基本药物书目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须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应。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院校教化、毕业后教化、接着教化有机连接以及师承教化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育体系。重点培育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及中医药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以及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学问与技能培训。建立中医药职业技能人员系列,合理设置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岗位。深化中医药教化改革,建立中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探究适应中医医师执业分类管理的人才培育模式,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

  科建设,激励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办民族医药专业,开展民族医药探讨生教化,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健全国医大师评比表彰制度,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

  (五)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根据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作部署,在健康中国云服务安排中,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对患者处方真实有效性的网络核查机制,实现与人口健康信息纵向贯穿、横向互通。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体系。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当召集人。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强化统筹协调,探讨提出中医药发展详细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探讨制定本规划纲要实施分工方案,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详细实施方案,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根据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沟通沟通、协调协作,形成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合力。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学问,宣扬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内、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学问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深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健康中国2030规划审议通过

  中共中心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心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定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记,也是广阔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身,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支配。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实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主动参加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等带来的新挑战,须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固树立和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允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全部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允。

  会议指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平安的健康环境,削减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意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加,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淌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沟通合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探讨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推荐访问:到2030教育规划纲要文档 规划纲要 文档 教育